•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新疆影视剧期待“走出去”

    新疆影视剧期待“走出去”

    时间:2020-04-16 05:21: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梦,是前进的方向。新疆影视剧的梦就是“走出去”,破茧成蝶。

    作为新疆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影视剧通过“走出去”等各种渠道的推广,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关注,许多作品不仅在国内外获奖,更俘获了大批国内观众,可谓名利双收,应该说对中国的影视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近年来,区内外的社会资本与民营企业开始积极涉足新疆影视业,给我区的影视创作注入新的活力。目前,除了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新疆电视台等影视生产制作单位以外,其余40多家都是民营影视企业,民营机构正在成为新疆影视剧生产的重要力量。

    可喜的是,新疆影视业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各族影视工作者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紧扣时代脉搏,以昂扬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创作激情,创作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地域特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影视剧作品,综合来看,这些影视剧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主题是围绕自治区中心工作开展的,弘扬主旋律、倡导主流价值、培育社会正能量,内容几乎都是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让观众内心受到鼓舞的美好故事。这些片(剧)中人物少、故事多,没有大场景、大制作,拍摄周期短,投资成本相对低。尽管这样,新疆的影视剧创作者们仍然克服各种困难,拍摄了《美丽家园》、《乌鲁木齐的天空》、《戈壁母亲》、《雪浴昆仑》、《阿娜尔罕》等堪称精品的影视剧,为宣传大美新疆和积极探索新疆题材影视创作发展路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回望新疆影视剧

    先说电影。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新疆的电影事业从无到有,从空白到丰富多彩,新疆的电影人一次次收拾行囊准备出发,试图走进内地市场,走向国际大舞台,完美实现新疆电影人的梦想,可以说,新疆的电影正在从过去的辉煌走向另一个高度的辉煌。

    无论是早期拍摄的《两代人》、《不当演员的姑娘》、《买买提外传》、《阿曼尼萨罕》、《真心》、《良心》、《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等反响热烈的影片,还是近几年,陆续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飞天奖”等国家级奖项的《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买买提的2008》、《大河》、《鲜花》、《乌鲁木齐的天空》、《幸福的向日葵》等数十部广受好评的影片,新疆电影人“追梦”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迄今为止,光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就已经推出了100多部各具特色的电影作品,为中国的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11月,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鲜花》一举进入美国电影市场销售,此前的5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时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之后,又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进行了专场放映,可以说呼声很高,也赢得了不少奖项。毫无疑问,新疆电影这种“走出去”的方式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对宣传新疆产生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再说电视剧。从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的有关资料来看,过去我区电视剧创作的主要力量基本上来自于新疆电视台。近年来,开始逐渐出现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与电视台平分秋色的趋势。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新疆电视台电视剧发展大致经历的三个时期:上世纪1980年至1990年,新疆电视台共拍摄了34部80集左右的电视剧,那时主要是自主投资,自制自播,或者用于和外省台的节目交换。上世纪90年代,全国电视剧的发展如火如荼,新疆的电视行业在升级、换代、扩张,无暇顾及电视剧的发展,基本没有资金投入,当时电视剧拍摄并没有对社会放开,因投入不足,加上地缘及体制的局限,使本来还有影视资源优势的新疆,没有融入到全国电视剧发展的洪流,这在无形中拉大了新疆电视剧制作生产和全国发展的距离。2000年以来,新疆电视台在电视剧的生产创作上完全没有资金投入,实行的是台长对制片人项目授权制,制片人抓题材、抓项目、抓剧本,以项目题材和新疆电视台的拍摄资质平台吸引投资联合摄制,赔挣都是对方,新疆电视台只要地方播出权和二轮上星播出权。如今,一转眼,近13年的时间里,新疆电视台共联合摄制了近270集量的电视剧和数字电影,如果按现在大概的成本价50万/集来算的话,相当于投进去了1亿3千万的制作费用。事实证明,新疆电视台的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上了双保险,他们在几乎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既增加了节目,又规避了市场风险,可谓一举两得。但电视剧原创能力不足和电视剧产业培育不够的问题同样日益凸显。随着社会的转型,人们对电视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观众尤其渴望能看到一些高质量、有文化品位、有嚼头的电视剧,这无疑是更多电视剧生产创作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那么,新疆电视剧如果要翻身的话,除了鼓励机制、重奖获奖作品以外,还有什么好的路径呢?新疆电视台电视剧制片人冯潜国认为,可以向河南省学习,学他们定制的方法。比如,根据本地区重点项目,一次性邀请一批国家级的剧作家和本地作家共同到基层采访、采风,进行创作,主动使这些项目进入运作体系,使其走向市场。他期待今后能有更多创作群体参与到新疆题材电视剧的创作。

    说到纪录片,新疆人应该是可以引以为荣的,新疆一直是国际纪录片导演们关注的热点。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一部采用16毫米胶片摄影机拍摄的专题纪录片《繁荣的博尔塔拉草原》完成,这也是新疆历史上的第一部纪录片,此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新疆第一批影视工作者开拓了艰苦卓绝的纪录片创作历程,他们足迹遍布天山南北,以笨重陈旧的设备拍摄了《新疆地毯》、《新疆维吾尔医》、《戈壁明珠》等短纪录片。20世纪80年代,我区纪录片创作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区纪录片创作也更加张扬个性,系列片《神秘的罗布泊》,纪录片《天堑飞鹰》、《希望从这里延伸》、《亚心与牧羊人》、《高原最后的流动教师》等作品在全国各类评奖中成绩不俗;26集系列片《西域大观》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卫星台连续播出并销往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广泛的美誉和良好的市场回报。

