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海外中国留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

    海外中国留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

    时间:2020-04-22 05:20: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海外留學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远涉重洋,到达异国他乡求学,要面对诸多的压力与挑战,文章以赴加拿大求学的留学生为例,研究了他们信仰宗教的原因,并给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留学生;宗教信仰;研究

    一、加拿大宗教信仰概况

    加拿大充分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由于是移民型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来到加拿大以后,也把他们的宗教文化带到加拿大,所以加拿大宗教信仰的种类十分繁杂。虽然宗教派别很多,如:基督教、天主教、大同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但基督教在加拿大社会已有很长历史,是加拿大主流文化的象征。多数加拿大人选择基督教作为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所以留学生中皈依最多的是基督教。加拿大对宗教信仰自由给予充分的法律保护,对加拿大乃至全世界的宗教文化繁荣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留学生在国内多年来一直接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育,头脑中的固有观念与宗教观念截然对立。如笔者的一个90后朋友小刘,刚到加拿大的那年从未去教堂参加活动。问她为何不去,她回答说在她心目中基督教就像邪教,宣扬根本不存在的“上帝”。然而在加拿大呆久了,终于跟朋友去过几次教堂,觉得参加些教堂活动还不错呢。

    二、留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原因

    (一)基督教本身具有优势

    基督教《圣经》是一部经典历史书籍,不仅文学性、故事性强,而且通俗易懂。在国内,亨德里克﹒房龙改编的《圣经的故事》广为流传。很多人出国前就通读了中英文对照版本,因为大家都相信:要真正理解西方文化,就必须了解《圣经》。年轻人读后很可能由欣赏到接受,逐步确立信仰。

    基督教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凝聚了西方文化的精华,同中国传统宗教相比,更具理性色彩,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基督信仰给人充分自由,让人积极、正确地面对人生。基督教还提倡包容、进步精神,号召自由、民主、仁义与道义,教导人们消除内心的不良欲望,对犯下的过错和自身的罪恶进行忏悔,净化心灵。

    受基督教“赎罪”观念的影响,生活中的基督徒多表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貌。例如,笔者在加拿大渥太华研修期间,寄宿在一位来自圣卢西亚的黑人女士詹妮弗家中。詹妮弗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教会中任长老一职。刚搬入她家时值最热的8月份,我晚上入睡后就把空调整夜打开。第二天一早她就找我谈话,说空调整夜开着太耗电,加拿大的电费贵。我说她家床上垫着席梦思,盖的被子又厚,如果不开空调太热。当时我们俩都很不愉快。到了傍晚我下班回家后,她对我说,因为她希望我在她家住得开心,所以我可以整夜开空调。但如果我睡前开一会儿空调,入睡时关掉空调她将很感激我。我听后觉得心里舒服多了。为了帮她节省电费,我再也没有整夜开过空调。

    詹妮弗的妹妹茜蒙也是虔诚的基督徒,会缝纫手艺,在教会办培训班,教人如何缝制衣服。有一次我买了件西装,袖子嫌长,茜蒙帮我改短了,我要付钱给她,她拉着我的手很真诚地说:“上帝让我学会了缝纫,是为了让我帮助别人。我帮助别人怎能收钱呢?”我听后感动了很长时间。

    对比国内出现的种种道德“滑坡”现象,让部分大学生感到愤怒与失望。到国外接触到基督教的各种优点后,一些具有叛逆精神的大学生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基督教。

    以基督教为文化底蕴的流行时尚在年轻人中传播。如佩戴十字架项链、到教堂结婚、听赞美诗,圣诞节前布置圣诞树,送家人、朋友圣诞礼物等。许多年青人加入基督教就是因为要赶时髦。

    (二)受其他基督徒的影响

    基督教是一种外向型的宗教。《圣经》耶稣就鼓励教徒到各处去传福音,发展教徒。谁发展的教徒越多,谁在上帝面前越荣耀。因此基督徒都有高涨的传教热情,在生活中一有机会就传播基督教思想,发展新教徒。例如笔者碰到一个在渥太华读书的男青年小陈,住在寄宿家庭(home stay family)。那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单身白人老太太。老太太很有文化,在企业做高层工作。她平时经常做虾、烧烤等可口的西餐给小陈吃,还能辅导小陈的功课。小陈在老太太家过得很开心。老太太是基督教徒,时间久了,小陈受老太太的影响也开始信教了。

