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课堂教学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时间:2020-05-05 05:21: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新课标指出,教学不再是单元化的、死板的和静态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多元化的、开放的和动态的对话与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的、开放的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体现课程和教学的课改要求,落实国家对青少年的基本要求,承担起“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它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准确理解两者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地把握、艺术地处理这种关系,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案例]:

    这是我自己曾执教的一堂课,内容是《二次函数的图像》,执教初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而且荣获区级二等奖。评奖之后,正好是我们中心学校要举行的大型的优质课评比,当时为了偷懒,我就照搬了这课,借用的是兄弟学校初三的学生(程度不算好的)。

    我按照预设好的教学设计流程进行教学。然而教学实践中,却让我产生了许多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起先,这班的学生我根本就不了解,他们对我也不熟悉,当我第一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大家留意过抛出物体落下的轨迹吗?它们像什么?),举手者寥寥无几,我强点几位同学,他们却说不知道,这可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只有慢慢地引导:飞行的飞机上落下的物体运行轨道像什么?随手抛出的粉笔运行轨道像什么?——原计划五分钟完成的第一板块,却花了十几分钟,每个板块几乎都是这样,虽然最后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我的预设程序进行,但是因为前面时间耽搁太多,后面的部分只能仓促接尾,重、难点、高潮都没有形成。学生兴趣大打折扣,学生学习也没达到我预设的效果。

    [反思]:

    教学情境和教学效果都充分说明了一点,这堂课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失败课。而这堂课的失败首先败在我的备课没有备充分。备课究竟是备教案?还是备学案?我远没有预设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及我对学生的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境是我在备课中缺少关注的,我没有预先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一些问题。再有,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只有“过于自信”的一条“线”,每个环节只有一种方案,缺乏“预案”,所以当某些环节出现意外时,如“学生不能立刻说出老师预设的答案”时,我只能停下来再作解释,回到前一个环节,进行补救。终于,我的自信在学生的一个个我没有预见的意外中被消解了。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新课程强调老师不能死搬教案,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境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新的课程资源。那么备课到底应该备什么?课堂教学中遇到自己备课时没准备到的内容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成了我在那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认识、考虑、反思的。

    一、 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凡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成功的预设,才有生成,课堂教学活动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任何教学都必须有预设。而且这种预设必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等多方面。如就教学目标的而言,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预设,而不能只单纯地预设知识目标。无论哪一方面都要有适当的、多套的预案,只有充分成功的预设,才会有生成的美丽。实践证明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大多是预设成功的。

    二、 课堂教学必须有生成

    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是教学生命力与真正价值所在。古希腊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充满变化的,而这些变化又蕴涵着许多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密切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敏锐捕捉和发现这些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使凝固的课堂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呈现一种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度预设,不允许课堂教学出现任何意外、“错误”,这样的课堂就会缺乏弹性和活力。例如,就拿《二次函数的图像》这一课来说吧,本来我的教案预设的是开始让同学们作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可是刚登上讲台却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学生哄堂大笑,这一闹哄哄的课堂秩序能否快速地扭转过来?于是我灵机一动,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灰尘,不慌不忙地说,同学们请安静,这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内容——抛物线,一句话让同学们都愣住了,纷纷竖起耳朵欲听下文。是呀,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抛物线,它启示我们生活有坦途,也有坎坷。关键是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在数学中我们怎样去运用它为人类服务?本节课便来探讨它,接着按预设的进程探讨和研究抛物线。当时这堂课的效果是非常地好,学生学着感到生动、真切,学习兴趣浓厚。我认为这堂课之所以能迅速摆脱窘境,并获得成功,是我有效地抓住了契机,注重了生成,才能促进生成!

    1. 相信学生、调动学生、依靠学生

    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独立的、能动的人。老师的知识再渊博,学历再高,其思维的覆盖面也只局限于一人而已,而学生的知识可能不如教师纵深,但其广度却比老师要开阔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个性品质丰富多样、思维活跃,因而课堂的生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相信学生、调动学生、依靠学生,课堂教学才能生成。

    2. 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观点“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充分说明老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修养,但是这一桶水该怎样进到学生的碗里?是“哗”一下全倒下,还是细水长流地慢慢灌溉,或是请学生主动拿碗到桶里来取?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学需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鱼;第二境界——授人以渔;第三境界——悟其渔识。教师虽有“一桶水”,但这一桶水总有用完的时候,还可能因为不流动而“腐烂”。怎样达到可持续发展呢?生成的课堂就要求教师要达到第三重境界,不仅让学生自己去找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但要有创新的物质产品,还要有独到的思想产品,即不仅要学生自己拿碗到桶里去取水,还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水源甚或是能自主研发新产品,创新寻水途径等。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平等对话,转变教学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能说、想说、会说,促进生成的发展。

    3. 预设过程中留足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教师要把课上得“粗糙”一点,“大气”一点,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预设方案的设计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着的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从而为课堂生成提供认识条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始终记住:学习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帮他们做好一切。

    三、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1. 一方面,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不仅形散而且神散,那种所谓的生成实质是“放羊”,是放弃教学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一代人的素质;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死气沉沉的,那种所谓的预设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能力,而且慢慢会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

    2.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只是辩证地认识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更迫切的问题是我们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1)重建备课观念。不上无准备之课,这是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前提。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越是准备充分越是能够预设好,也越是能够生成好。备课前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并深入地了解学生,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理想、情感、态度现状出发,分析、制定多维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预设几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思路,尽可能多地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到,为课堂生成奠定基础。

    (2)重视专业发展。从我自己的从教经历来看:教学是一门专业技术,一个缺乏基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教师,既预设不好也生成不好。因此要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语言要精而准,能高效地引领学生,我们应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具备多科知识,做复合型人才。

    (3)加强实践反思。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这门艺术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磨砺。因此,我们应该强调自身在实践基础上多做充分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善于反思、经验丰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

    (4)培育教学智慧。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需要高超的教学智慧。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经常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基础上积累经验并最终形成教学智慧,再以高超的教学智慧来把握和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艺术形成的必然逻辑。实践也好、反思亦罢、理论也好、经验亦罢,如果不以培育和增长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旨归,终究是缺少方向,至少会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经历的。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利用各种资源和自己智慧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确保“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目标的实现,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预设课堂教学正确处理生成关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