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奶奶晚年幸福文章 [“凡・高奶奶”:美丽人生从晚年开始]

    奶奶晚年幸福文章 [“凡・高奶奶”:美丽人生从晚年开始]

    时间:2019-02-21 05:27: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从未读过书,画过画,一辈子没有见过世面的山村老太,自从离开家乡来到繁华都市,第一次拿起画笔,竟一画惊人,不同凡响,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新闻人物。      半辈受累,培养儿女个个成才
      
      今年73岁的农村老太常秀峰,是河南方城县江家村人,小时候家穷没上过学,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婚后,她生育了5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常秀峰将儿女们一一送进学校。有邻居劝她,读书有啥用啊!如果考不上大学,还得面朝黄土背朝天。常秀峰说:“孩子没文化不行啊!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江家地少人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特别是每到学期开学,孩子们伸手要学费,一家人吃饭都很紧张,根本拿不出钱来,愁得常秀峰焦头烂额,只得东挪西借。即使这样,她送孩子上学的决心也丝毫没有动摇过。那时候,丈夫是村干部,一天到晚不落家,家庭重担全落在她身上,既要忙田里农活,还得料理家务侍候老小,每天忙得团团转。粮食紧张,她把米饭留给婆婆、孩子们吃,自己吃糠咽菜。在盆里泡了几天仍脱不净苦涩味儿的柳树叶子,她却常常用来果腹充饥,好几次都因营养不良饥饿过度,昏倒在田里。
      孩子们进入中学后花销更大,单凭土里刨食,根本供不起。大儿子体谅母亲,想辍学去打工挣钱养家,常秀峰坚决不同意:“你们只管把书读好,家里的事不用操心!”常秀峰虽然没啥文化,但脑筋活络,开始尝试搞些家庭副业,增加收入,她养过蚕放过牛,承包过果园卖过山楂,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江家5个孩子都很懂事,学习勤奋刻苦,儿子江华说:“不用功学习,怎能对得起母亲一腔心血呢?”
      苦尽甘来,常秀峰5个孩子中,两个考上了省城大学,结束了江家村从来没有大学生的历史;其余三个孩子也都高中毕业,在县城工作。望着儿女们个个出息成才,常秀峰甚感欣慰,自己一腔心血总算没白费,也赢得了村民的羡慕和尊重。儿子江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一家报社当记者。婚后,他将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接到了广州,让她在这里安享晚年。
      