    笔者的房东詹妮弗周末经常带笔者去“第七日”教堂参加教会活动。平常在家也会讲《圣经》中的故事。有一次笔者提出要买青蟹仔吃,詹妮弗告诉我说基督不赞成信徒吃螃蟹,因为它们是海底“清洁工”。她还特地捧出《圣经》翻到相关的页面给我看。我一看果然白纸黑字写在那儿呢,于是说:“螃蟹是我最喜欢的食物,在渥太华螃蟹比我的家乡便宜,我就只买一次。” 詹妮弗说:“好吧,那你吃时我出去。”那天晚上我买完螃蟹回家,果然詹妮弗不在。于是我急忙把螃蟹煮了吃了。后来再也不敢买螃蟹了。

    (三)心理需求

    很多中国留学生离开父母,只身一人来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的加拿大求学,面对的挑战颇多,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压抑感。如有些学生刚开始上课时听不懂教授的讲课,课后与本土学生无法顺利交流;吃不惯当地的食物,找不到满意的住处等等。偶尔还要面对来自当地人的偏见和歧视。这时,留学生会本能地希望得到各种组织或群体的支持、保护。而教会的人往往会主动、热情地与留学生们联络,为他们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教会的聚餐通常能提供这样的帮助:礼拜活动结束之后,热心人士把各种带来的食物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大家自由入座,相互交流各种工作、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信息。大家畅所欲言,既能获得有益咨询,又能释放心理压力。教会还给以职业介绍、住宿安排、就医、购物子女入学、婚姻介绍等方面的帮助,让留学生感受到温暖,有利于他们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减轻身心压力。

    (四)华人教会的推动作用

    在加拿大的大城市如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渥太华都有华人基督教会的分布。这些教会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如:如华人基督教联合会(Chinese United Church)和华人基督教长老会(Chinese Presbyterian Church)。由于30年代中期一小部分华人学生进入神学院学习,部分教堂不久后开始由华裔牧师主持。他们具有双语能力,熟悉两种文化,可同时向华人和本地人布道。 当时的教会在华人社区与主流社会之间扮演桥梁作用,同时它们还为华人提供医疗救助。1947年加拿大政府废除了《排华法》后华人移民的人数迅速增加,华人教会随之增多并扩展到加拿大全境。

    留学生参加华人教堂活动可保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许多华人教堂中的神职人员都尽量在布道中使用汉语、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许多学生来到教堂可以寻求道德上的提升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团结。

    留学生参加华人教堂活动还可以尽快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华人教堂提供免费的英语课程,鼓励华人新移民群体中各年龄层的人来上课,有些华人教堂甚至安排了加拿大入籍考试的指导课程。华人教堂也是华人与其他族群成员进行交流的场所。因为华人教堂定期举办与其他教堂的联谊活动。笔者曾在感恩节前夕参加了加京华人联合教会(Ottawa Chinese United Church)的火鸡晚餐活动。教堂是对外开放的,不管你是否教徒,只要交5加元即可进入,享用火鸡大餐。进入教堂后发现,教堂里主要是年青人,而且白人很多。晚餐由虔诚的教徒制作和发放。就餐前每一桌要表演一个节目,得到大家认可后才能领取食物。笔者就坐的那桌有一个特别活泼开朗的马来西亚女士,带领我们说了一段顺口溜,配合有节奏地拍桌子,获得了众人的肯定,所以获得了先用餐的权利。我们欣赏着桌上的天然枫叶、松果摆设,享用着美味的火鸡,看着邻桌的搞笑表演,心情特别的甜蜜。我们边吃边聊,每个人作了自我介绍,然后就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吃完后,我们到2楼进行Worship活动。听了两个杰出青年讲述心得后,大家开始唱圣歌。笔者感觉那些圣歌很好听,两个帅气的白人歌手在台上边弹吉他边唱,唱得很忘我,台下大家跟唱唱得也很投入。总之,那晚到了十一点多众人还不愿离去。