    这一时期,更多的纪录片导演把摄像机对准了普通人,平等地接近被拍摄者,力求捕捉最真实、最有质感和最有意味的生活场景。我区1994年出品的纪录片《家住沙漠中》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部纪录片入围德国格廷根人类学电影节、北欧人类文化电影节和布鲁塞尔电影节,成为新疆纪录片创作中的一个飞越。

    2000年1月,新疆电视台纪录片部成立后,首档纪录片栏目《真实世界》开播,引起好评。至此,我区纪录片进入高速发展期。从2000年至2005年,是新疆纪录片创作的重要阶段,有多部作品分获全国全疆及国外各类奖项80多项,其中连续三年6次问鼎中国电视金鹰奖堪称一个辉煌纪录。此时,异军突起的新疆纪录片已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对于微电影的解释,新疆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尹俭有一句话说:微电影是拉下盛装的电影,以此来近距离地接近老百姓。尹俭说,微电影的创作生产在全国都比较火,新疆也不例外。他认为,不久前,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外宣办主办,亚心网承办的“中国梦想·美丽新疆”首届微电影节和由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乌鲁木齐市文联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乌鲁木齐市民微电影展播相继启动以来,似乎一下子带动了新疆微电影的发展,而且势头很猛,比如,《闯红灯》、《翔瞰大美新疆》、《吐鲁番的冬天没有雪》、《风中的纸鹤》、《新疆登珠峰第一人——安少华》、《高原上的人家》等,这些微电影从不同的视角,向我们展示着一个真实多彩而又广阔壮美的新疆。

    据了解,近年来一批优秀的新疆创作者拍摄的微电影在国内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比如,马史的《雷锋侠》、夏赫娜赞·阿尔斯郎的《成绩单》、费鹏程的《吐鲁番的冬天没有雪》等,《成绩单》还获得了2012年“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奖,《吐鲁番的冬天没有雪》也入围了FIRST青年电影节等。

    随着微电影在新疆的发展,不少民营文化传媒公司已经开始关注微电影的创作,有些公司还别出心裁,设立了以微电影创作为主的工作室,这些举措为新疆微电影今后的长足发展以及对未来新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将助一臂之力。

    文化发展繁荣,影视剧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正阔步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路上,新疆将继续涌现一批优秀的影视剧作品,新疆的影视剧创作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新疆影视剧如何走进“春天里”?

    新疆大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段越豪:新疆本土影视剧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产业前景。为此,他提出,新疆本土影视剧应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扎根乡土,探索多元化的影视投资与发展机制;要多方面集聚和培养专业人才,为更多年轻人才提供机会,建设一支充满朝气与创造力的人才队伍。

    新疆电视台制片人冯潜国:破解制约新疆电视剧的发展瓶颈要从电视剧创作生产的源头做起,他建议设立新疆电视剧优秀剧本的评选奖励机制。同时,设立新疆题材电视剧完成片的补贴机制,以扶持新疆电视剧的创作进入市场。

    自治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总经理米国永:电影的经营者在影片选题之前,就应该树立宏观的市场经营理念,用系统的方法对影片进行整体市场营销策划,将影片的选材、制作、发行、放映、反馈等全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 “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工作机制,将新疆题材影片直接推入市场,面对观众,并形成合力,实现每个环节的共赢。

    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贺加:发展繁荣新疆影视剧,首先要树立电影市场观念,打造电影品牌;改善影院环境,培育电影市场。此外,还应该注重影视剧后期衍生产品的开发。

    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编剧张冰:新疆的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厚,但是,反映表现新疆体裁的优秀影视剧本不多。电视剧的创作是一种艺术活动,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它是需要进入市场才能与观众见面的文化产品。他希望社会各个层面都能形成合力,在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持续跟进的情况下,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长效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大力扶持体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和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生产,为新疆影视剧创作提供保障。

    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编剧雷杰超:建议以编剧队伍的建立和制片人、发行人的培养为重点,择机建立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机制、影视剧创作生产的市场运营机制,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改革创新机制。

    期盼更多的影视剧走出新疆

    从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到“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飞天奖”等各种奖项,从《乌鲁木齐的天空》等新疆本土电影在全国的成功放映,到《阿娜尔罕》在央视黄金时段的热播,这其中既有新疆影视工作者的喜悦与激情,也有忠言逆耳的冷静与批评,更有一些理性的客观思考。但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们走出了第一步,这一步意义非凡。

    当前,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现代文化引领战略的概念和内涵已深入人心,实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战略目标需要我区影视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来作为重要载体和支撑。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新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使新疆文化出现了多元、开放和兼收并蓄的特点,这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面对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优势,新疆影视工作者应及时把握,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从里面抽出最精华的东西,给它注入时代色彩,让它由陈旧、僵化变得鲜活、丰满。多视域、多角度地去挖掘这些优势资源,挖掘的越多、越深入,就越有利于提升新疆影视剧的品质,有利于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新疆的进步和发展。

    近年来,新疆影视剧创作团队正在逐渐强大,创作的一些影视剧在国内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新疆影视艺术创作团队和内地的合作,也都趋于成熟,应该说新疆影视创作到了最好的时候。新疆的影视作品正以巨大的魅力吸引、感染着广大观众,这些对满足各族群众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生活方式也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治区党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的奋斗目标。文化资源大区是指我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和优势,是我们向文化发展大区迈进的立足点和基础。我们有的是资源,有的是厚重的历史,有的是充满生机的创作团队,我们更需要闯入市场的观念、勇气和魄力,需要政府建立相应机制的大力扶持和引导。

    相关热词搜索:新疆走出去影视剧期待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