      突发奇想,晚年妙笔绘丹青
      
      常秀峰在伏牛山区生活了大半辈子,头一次出门远行,故土难离,况且老家还长眠着相濡以沫的老伴,真有些舍不得。
      到了广州,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令这位农村老太眼花缭乱,晕头转向。她站在儿子家阳台上放眼望去,自己活了这把年纪,还头一次见到这么多高矮不齐的楼房,一切都令她感到新奇又陌生。
      每天,儿子媳妇上班,孙女上幼儿园之后,空荡荡房间里只剩下她一人,感到特别孤单寂寞。一天到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又不敢下楼溜达,怕迷路找不回家。她不由想起了中原老家,虽说那里是个偏僻山村,没有广州繁华,但住着却舒心惬意,孤寂时还能串门聊天。这下可好,每天只能守在楼房里,跟坐井观天没啥区别。这样住了一段时间,老人实在过不惯,便张罗着要回老家。儿子媳妇都极力挽留:“您老抬脚走了,孙女谁管啊?”孙女可是老人的命根根,老太这才暂时打消了回乡的念头。
      有一次,5岁的孙女问她:“奶奶,山楂树长什么样啊?”一听说山楂树,老太太眼睛放光。老家房前屋后种了好多山楂树,每到收获季节,那红灿灿的山楂,就像亮在树叶里的小灯笼,美极了。可是无论奶奶怎么解释,小孙女就是不明白。常老太见桌上有一盒蜡笔,灵机一动,向孙女要了张纸,“刷刷刷”就画了起来。不大一会儿,只见白纸上挺立着一棵茂盛的山楂树,绿叶丛中,几颗红红的山楂点缀其中。她指着画说:“山楂树就是这个样子,树上结的山楂串成冰糖葫芦,又酸又甜,可好吃啦!”孙女显然被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住了,她看着不过瘾,又央求道:“奶奶,真漂亮,再给我画一张吧!”见孙女喜欢,常老太心里很高兴,全当哄孙女玩了,就又画了两幅,一幅是柞树上爬满了蚕宝宝,那蚕宝宝胖得比手指还粗;一幅是一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雏觅食。她又根据画面的意思,顺口编了两个小故事,讲给孙女听,乐得小女孩手舞足蹈。
      第一个发现常老太有绘画天赋的是儿媳妇。那天,儿媳妇无意中发现桌上有两幅老太太画的蜡笔画,笔法朴拙,色彩艳丽,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儿媳是从事美术设计的,有相当的审美眼光,令她甚感意外的是,目不识丁的婆婆,居然能画得这么好。她把画拿给丈夫看,江华不由睁大眼睛:“这是咱妈画的吗?真神了,我长这么大,还从未见她画过画呢!”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儿媳将婆婆好一通夸赞:“妈,您画得太好了,颜色搭配也挺靠谱!”见儿媳表扬自己,老太心里也挺乐:“好什么好,我只是瞎涂乱画,哄孩子玩呗!”儿媳又问:“妈,您老这是跟谁学的?”老太说:“我能跟谁学呀?想咋画就咋画呗!”儿子说:“那您今后就多画些,绘画爱好也是精神寄托,省得您无事可做七想八想的。”听儿子这样一说,常老太想想也是,每天闲得无聊,画画也能打发时间。
      画什么好呢?她曾给孙女画过广州的高楼大厦,但孙女说:“奶奶,您画的大楼不好看,像一个个火柴盒。”她自己也感觉画得不像,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怎能画得好呢?就像自己的田里种惯了麦子,冷不丁改种水稻,秋天就要减产的道理是一样的。儿子看出母亲的心思,开导说:“妈,您在农村过了一辈子,把记忆中的乡下生活,通过画笔表现出来,一定很棒!”有了儿子儿媳的支持鼓励,老太也来了精气神。主意打定,向孙女要了一盒蜡笔,向儿子要了些白纸,常秀峰老太的丹青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美丽人生,从七十岁开始
      