    三、思考与建议

    (一)信教并不等于迷信

    很多人听到宗教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迷信。其实很多信教的人并不迷信。西方国家科技都很发达,有很多证据证明根本没有耶稣这么一个人,都是后来的人造出来,但还是有人信基督教。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私事。通俗地说,接受圣人的教育就是宗教。正常的宗教活动所产生的行为结果对社会不会造成直接危害。所谓迷信是指还没弄明白就信了。而迷信活动,是一些江湖术士通过看风水、看相、算命骗取钱财。他们装神弄鬼进行欺骗活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群众的身心健康。宗教属于哲学范畴,宣扬人类和万事万物的观点,目的是劝善止恶,提倡人们在行为上有所遵循,有所约束,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宗教文化是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迷信是从有神论观念派生出来的,是将宗教的部分观点扭曲、功利化,从中获利的行为,但并不是宗教。因为它不去理会一个宗教的教理教义,只是希望某个宗教的神给自己带来好处和利益,代表的仅是个体的愚昧和私利,而宗教是把神当做约束人的身心和行为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

    虽然宗教与迷信都是以有神论观点作为思想基础的,但是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实质性区别。宗教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依法进行管理,所开展的宗教活动有规范有标准。宗教组织正常的活动和社会地位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宗教的本质是劝人向善的,旨在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净化人的内在灵魂,并为人类灵魂的净化提供了一个可以普遍适用的行为模式。宗教有向外辐射并进而影响世界的强大感召力,有拯救天下生灵的社会使命感。宗教对人类文明进程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大多数国家提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而迷信是愚弄人的,代表愚昧落后,只会影响社会进步。

    宗教并不与科学对立,只是宗教的出发点和科学的出发点不同。宗教从需要出发,人类需要了解世界,但是人类的感官和知觉毕竟是有局限的。对于感官和知觉不能到达的地方,宗教遵循一定的哲理,用想象来解释这个世界上未知的事物。科学从人类客观验证的感知出发,所有的想象局限在触摸到的具体事物基础上。宗教不排斥科学,例如基督教一开始相信地球中心说,后来也接受了太阳中心说。牛顿、愛因斯坦是人类公认的伟大科学家,他们还是虔诚的信教徒。迷信也是唯心的,但缺乏哲理做基础,所以几千年来从未与现实吻合过,迷信与科学相互排斥。

    (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到海外深造的留学生多为优秀学子,他们是认识外部世界的探路者、排头兵。他们在外代表中国人的形象,是传递信息的桥梁、交流友谊的使者。政府希望他们学成回国后为国家建设出力。

    宗教信仰可以帮助留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宗教伦理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宗教活动可以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留学生融入主流社会。

    中国留学生到海外求学,就像珍珠一样散落在世界各地。需要一根银线把散落的珍珠穿在一起,让一颗颗珍珠迸发出中华文化耀眼的光芒。而基督教可以充当这根银线,让留学海外的炎黄子孙为世界多元文化的繁荣、多民族的和谐奉献力量。

    (三)谨防宗教信仰的负面影响

    所有的宗教都宣扬唯心主义的思想,因此有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今年一月份加拿大《全国邮报》披露:在位于多伦多市的约克大学中,一男学生因为有着强烈的特殊宗教信仰而拒绝与校中其他女生共同学习工作。由于加拿大对公民的信仰自由充分保护,安大略省人权法案称禁止一切行为的性别歧视,但个别宗教问题可以特殊对待。校方据此规定在经过商讨后决定接受这名学生提出的个人请愿。学校约70%的师生对此表示不理解。该男生的社会学教授格雷森认为,将自己持续边缘化的宗教学生有可能永远不能适应外界社会。如果学校一味地接受学生的特殊请求而不作出相应的特殊教育方法调整,那学校也是将特殊学生持续边缘化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的高校在处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问题上是高度重视并审慎处理的,在尊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在宗教徒中实现爱教与爱国相统一、宗教信仰与我们的社会主义理想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曹宁.宗教信仰在高校传播的影响及对策[J].才智, 2014(22).

    [2] 杜倩萍.简析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群體的宗教信仰转变现象[J].世界民族,2010(1).

    [3] 王毓楠,安俊学.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沈阳地区六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学理论,2012(21).

    [4] 王康.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0(01).

    [5] 李崇新.宗教信仰对美国华人移民的认同与整合作用——俄勒冈州塞勒姆华人福音教会考察札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6] 左鹏.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 2006,9.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应对策略研究”(2011SJB880074)阶段性成果之一;本论文得到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王慧(1970- )女,江苏大丰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IMBA,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国际贸易;李孝华(1977.10- )男,安徽肥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

    相关热词搜索:宗教信仰中国留学生海外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