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论兵团文化和兵团影视作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论兵团文化和兵团影视作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时间:2020-04-17 05:20: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兵团影视作品以兵团文化作为创作基础,兵团文化通过影视作品进行宣传。本文通过对兵团影视作品和兵团文化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兵团文化发展及兵团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兵团文化;兵团影视作品;军旅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047-03

    一、概念的界定

    (一)兵团文化

    兵团文化是一种多元性的融合型文化,因其传承于军旅文化及中国悠久的屯垦戍边历史,又因其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充满了活力。兵团文化融合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撷取各地官兵原籍文化的精华,彼此之间相互碰撞。同时,其保持了军旅文化的优良传统,结合兵团自身的特点,产生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兵团文化的核心是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内容的兵团精神。

    (二)兵团影视作品

    兵团影视作品本身属于兵团文化的一部分。从拍摄题材、主创人员的角度可以将兵团影视作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指由兵团人创作拍摄的、拍摄题材取自兵团的影视作品,第二类是指由非兵团人拍摄的、拍摄题材取自兵团的影视作品,第三类是指由兵团人拍摄的、拍摄题材并不取自兵团的影视作品。由于本文是探讨兵团影视作品和兵团文化,重点研究对象归为前两类,至于兵团和其他媒体合作的影视作品是否属于兵团影视作品重点要看拍摄题材是否选取于兵团,如选取自兵团题材,本文将其归类为兵团影视作品,并列为研究对象。

    二、兵团影视作品概要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兵团影视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提升状态,提升速度有快有慢,在各种影视类型间的发展速度不是很均衡,比如说,兵团纪录片的成就明显大于兵团影视剧的成就,这种结果并不只是兵团影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西部省份影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西部有着丰富而广博的自然文化资源,可以拍出内容丰富的纪录片,但由于城市等现代文化的传播不是很发达,在其他影视作品的制作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劣势,一些优秀的以兵团作为题材的影视剧作品都是依靠新疆外的拍摄力量。

    (一)建国十七年兵团影视代表性作品

    兵团每一个发展时期基本都有属于兵团文化代表性的兵团影视作品。1961年,由赵心水导演、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兵团进疆之初剿灭新疆残余土匪的《冰山上的来客》,片中一曲具有民族风的电影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直唱到今天。由邓普编剧、东方导演的影片《生命的火花》在20世纪60年代上映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贯穿整部影片的是感人至深的兵团精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怕苦、不怕累、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兵团精神,兵团人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建设边疆的伟大胜利。女主人公小海英只是兵团形象的一个缩影,在兵团里有数不清的像小海英一样的兵团战士,他们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放弃了内地许多优越的条件,把根扎在了新疆,让生命迸发出火花。

    《军垦战歌》也是一部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纪录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该片记录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大批良田被开垦出来,兵团有了自己的水利及工业设施,植棉、畜牧、园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些成就是用军垦战士的青春换来的,老一辈军垦人以及后来加入兵团的军垦战士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一起建设边疆、屯垦戍边,勇于牺牲、勇于奉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光辉业绩。影视作品中的插曲《边疆处处赛江南》、《要把沙漠变良田》、《中华儿女志在四方》都成为传唱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励志歌曲,而今许多军垦人在回忆自己年轻岁月的时候,总是禁不住会哼起这些歌曲,伴着歌声回到了曾经挥洒热血的那个激情飞扬的青春年代。

    “文革”时期,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没有产生深入人心、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全国一盘棋,天天样板戏”,极大地影响了兵团影视的正常发展,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出现了新的局面。

    (二)改革开放后兵团影视代表性作品

    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年间,并没有很快地出现影响全国的影视作品,直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几部影响比较大的纪录片,如《最后的荒原》、《追寻长河》、《兵团故事》等。1999年,湖南电视台女性频道赴疆拍摄了六集纪录片《八千湘女上天山》,重访当年斗志昂扬、远赴新疆的还健在的湘女们,她们回忆着大半生的点点滴滴,她们的故事夹带了太多时代因素,她们把自己的人生、爱情,甚或把自己的下一代都献给了边疆。大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她们的人生历程,共和国的历史会记住她们。该片荣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电视金鹰奖。

    (三)新世纪初兵团影视代表性作品

    2004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四集大型纪录片《奠基西部》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片是为纪念兵团成立50周年而作,由兵团党委宣传部、兵团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策划、拍摄。该纪录片内容广博,有人文,有历史,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兵团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屯垦戍边的伟大壮举。2006年,在全国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热血兵团》是一部全景式、拍摄比较优秀的反映兵团故事的剧作,整部剧反映了兵团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跨度很大,从解放军入疆一直写到近几年。2007年,为纪念王震将军诞辰一百周年,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农业部联合制作了六集文献纪录片《王震》;后新疆电视台和兵团电视台又拍摄了四集纪录片《王震与新疆兵团》,重点记录了王震来到新疆以后的人生经历。同年,由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新疆石河子市人民政府等联合拍摄了反映新疆兵团第一代女兵屯垦戍边题材的20集电视剧《走天山的女人》;由石河子电视台拍摄的《从南泥湾到莫索湾——诗人艾青在新疆的岁月》是一部专门描写新疆文化人物艾青的纪录片;《戈壁明珠石河子》是一部反映军垦名城石河子的专题宣传片;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是根据兵团作家韩天航的小说《母亲和我们》改编的,由导演过《三国演义》等多部著名影视剧的导演沈好放执导,整个制作班底的实力都很强,整部剧作的质量也很高,在全国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2008年,由香港凤凰卫视拍摄的新疆石河子市系列专题片《直播中国——年轻的城》视角清新,在外景女主持人的引领下,让观众逐渐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感受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领略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2009年,为庆祝建国60周年,湖南电视台根据卢一萍的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改编拍摄成同名电视连续剧,并由拍摄过很多青春偶像剧并取得高收视率的赵宝刚担任导演。此剧于当年10月在湖南卫视播出,这在兵团影视作品的拍摄上是一个突破,打破了过去那种多是忆苦思甜或是纯粹的激励人、鼓舞人的基调,辅以青春气息。此剧选择的演员平均年龄只有十几岁,其实这也符合当年首批湖南招兵的历史事实,让整部剧更容易赢得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使兵团影视剧也开始走向大众化、商业化,在观念上对宣传兵团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三、兵团文化对兵团影视作品的影响

