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0-04-26 05:20: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我国金融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激烈的竞争,金融监管已经越来越重要,要想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必须要了解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以及问题。本文根据我国金融监管的现象,对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现状 金融监管问题分析

    1、金融监管现状分析

    1.1 金融监管机制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是分业监管模式。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从而使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机制宣告结束,现代金融监管模式初步成形。1984~1993年,混业经营、混业监管的特征十分突出。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增加,以及资本市场和保险业的迅速发展,1992年10月26日中国证监会成立;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监会成立,进一步把对证券、保险市场的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剥离出来;的框架最终完成,由此形成了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机制。其中,银监会主要负责银行业的监管,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十大股份制银行,以及规模不一的各地近百家地方金融机构;保监会负责保险业的监管;证监会负责证券业的监管;人民银行则负责货币政策制定。

    2、问题分析

    (1)金融创新使中国分业经营机制面临挑战

    目前,商业银行可操作的业务包括金融衍生业务、各类投资基金托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等。这些业务与证券、保险业务密切相关,并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如果既具投资又具储蓄特征的保险业务不断涌现,势必使各业之间的趋同性和可替代性加大,将大大削弱分业监管的业务基础。

    (2)混业经营趋势使得分业监管有效性降低

    尽管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管理模式,但由于部分企业集团公司控股下的银行、信托、证券、保险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还是形成了事实上的混业经营。光大、中信、平安等集团控股了多个金融机构,中行、工行、建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在境内外控股或设立了投资银行和上市银行。此外,还存在着以各种形式控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工商企业集团。这些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关联非常密切,事实上已经存在着混业经营问题。它们之间的资金和业务往来已经冲破了分业经营的限制,从而削弱了分业监管的基础,使得现行的以机构管理为特点的分业监管机制的缺陷日益显现。

    (3)新型业务与当前监管机构的冲突

    在现行的分业监管过程中,大都采取机构性监管,按照业务审批制方式进行管理。这样,当不同金融机构业务交叉时,新业务的推出需要经过多个部门长时间的协调才能完成。这些新业务,既可导致监管重复,也可能出现监管缺位。比如开展股票质押贷款业务,需要在银行监管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协调,在不同部门对于同一业务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意向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将会产生较高的协调成本。

    (4)缺乏具体的风险监管措施

    传统的金融业务有日渐模糊的趋势,这无疑对开放经济背景下金融机制的健康运行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迫切需要建立规范的、综合性强的金融监管机构来实施有效的联合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加上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它们在增加收益的同时也增大了风险,且更易扩散,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将更加直接和猛烈。因此,只注重传统银行业务的监管已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整个银行的风险状况。在我国目前监管机制还不能有效防范整体金融风险的情况下,随着金融业融合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在机构性金融监管机制下,各监管机构只关注本行业的风险问题,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将触发金融危机,影响金融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而且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经营风险,政府只能采用被动的处理方式,必然导致政府金融监管能力下降和金融业整体运营效率降低。

    相关热词搜索:现状及金融监管我国分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