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当前农村宗教信仰问题研究

    当前农村宗教信仰问题研究

    时间:2020-04-22 05:19:3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当前,江苏启东市农村宗教信仰存在民间信仰多元、网络布局较合理、教派发展迅速、信教群众“新三增多”的特点,对农村社会稳定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要正确引导农村宗教信仰,应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大力挖掘宗教信仰正能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农村;宗教信仰;启东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5.02.015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5)02-0074-05

    宗教信仰是随着社会历史变迁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宗教活动较为活跃,根据官方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宗教信徒约有1亿多人,其中80%以上是农民[1]。所以,研究和分析农村宗教信仰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提出正确引导农村宗教信仰的对策建议,对于发挥宗教正能量,共筑中国梦至关重要。

    一、启东市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启东市位于江苏最东端,地处我国大陆东部海岸线与长江入海交汇处的北侧,由长江中的泥沙冲积而成,成陆时间最早的吕四地区距今200多年。启东市现有陆地面积1 208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南通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201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2.3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658.31亿元,在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排名第38位[2]。

    根据启东市民族宗教局提供的资料,启东市现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三大宗教。信教群众总数约1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8.9 %,其中信仰基督教群众约2万人,天主教1.2万人,佛教居士近5 000人,善男信女6万余人。经政府登记和批准设立的各类宗教活动场所32个,教职人员76名,其中担任南通市人大代表1名、政协委员3名,启东市人大代表1名、政协委员5名。该市的宗教信仰具有如下四方面特征。

    (一)信仰多元历史久

    我国的民间宗教信仰源远流长,崇拜对象涉及万事万物,且信奉多重信仰,多重信仰之间相互兼容。有国外学者认为“流行于欧洲和东亚的观念分歧的一个严重的事例,就是在中国,有许多人属于两种或三种宗教这一事实”[3]。启东的吕四港镇拥有千年古刹集庆庵、三清殿道观、基督教堂,一镇三教历史悠久,汇龙、寅阳两镇 “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一镇三教和谐相处。较多的农村老百姓在操办丧事过程中既请和尚念经又请农村道士做道场的做法,表现出宗教信仰多元化在启东市民众中存来已久。

    (二)网络布局较合理

    启东市的宗教活动场所中,天主教10处、基督教15处、佛教7处,绝大多数历史悠久,符合宗教的历史和各宗教的信仰特点。以基督教为例,启东市有汇龙、和合、北新、近海、吕四5个基督教堂,有民主、合作、惠萍、南阳、海复、寅阳、东海、王鲍、秦潭、大生10个固定处所,较为均匀地分布于全市,方便信教群众参与宗教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宗教的发展。

    (三)基督教派发展快

    随着中央宗教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启东市的基督教会重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5年12月启东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迄今为止已经召开五次代表大会。期间,基督教在启东市农村发展迅速,全市所有乡镇都有基督教的活动场所,包括2所基督教养老院,汇龙、吕四等镇区内甚至拥有2所基督教堂。全市注册信徒有14 000多人,约占南通地区基督教徒的35%,信教群众约占全市人口的1.25%以上,人数和规模较大。

    (四)信教群众“新三增多”

    由于中老年妇女、病人、文化素质偏低的人群处于弱势地位,获取经济收入能力较差、生活状况不佳、出于对外出务工家人的牵挂等原因,促使其信仰宗教,希望获得保佑。过去的信徒构成呈现出中老年妇女多、病人多、无文化人员多等“三多”现象,现在是男性增多、年轻人增多和有文化人员增多的“新三增多”现象,并逐渐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宗教传播多是在家庭、熟人之间传播,较为典型的是在启东的教职人员中就有一位80后本科生出家为僧。

    二、宗教信仰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在农村社会的转型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宗教信仰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一)宗教信仰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因素

    首先,从天主教、基督教以及佛教、道教的经典中所传播的“爱人如己”、“积善行德”等教义看出,这些教义对信徒有极大的道德教化和约束作用,有助于提升公共道德,维护社会稳定。所以,信教群众一般不轻易参与上访、集体抗议等活动。

    其次,对于信教群众个人而言,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从某种层面上慰藉了心灵,扩大了社会活动的范围,有助于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通过特定的仪式,一方面让信众在对上帝、菩萨庇护的想象中获得安全感和慰藉感,另一方面让信众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各种境遇。在与信教群众的访谈中,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信教后“人变得变乐观了”、“遇事淡定、看得开了”。

