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拯救与复活:,《吉尔的妻子》的基督教婚姻伦理

    拯救与复活:,《吉尔的妻子》的基督教婚姻伦理

    时间:2020-04-23 05:20: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影片《吉尔的妻子》是一部唯美动人、催人泪下的法国婚姻伦理片。该影片从多方面体现了基督教婚姻伦理观。从艾莉莎隐忍丈夫的婚外情到吉尔的身心回归,直至最后女主人公耐人寻味的自杀行为,即艾莉莎坠楼却复生的情景,无不折射出基督教中的爱、忍耐、拯救及复活等核心思想。通过对改统影片进行基督教婚姻伦理道德的探究,对于婚姻问题丛生的当今社会在人性的提升、家庭和谐及社会稳定方面皆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婚外情;基督教;忍耐;拯救;复活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法国电影《吉尔的妻子》(2004)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一个工人家庭的婚姻故事。影片效果唯美动人,情节触目惊心,曾获2005年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金郁金香奖和2004年威尼斯电影节CICAE等奖项。

    主角是炼钢工人吉尔的妻子艾莉莎。她温柔贤惠,终日忙于家务,孜孜不倦地养育着一对双胞胎女儿。艾莉莎对丈夫的照顾无微不至,对其要求更是千依百顺。每天等待丈夫归来是她最大的快乐和满足。正值艾莉莎再度怀孕之际,她年轻妩媚的妹妹维克多莉插足了其家庭。因害怕失去心爱的丈夫,艾莉莎采取了不同于常人的解决办法:沉默、隐忍和等待。经过漫长而心碎的守候,艾莉莎终于盼到了丈夫的身心回归。影片呈现了一幅祥和的天伦图景:五口之家愉快地在院子里沐浴阳光,看着幼子蹒跚学步。然而,就在次日,洗完衣服的艾莉莎毫无征兆地从二楼窗口坠楼,意欲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宗教信仰逐渐没落的当代社会,人们高举“上帝已死”的旗帜,过度崇尚自我意识而忽视道德约束,婚外情、包二奶等现象已司空见惯。同时,“男女平等”“寻求自我”的女性解放意识在当今世界亦日趋高涨。因此,观众和影评家对该电影的解读通常是在鞭挞吉尔不忠行为和自我中心主义的同时,对艾莉莎过度的隐忍和大度给予怜悯和否定。他们认为,艾莉莎的宽容和沉默是无底线的纵容,是软弱的表现,是对自我价值的践踏。因此,多数观众将影片结尾的自杀行为理解为艾莉莎对于丢失自我、背叛自我的残酷惩罚和必然结果;亦有评论将其诠释为女主角结束劳累、绝望和痛苦的终极方式。上述评论言之凿凿。然而,笔者坚持用全新的视角来探索该影片中女主人公行为的积极意义。尽管影片没有明确地为这对夫妻贴上基督徒的标签,基督教婚姻观和道德观的核心思想却贯穿始终。正确地理解,选择地接受基督教婚姻伦理及其思想精髓,对解决婚姻问题、提高道德素养、促进社会稳定都有长足的意义。

    一、婚姻:神圣盟约

    根据基督教信仰依据《圣经》旧约·创世纪所言:“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这种结合指的不是性行为中那种暂时的肉体结合,而是夫妻间永恒的、形而上的合二为一。关于婚姻伦理最为著名的经文记载在新约《马太福音》,当法利赛人以试探的口吻问到关于休妻(离婚)的问题时,耶稣称:“夫妻不再是两个人, 乃是一体的了。所以, 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开。”这两条教义包含了婚姻的神圣性,也体现了基督教婚姻一夫一妻和一生一世的原则。

    艾莉莎严格遵循基督教婚姻原则,在她心目中,婚姻是上帝配合的,是神圣的契约,不可亵渎。她每天尽职尽责地恪守妇道,操持家务,扶持丈夫,抚养孩子,尽管劳累却乐在其中。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丈夫与妹妹维克多利的不伦之情,她的世界坍塌了,婚姻的神圣被幼稚而自私的丈夫破坏。她痛苦万分,心如刀割,却在矛盾的心理挣扎后选择了沉默,她对丈夫说:“我在等待,等待一切都过去”;她对神父说:“……我没有吵闹,我了解我的丈夫,那样他就会离开我。”她没有愤怒,没有埋怨,只是收起伤悲,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且谨慎照顾他人的感受:孩子们的、丈夫的、妹妹的、妈妈的。因为,她深谙“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相爱相敬不离不弃,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她既是这样信,也是这样行的。

