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英国世界工业霸权兴衰的宏观分析及其历史启示

    英国世界工业霸权兴衰的宏观分析及其历史启示

    时间:2020-05-20 05:17:0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曾一度执世界工业经济发展之牛耳长达近200年。但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霸权地位逐渐削弱,其经济实力先后为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乃至意大利等国所赶超。一时间,“经济衰落”问题成为20世纪英国历史上最为学界所热衷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讨论的结果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宏观层面主要有“民族国家兴衰论”和“追赶与趋同假说”,微观层面则有“文化论”“金融论”“国家论”“帝国论”“工业论”“教育论”“政党论”“福利论”八种主要解释。[1]但时至今日,所有上述讨论都或多或少地暴露出其这样那样的局限性。即使当时红极一时的以马丁·维纳为代表的“文化论”,也在后人的研究中显得漏洞百出,几成谬论。[2]

    英国的衰落问题,仍有讨论的学术空间与现实必要。笔者认为,英国世界工业霸权的兴衰,是近代以来英国国内经济结构与性质的改变和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二者间互动的历史产物,有其必然的历史逻辑。虽为历史必然,但重新讨论与认识这一历史进程,对当下新兴经济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发展,仍具有重要历史启示意义。

    一、英国世界工业霸权兴起的历史逻辑

    英国近代世界工业霸权的确立,是以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与完成为根本前提的。工业革命,是一场全新的人类经济生产技术与组织模式的大变革,同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生产技术与组织模式相比,它有着无可竞争的高效率、高产出、高辐射能力优势。在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尚处在农耕经济的时代,英国近代工业化经济的优势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匹敌的。这种绝对优势不仅为英国国内带来了空前的巨大财富增长,更极大地提升了英国的国力,深刻地改变了其武力,使其凭借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近代化军事装备,不但击败其诸多欧陆竞争对手,而且可以绝对军事优势击败其所殖民地区土著居民的抵抗,对这些地区实施全面的有效控制,在获得其国内工业发展所需原材料与销售市场的同时,更完成了对本土与本土之外广阔世界经济资源的高效整合。这些因素就是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的关键性资本。其在近代世界的工业霸权,也正是立基其上。

    但英国近代世界工业霸权所立基于上的工业革命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并不仅仅是18世纪60年代后英国经济领域的种种快速变化,“它持续了150年……至少准备了另外150年”[3]。法国年鉴史学大师布罗代尔曾言,“工业革命至少具有双重意义。它是普通意义上的革命,包括肉眼可见的一系列短时段变革。它也是一个渐进的、不露声色的、往往难以辨认的长时段过程”[4]。自18世纪60年代始至19世纪50年代这近100年的时间中,英国经济的生产技术与组织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断,这是布罗代尔所说的“普通意义上的”工业革命,也是人们所通常讨论的工业革命。但作为“一个渐进的、不露声色的、往往难以辨认的长时段过程”的工业革命,特别18世纪60年代之前种种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却长期鲜有人把它讲清楚。

    作为一个“长时段过程”的工业革命,其最初源头可追溯至14世纪黑死病结束之后的英国。黑死病之后,英国人口触底反弹,经历了一次长时间的快速增长。1525年恢复到黑死病爆发前的230万,16世纪中期增至280万;之后人口增长进入加速阶段,1600年达到了400万,1700年达到了600万。“在长期人口增长停滞不前的情况下,这给人一种人口爆炸的感觉。”[5]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钢铁、造船、啤酒、煮盐等生产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皇家海军的战舰制造等,对当时最为稳定的能源供给源———森林资源(木材)的需求呈几何速度增长,导致英国森林资源几近枯竭,木材供应短缺,价格飙升。于是,英国在17世纪遇到了一场前所未遇的“能源危机”[6]:自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登基始,木材一直供不应求。木材的短缺,在17世纪达到了引起民族危机的程度”[7];1500—1630年间,英国木材价格上涨7倍,涨幅远远超过一般物价上涨幅度的3倍。[8]这使英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遭遇“能源危机”的国家。

    日益减少的森林资源与快速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间所产生的深刻矛盾,使英国社会不得不全力投入寻找、开发和利用可替代性新能源。虽早已为人类所知但一直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矿物资源———煤炭由此开始成为传统能源的高效替代品。在能源压力促使之下,英国社会对煤炭的开采与利用量的增速惊人。“1700年的煤产量大约是1550年产量的10倍。煤已成为城市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燃料……英国的工业也靠煤来提供动力……1700年,英国的煤产量是世界其他国家煤产量总和的大约5倍。”[9]1750—1755年英国煤炭产量为423万吨,1801—1805年为1296万吨,1846—1850年为5096.8万吨。[10]英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开采和在经济生产中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同之前的传统能量供给源———人力、畜力、风力、水力和木材相比,煤炭在能量供给上具有更为稳定与长久的特点,且可进行大规模的异地运输,基本不受使用地点与季节的影响。因此,作为一种可为人类发展提供无限能量供给的优质能源,煤炭的大规模开采与生产性使用将人类社会经济生产带入一个增长不受能源限制的崭新阶段。在1750年之前,除英国以外,世界上的全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尚处于传统能源统治下的传统经济范畴,它们的发展受限于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及其所提供的能源。英国则在此时由于充分利用了其丰富的煤炭储藏,“发展起建立在蒸汽这种新动力基础上的工业化,从而摆脱了那些束缚”。[11]结果,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改变,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和无可匹敌的提高。英国国民经济的年增长率,在18世纪的前45年中尚不过0.3%,但在19世纪的前40年中已达到2.9%,提高了近10倍。[12]

    在英国,煤炭的巨大储量、易获取性、价格的低廉性与消费的大众化等特征,使其迅速成为英国社会在各个层面所广泛使用的新能源。国民经济由“以木材和水利为基础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13],是英国这样一个海岛小国通向世界霸权进程中的关键性一步。不仅如此,对煤炭的大规模开采与作为生产性能源的广泛使用,还引发了1760年前英国社会的一系列重要变革,为此后英国经济的“起飞”做好了充分且至为关键的各项铺垫。

    相关热词搜索:英国霸权兴衰启示工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