    再次,对于社会而言,宗教组织积极参与募捐等社会活动,解决了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根据启东市民族宗教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启东市宗教界募集善款80余万元,帮助2 000多名困难群众。基督教兴办了近海博爱老人之家、北新宽心怡养院等2所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养老机构。天主教的养老产业园目前也在规划阶段,建成后也将为启东市养老事业贡献力量。同时,宗教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探访活动,也给信教群众给予精神帮助,化解了不少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群众团结。

    (二)宗教信仰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消极影响

    1. 部分信教群众未能正确对待宗教信仰。

    一是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由于信教群众妇女多、中老年人多、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多,直接影响其对教义的理解和把握,制约了宗教活动的健康发展[4]。具体表现为一些信教群众“见神就磕头,逢庙便烧香”,有些人尚搞不清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异同,就参加教会活动。还有一些老百姓信教的初衷是为了求得神的保护或取得财富,或祛除病痛、求得子孙等,如果在较短时间内这些愿望不能得到满足,这些人就会脱离宗教团体,不再信仰宗教。

    二是过分虔诚,弱化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与基督教徒、天主教徒访谈中,发现65%的信徒表示如果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寻求主的帮助,认为只有上帝才能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此外,一些信徒把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情都归结为菩萨保佑或者是主对他们的恩赐,对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熟视无睹。党和政府在一些教徒中的权威被置于菩萨、上帝之下,国家的利益被排在神之后,这将大大削弱党和政府对信教民众的权威[5]。

    三是与其他宗教及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冲突。有的信教群众对于其他教派人员比较抵触,有时为维护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与人发生争执。另外,因为基督教、天主教强调崇拜上帝,与民俗传统中崇拜祖宗有冲突,所以基督教的信徒一般只重视过圣诞节、复活节等宗教节日,而对祭祖等民族传统节日和习俗活动态度冷漠甚至不参与,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

    2. 宗教界内部治理不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然,宗教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启东市宗教团体在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教会神职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根据启东市宗教局的资料,启东市有爱国宗教团体3个,即市佛教协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市天主爱国会,共有教职人员72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含宗教学历)的18人,占总数的25%,高中文化的5人,占总数的7%,初中文化的29人,占总数的40%,小学文化及文盲的20人,占总数的28%。数据显示,教职人员以初中以下学历者居多,难以正确理解宗教的教义、教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启东市宗教的发展与提升。

    二是人才队伍断层现象突出。近年来,由于启东市一些优秀的宗教人才外流,导致启东市宗教界特别是佛教人才严重缺失。从2014年南通市佛教僧尼统计情况看,启东市佛教现有46名出家人,比丘尼28名,比丘17名,出家女众居多。有的寺院教职人员严重不足,如吕四集庆庵只有1名比丘尼,且已经81岁,还是一位文盲。海复佛光寺自上任监院病故后,至今没有教职人员接任。惠萍大雄寺亦无监院,现由一位僧人代为负责。这些情形都影响了寺院工作的正常开展。佛教协会文冲会长已过世两年,3名副会长中1人在南通履职、1人已经年近80岁,14位常务理事中年龄在70岁以上的有9名。佛教人才“阴盛阳衰”、青黄不接情况给佛教协会换届带来了困难,启东市佛教协会已有17年未换届,严重影响了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教派内部的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一些宗教活动场所在财务制度、管理方式上透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导致这些场所内部权力、经济利益之间矛盾十分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宗教领域人员混杂、素质参差不齐、利益关系处理困难所致。

    3. 非建制教会等存在隐患。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教徒必须在合法的宗教场所开展宗教活动,但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该市基督教除了有3个直属聚会点外,各教堂延伸聚会点有50多个,也就是每周除礼拜天外的集体活动都是就近在某个聚会点进行,通常是先读圣经、唱赞美诗,再聊聊天。这样的活动正常情况下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其活动地点比较隐蔽,一旦有人借机进行非法宣传和活动,政府难以及时取缔,隐患很大[5]。在这些人员构成中,大多数是本地人,也有不少外来传教人员私自来启东活动。近几年,启东市伊斯兰教信徒逐渐增多,也设立了临时聚会点。这些情况,给宗教执法部门的执法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三、正确引导农村宗教信仰的相关对策

    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农村宗教,我们应当在充分尊重老百姓宗教信仰选择的基础上,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负面消极影响,不断提升农民的宗教信仰境界,同心共筑中国梦。

    (一)进一步做好宗教管理服务工作

    为保持基层宗教领域的社会稳定,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宗教和睦社会和谐,基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责。