    兵团影视作品作为兵团文化的一部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兵团的政治、经济、地域等各种文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兵团影视作品便产生于此。本文所研究的兵团文化具有兵团地域色彩,以体现兵团文化和兵团影视作品的特殊性。

    (一)兵团文化使兵团影视作品具有兵团特色

    兵团影视作品是兵团重要的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的创作方式和创作风格,虽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如“京派”、“海派”那种蔚然成风之势,但近几年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相对独立的风格,那便是以兵团文化的核心兵团精神奠定作品的基调,以兵团的军旅文化、地方文化、原籍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作为辅料,使兵团影视作品十分鲜活、生动。

    兵团影视作品首先必须考虑到兵团的受众群体,因为作品中所反映的内容就在他们身边,影视作品的拍摄质量直接影响到兵团本土受众的观赏效果。一部好的兵团影视作品不仅能感动兵团人,而且能超越地域,受到其他地域观众的喜爱,比如《戈壁母亲》便在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让其他地方的人通过这部剧能够更多地了解兵团人、兵团精神和兵团历史。

    (二)兵团文化是兵团影视作品的文化基础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生活特征和风俗习惯,从而形成了这个地域的文化特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影视作品自然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文化创造的前提条件,一直在无形地塑造着人和人类文化,正是这些不同的地域色彩形成了不同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形态。兵团地处新疆这块有沙漠、有绿洲、有雪山、有草原,占国土面积1/6的土地上,这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这些外部环境必然决定了我们在兵团影视作品中会看到少数民族的叼羊比赛,会看到沙漠、戈壁、红柳、胡杨,会看到大眼睛、高鼻梁的欧罗巴人种。直至后来,兵团的建立带来了全国各地的原籍文化,依旧能在影视作品中听到各地的乡音,体会到他们身上负载的原籍文化内涵,感受到新疆文化的深刻影响。如艾青所说:“生我的是第一故乡,石河子是我的第二故乡。”只有地域文化已经渗透到骨髓,才能寻得这般感受。同样,也只有在兵团影视作品中才能看到地窝子、坎土镘等富有兵团特色的生活住地和生产工具。兵团影视作品中所富含的兵团文化色彩,是兵团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兵团的文化特色在兵团影视作品中显现的愈加明显也才预示着兵团影视作品的愈发成熟。兵团文化使兵团影视作品有了象征性和标志性,使其具有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

    四、兵团影视作品的文化意义

    (一)兵团影视作品服务于兵团文化建设

    作为一个强大的传播网络系统,影视已经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影视媒介遍布的今天,作为重要的影视文化产品,兵团影视作品已经很容易走进兵团乃至全国的受众生活中,并产生影响,其文化品位还有待提升并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几年也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状态。一方面,兵团文艺作品体现着为兵团文艺服务的目的。通过兵团影视作品能够很好地宣传兵团文化、普及很多的优秀兵团文艺作品并推广优秀的兵团文艺工作者。如丰收是通过创作《走天山的女人》、韩天航是通过创作《戈壁母亲》为全国的观众所熟知,观众才有了想对他们进行更多了解的欲望,他们的其他作品也相应地会为观众所逐渐熟悉。艾青的诗歌《年轻的城》对于非兵团的现代观众多是通过影视作品了解了石河子也才更加明了这首优美的诗歌。另一方面,优秀的兵团影视作品可以弘扬民族文化,抵制西方不良文化渗透。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同其他精神产品一样,越具有民族性的兵团影视作品越具有世界性。兵团影视作品应具有兵团特色、兵团精神、兵团时代性、兵团开拓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兵团地处边疆要地,兵团影视作品也便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文化戍边。随着新时期各种传播技术的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相继进入中国。西方势力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分化遏制我国的机会。所以,兵团影视作品更应重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迄今为止的兵团各种影视作品来看,虽然质量和艺术水准有高低区别,但在整体基调把握上都没有忽略应重视的方面。

    (二)兵团影视作品有助于兵团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取得经济效益

    兵团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产品本身便能获得经济效益。比如兵团许多师都拍摄了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宣传专题片,如农五师《红星之旅》突出新疆博乐市的历史人文特点。通过这种影视作品,为当地树立了品牌形象,取得了间接的经济效益。另外,兵团影视剧中所展现或因拍摄重现的历史人文景观,因为影视剧的影响力而成为旅游景点,取得经济效益。如《走天山的女人》中的地窝子及公共洞房,现在都成为了兵团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兵团红色产业的发展及历史文化的记录和保护。

    [参考文献]

    [1]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王运华.屯垦戍边与精神文明[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3]钟大年.电视跨国传播与民族文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相关热词搜索:兵团相互作用影视作品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