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浅析

    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浅析

    时间:2020-05-18 05:19: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利用全国31个省市医药制造业2000—2009年的当年价总值计算出衡量产业集聚水平的基尼系数,并计算出排名前八位省份的集中率数值。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基尼系数水平相比,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仍然相对较低。通过医药制造业积聚水平的基尼系数与工业总产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研发投入、营造创新环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确政府作用等更好地发展医药制造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基尼系数;集中率;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分类

    中国医药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目前已形成包括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兽用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等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但是现阶段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处于中低端。综合来看,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以湖北省生物产业集群为代表。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湖北省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及体系建设规划方案2008》显示,湖北省现有的28 家植物种质资源保藏单位收藏各类植物种质资源3 万余种、16 万余份;湖北省虽然拥有“武汉健民”、“安琪”、“红桃K”、“马应龙”、“龙牡”等多个国内知名品牌或企业,但由于科研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多数企业集中于生物原料药的制造,如宜都东阳光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在全国领先,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其主打产品还是停留在红霉素原料药的生产上。

    二是生产制造型产业集群。以苏州产业集群为典型。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属于我国外向型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依托于长三角的区位优势,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2008 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别为96 家和409 家,药品种类达2200种,包括中药、生物制品、原料药品、化学药品等; 医疗器械产品数目达2000个。

    三是科研驱动型产业集群。上海张江“药谷”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以科研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该产业集群已经走出了依赖资源禀赋生产低技术含量产品的阶段,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科技研发。该集群内汇聚了14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12 家高校培训机构,并拥有院士20多名、博士2000多名和硕士6000 多名,从价值链的环节来看,张江“药谷”的科研实力优势在国内十分突出。

    二、基尼系数及集中率指标的测算

    (一)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分析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1—2010)按地区分组的医药制造业工业当年价总值,带入上述两个测量医药制造业的集聚程度的指标,结果见表1:

    从图1可以看出,10年间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基本表现为:2000—2009年G值和CR8值的变化趋势一致,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比较平稳,即使变化也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10年间基尼系数变动最大幅度为0.0415,而集中率则仅仅变动了0.0368。这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要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否则难以突破原有的产业发展瓶颈。

    本文计算了2009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值,计算结果见表2.

    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除医药制造业的其他高技术产业的G值均大于或接近于0.6,CR8值均大于0.78,而医药制造业的G值和CR8值都不高。同属于高技术产业,医药制造业的各指标值都明显低于其他高技术产业的指标值,这说明,同其他高技术产业相比,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本文对2000—2009年排名前8位的省份所占比重进行分析,以便深入了解医药制造业集聚情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河北、河南均榜上有名,这表明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地区比较稳定。广东、江苏、山东均属于排名靠前的几个省份并且山东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05—2009年期间一直稳居第一。而广东省的产业集聚排名由第一位下滑到第四位,2004年之后相对较为稳定。上海、河北省医药制造业集聚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

    排名前8位的省份中,除了吉林、河南、湖北属于中部地区,四川属于西部地区外,其余7个省市都属于东部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三、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本文对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建立产业工业总产值与医药制造业基尼系数G的回归模型,来刻画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表4,利用EXCEL得到Y与X(G)的回归方程。

    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说明X(G)对Y有显著影响,这充分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已经开始表现出对工业总产值的显著影响,这一点与我国一直以来注重扶持医药制造业发展,以及医药制造业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分不开的。

    四、对策建议

    虽然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工业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但从基尼系数指标值来看2000—2009年变动很小,这也暴露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目前的发展模式已经制约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大研发投入。中国生物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向应是沿着全球价值链不断向上升级,即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整合集群优势资源,通过技术能力的提升实现产业集群升级。

    2. 努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是高科技园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充满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创业胆识和宽容失败氛围的文化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医药制造业应努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以一流人才引领创新,以金融服务支持创新,以良好环境保障创新。

    3.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了改变我国外源型产业集聚区竞争力较低的现状,需要将外源型的产业集聚植根于地方,进而形成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并逐步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4.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强规划指导,优化空间布局,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做大做强资金融通平台,强化资金保障,加强环境保护,以促进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林,张倩男.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领域的评价与筛选[J].科学研究,2007(6):435-442.

    [2]李凯,马爱霞.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10): 48-54.

    [3]朱英明.产业集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王子龙,谭清美,许萧笛.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3):109-116.

    [5]熊俊.基尼系数四种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商业研究,2003(23):123-125.

    [6]吴晓隽,高汝熹.欧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及启示[J].软科学, 2008(12).

    [7]池仁勇,唐根年.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2004,25(4).

    [8]Porter M.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London and Basingstoke: Macmillan,1990.

    [9]Kap Linsky R,Morris M.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M].Prepared for the IDRC,2001.

    [10]Gereffi 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 (1).

    (责任编辑:乔虹)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