    1. 发挥宗教管理机构作用。目前,各地虽建立了宗教管理组织机构,但作用发挥情况还不尽如人意。以启东市为例,该市虽已成立了民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镇(街道、园区)、村(社区)居委三级宗教管理网络和责任体系,但是由于领导小组的成员变动频繁,协调会议未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基层宗教干部力量比较薄弱,镇(街道、园区)、村(社区)居委两级的工作力量和整体水平比较薄弱,相关责任制度和监督机制没有落实到位。对此,应当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完善宗教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联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协作,形成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宗教工作格局。同时,需夯实三级网络基础建设,明确相关责任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严格考核评估。

    2. 加强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积极融入现代管理理念,探索采用法律法规与宗教教规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建立科学、规范、民主、文明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的管理。开展宗教活动场所换证、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管等专项工作。继续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制定创建评比细则,通过创建活动推动宗教场所管理水平的提高。协调规划、环保、文化等部门,为宗教场所做好绿化、文化、亮化三化工作。抓好权证办理,维护好宗教场所权益。

    3. 指导和督促各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指导各宗教团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经常性的学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财务、教务、消防、卫生等各项制度。二是指导宗教团体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切实选好、配强宗教团体领导班子。可以参照各地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制定宗教人才引进政策,采用本土培养和外来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双管齐下,重点抓好宗教教职人员的政审,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能起作用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三是增强团结。激励宗教场所领导班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搞好协调、共同进步,齐心协力推进和谐寺观教堂、星级宗教场所创建工作。

    4. 加大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打击力度。严格执行“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宗教政策。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打造一支懂宗教政策、有法律知识、能依法办事的执法队伍,加大行政监督管理力度。坚决取缔非法聚会场所,严厉打击各种打着宗教幌子搞封建迷信活动的行为,警惕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建立执法档案,严格执法程序,确保宗教行政执法公正、合法、有效。

    (二)大力挖掘宗教信仰正能量

    首先,发扬信教群众积极性,积极引导他们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宣传贯彻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教育和引导宗教界人士热爱祖国、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宗教内部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其次,政府部门做好与信教群众的沟通工作,引导和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广泛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努力打造宗教慈善品牌,为服务社会作出贡献。

    再次,继续在教职人员中开展讲道测评,举行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即兴讲道比赛活动,引导神职人员作出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解释,并借机扩大教职人员与外部交流,提高教职人员的文化素养和讲经传道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农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但仍受到看病难、就医条件差、治疗疾病费用高以及一些天灾人祸等问题的困扰。同时,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而产生的老人、妇女的生活、生产问题,留守儿童的照顾和教育问题,农村的社会治安问题等,或多或少地导致部分信教群众将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佑上。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救助标准[4],加大新农保参保补助比例,完善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应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如村卫生室的硬件建设,鼓励并有计划地安排村医务人员到乡镇医院、地区医院和市级医院进修,提高业务水平,有效缓解村民看病难的问题等。总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解决好农村养老、看病等实际难题,减轻社会压力,降低基层农民对宗教信仰的依赖程度。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是大力弘扬主旋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宗教信仰在增强了农村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性的同时,也淡化了农民对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国家主流文化的信仰,降低了社会凝聚力[1]。因此,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精神生活中的主流地位,巩固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凝聚力,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实现社会道德生活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二是加强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与农村宗教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村级水平,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供给的增加能够显著地降低农村信教比重”[5]。因此,各地应利用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办好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多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举行国家政策法规的宣讲,进行崇尚文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宣传等活动。相关职能部门也应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业务培训班,如体育部门举办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文广部门举办文化指导员培训等,让农民在农闲时不感觉无聊,让他们有较多有意义的活动可参与,在找到集体归属感的同时,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有利于培育出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而进一步减少农民对宗教的过度依赖。

    三是铲除腐败,净化农村社会风气。当前农村不少基层管理人员以权谋私、腐败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危害了政府公信力的建立[3]。显然,只有彻底铲除腐败现象,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才能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农村的宗教信仰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这也要求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正确把握宗教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农民疾苦,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增强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参考文献]

    [1]李正军.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宗教信仰与党的执政基础关系探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

    [2]启东市统计局.启东市201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启东日报,2014-03-15(03).

    [3]梁家贵,武云.当前农村宗教信仰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N].中国民族报,2011- 10-13(04).

    [4]李康迪.农村留守人口宗教信仰研究——基于安徽省长丰县的实证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4(4).

    [5]陈朝辉.影响与对策:农村宗教信仰与社会稳定研究[J].农业经济,2013(2).

    责任编辑:何文钜

    相关热词搜索:宗教信仰农村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