    二、夫妻:互敬互爱

    基督教婚姻伦理的另一原则即一心一意,互敬互爱。新约中的《以弗所书》揭示了夫妻关系的奥秘,“做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 如同顺服主”,这是对女性的要求;“ 做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 为教会舍己”,这是对男性的要求。夫妻之间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

    艾莉莎把对丈夫的爱、尊重与顺服演绎得淋漓尽致。艾莉莎是《圣经·箴言》中所描述的典型才德妇人形象:擅长持家,尊重配偶,品德高尚,性格坚强,富有远见等。在她每天的辛苦忙碌中,我们没有看到抱怨,从她每次注视丈夫时那种充满爱怜、喜悦和欣赏的眼光就能感受到她的幸福与满足。丈夫是她的一切,她绝对地服从丈夫衣食住行以及生理欲望方面的要求。于她而言,丈夫如同基督的头,航船的舵。

    影片中有关艾莉莎顺服丈夫意愿的一幕可谓震撼人心。意乱情迷的出轨丈夫发现维克多利另有新欢时焦躁不安,打算跟踪她。为了顺从丈夫心意,赢回丈夫,艾莉莎竟能不合常理地帮其出谋划策,甚至亲自替他跟踪情敌。且不论她行为的是非对错,若非基督教婚姻伦理中的爱、尊重和顺服等观念深入人心,常人恐怕难有此非凡之举。

    同样,在发生婚外情之前,吉尔也能遵循夫妻间互相敬畏的原则。他作为一家之主,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尽管收入微薄,却能偶尔带回妻子喜欢的礼物以示关爱。尽管话语不多,但认可的微笑足以取悦温柔的妻子。对艾莉莎频繁的肉体需求亦是符合上帝心意的爱之体现。然而,当他受到撒旦罪的引诱,没能控制住自身肉欲,破坏了婚姻的神圣原则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正是艾莉莎恒久而无条件的爱再次唤醒了他对婚姻的责任。

    三、爱:恒久忍耐

    依照《圣经》原则,造物主的旨意是要每一对夫妻终其一生,都以生生不息、深湛无比之精神、情感、肉体的吸引力,彼此相爱。不贞与离婚都与生命的旨意相悖,当基督徒倾力去挽救婚姻时,他们相信这合乎神的心意,必将获得支持。 哥林多前书对爱的描述非常丰富:“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此爱体现在危机婚姻中,便为“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

    艾莉莎无疑是深爱吉尔的。发现丈夫外遇后,她无助地来到教堂求助于神父,而神父给的答案只有两个词:持续的忍耐。影片中最能体现她隐忍的一幕是: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吉尔,在他得知维克多莉另有所爱后,他先向艾莉莎承认自己爱上了妻妹,尔后不顾熟睡的孩子,不顾妻子的感受,骤然双手猛捶桌子,大喊:“她是我的!她是我的!”艾莉莎怕吓醒孩子,冲到桌前紧紧抱住丈夫的头,就如同母亲抱住孩子,而吉尔却仍在肆无忌惮地哭诉:“如果我不爱她,我就不会有这些感觉,当她把自己献给我时……”这个做丈夫的,如同一个任性妄为的孩子,不加掩饰地、放肆地在自己妻子面前高喊着他对妻妹疯狂的迷恋。艾莉莎一直没有说话,在丈夫再一次双手举向空中大叫:“她是我的,她是我的”时,她坚定地抓住丈夫的手,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她就那样紧紧地握住丈夫的手,浑身发抖,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此情此景,只有“肝肠寸断”可以形容。她的冷静和忍耐,就连吉尔自己也惊讶:“你与其他女人不一样。”

    不管吉尔的行为配不配,她都一如既往地照《圣经》所教导的尊重他。她的爱与宽恕表现为持久的沉默与忍耐。没有以泪洗面,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讽刺挖苦,她选择继续克尽职守,依旧温柔贞静。如果说维克多利的水性杨花是让他悔悟的直接原因,那么艾莉莎的恒久慈爱则是他改变的根本所在。

    四、罪:死而复活

    基督教最核心的一个思想是罪与救赎。根据《圣经》记载,自从亚当和夏娃受到引诱偷吃伊甸园的智慧果以来,人的原罪便产生了。“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因此,基督教教义中,世人皆有罪,且都需要救恩。罪的工价乃是死亡。罪要得赦免,就必须要流血。而上帝之子耶稣舍身在十字架上,流出宝血,成就了救赎。对于信徒而言,耶稣无条件地爱他们那些罪人,饶恕并拯救他们,使之从死里复活,不再在过去的罪恶中活着,而按着神的话语去生活。信徒若从罪中死去,借着信心复活,必然获得新生。这就是救赎的恩典。

    救赎与复活的隐喻在影片中也有充分体现。摩西十诫中关于婚姻伦理的教训有两条:“不可奸淫”和“不可贪爱别人的妻子。”吉尔的出轨乃是婚姻中的大罪,然而在妻子坚守下,他逐渐悔改,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在影片收尾时,吉尔回头了,他长大了,也知道替艾莉莎分担家务了,比如种菜、做早饭、带孩子。这无疑是他从罪中死去,进而又在婚姻中复活的力证。

    艾莉莎的自杀行为颇具争议。有评论认为艾莉莎的容忍没有设置底线,背叛了自己,自杀是最自我的惩罚;有人解读女主人公的自杀缘于她长期的身心疲惫,想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绝望和痛苦;另有分析称:吉尔妻子潜意识中存有对男权社会压抑的本能反抗和独立欲望,正是欲望的革命性导致艾莉莎的痛苦煎熬,最终以自杀殉道。以上评论不无道理,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一个微妙的细节,即艾莉莎坠楼后平静地躺在地上,双眼突然睁开,面带微笑。这一场景极具象征性,与其说艾莉莎是死于绝望,毋宁说她以此仪式与过去软弱的自我进行告别,重新活出婚姻中崭新的自我。这正是《圣经》中基督死而复活隐喻的再现:艾莉莎死而复活,其婚姻亦凤凰涅槃。

    五、结 语

    在当代中国社会这样一个普遍存在婚姻问题并因此而引起许多社会问题的时期,影片《吉尔的妻子》无疑给世人提供了一剂挽救婚姻的良方。琴瑟失和的婚姻中,最严重的逃避即为轻易离婚;勉强撑下去,无心改变它,则是另一种不负责任的选择;惟有成熟地面对个人创伤,重新建造美满婚姻方为成熟的抉择。许多触礁的婚姻,都是因为夫妻有一方肯照着《圣经》的原则去践行,全力以赴,而得以挽回。艾莉莎的忍耐不是消极地纵容,而是一种顺服,一种善念,一腔无条件的爱:宁可为行善而受苦,不为作恶而受苦。若人们都能受启于基督教婚姻伦理观,视婚姻为神圣,互敬互爱,彼此顺服,恒久忍耐,无条件接纳,濒临破灭的婚姻必绝处逢生,死灰复燃。若世人都真诚地活出这样的价值观,在家庭和婚姻中实践平等之爱及对子女的委身,必有助于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谐,道德进步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陈忠怡.论伊莉莎自杀的潜意识取向——吉尔的妻子的精神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06).

    [2] 高玉秋, 付天舒.《复活》中的基督教婚姻伦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3] 李世峥.婚姻, 人人都当尊重——浅析基督教的婚姻伦理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J].天风,2006(15).

    [4] 杨眉.《吉尔的妻子》:被滥用的宽容和隐忍[J].女子文摘, 2007(06).

    [作者简介] 罗俏鹃 (1979— ), 女, 江西宜春人, 硕士, 大连外国语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学哲学。

    相关热词搜索:吉尔基督教伦理复活拯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