      记忆闪回,常老太沉醉于自我想象与回忆之中,老家田园风光如诗如画,阳光下,油菜花金黄,麦田翠绿……都一股脑奔涌到她的画笔下,令她欲罢不能。从此,痴迷绘画的常老太一发不可收,每天挥毫泼墨,乐此不疲。绘画不仅使她找到了人生乐趣,而且还强身健体,她多年久治不愈的高血压也减轻了,虽然鬓发染霜,但她精神矍铄。常老太说:“没想到画画也能改变我的晚年生活。”
      平常,常老太生活起居很有规律,每天5点准时起床,站在阳台上看看外面的绿树和天空,吃完早饭,大人孩子都走了,家里就成了她的天地,她拿出画画的纸和笔,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之中,表现的题材多种多样,随心所欲,想画啥就画啥。她不懂立体透视,不会构图布局,颜色搭配也不是很讲究,但凡是入画之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老屋、石碾、猪圈、飞鸟、荷花、水牛……记忆中的老家生活场景,一一在她妙笔下悄然复活,画面拙厚,浑然天成,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比方说,她画的《金龙乌云和牛》,取材于自己一次真实经历: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常秀峰像往常一样,在老家山上放牛。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声惊天动地的炸雷,一下子劈死了5头牛。接着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常秀峰和几个放牛娃被困山顶一天一夜,后来在乡亲们解救下才死里逃生。多年后,为了再现这个惊心动魄的历险经历,常老太用了两天时间,完成了这幅画。画面构图看似无意,其实别具匠心,一条 穿云破雾金光闪闪的巨龙,活灵活现,张牙舞爪,翻滚的乌云和倾斜雨线,占据画面三分之二,营造出一种大祸临头的逼压氛围,再加上用色凝重夸张,把那场可怕的暴风雨表现得惊心动魄,而自己和几个放牛娃则蜷缩于画面左下角,几只惊恐水牛,或仰天长啸或表情木讷。从画面可以看出,虽身陷灾难,但她和孩子们依然昂扬乐观。这种率性而纯朴自然的表现手法,很难想象出自一位农村老太之手。
      常秀峰还画过老屋系列。往事不堪回首,她说:“那时候日子苦啊!村子里的房屋都是土坯垒的,住了一辈又一辈,有的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她在画自己住过的老屋时,是动了真感情的,那朴拙的线条,又将她牵回往昔岁月,自己恍然置身于老屋之中。那时老伴尚在,虽说生活困难点,但是日子过得挺开心。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孩子们都供上大学,然后再盖幢新房。儿女们长大成人后,一个个小鸟一般从老屋远走高飞,老伴也离开了她,盖新房的打算最终成为梦想。如今,她只能用画笔再现那个陪伴自己走过苦难的山村老屋。画面上,一幢被岁月风雨剥蚀的老屋,老态龙钟,透着一缕岁月沧桑,门前挺立着一棵大槐树。常老太用牙签在褐色树干上,勾画沧桑“皱纹”和嶙峋树疤,显示出令人惊异的质感。树叶应该是绿色的,但为了让画面突出凝重感,她突发奇想,大胆地涂成黑色,再现了那个不堪回首的苦涩岁月。在完成老屋这幅画时,常老太忽然想起一个生活细节,老伴在世时,秋收记账从不用纸笔,随便捡块小石头,就把账刻记在墙上,一清二楚。她想在画面上表现这个难忘的细节,但无处落笔,只得作罢。
      从小蜡笔到水彩笔,从小画纸到“鸿篇巨制”,常老太越画越得心应手,绘画成了她晚年的精神寄托,每天若不动动画笔,生活总像缺少点什么似的,有时画得走火入魔,达到废寝忘食地步。那幅《村边曾有片竹林》,惟妙惟肖,非常有意思:背景是一片翠绿的竹林,画的左下方,一只老母鸡领着鸡崽们在觅食,画面质朴温馨,充满浓浓的母爱。常秀峰说:“我家母鸡不下蛋,我很纳闷,有一天,它却带着一群小鸡回来了。那时候村里到处是狐狸,我始终弄不明白,这个母鸡是怎么保护她的那群孩子的?”
      《冬天里村庄的亲人》、《夏天的荷》、《秋天的高粱》、《石头猪圈和鸟》等等,一幅幅充满田园风情的画卷,从老太太笔下脱颖而出。三年来,她共创作出150多幅画作,被儿子称为“高产画家”。面对母亲堆积如山的画稿,江华突发奇想,既然母亲画得这样好,何不贴到网上,让大家共同欣赏?很快,儿子就为母亲开通了博客。没想到,一个月的点击率竟高达8万多,常老太人气火暴,开始走红网络。网友们称她的画风具有“后印象派”风格,“粉丝”们送她个响亮称号――中国农村的凡・高!
      网友们称她为“凡・高奶奶”,常老太笑了:“可千万别这么叫,我大字不识,哪敢跟人家艺术大师比呀,我只是没事瞎画着玩!”一家刊物选登了她的几幅画,给了她120元稿酬。她受宠若惊,没想到几张纸片子,竟换来这么多钱,怎么也能抵上半亩地的收成啊!
      没事涂鸦,竟画出晚年美丽人生,常秀峰的一些画作,震动了中国美术界,受到美术专家认可:“艺术是每个人天性的反映,质朴无华更能体现出一种境界。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返璞归真的画风,更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使艺术更具有灵性。”还有位美术家称赞她的画“清新中见神韵,淳朴中藏高雅”。
      常老太的画作还蜚声海外,法国著名摄影家斯鲁本专程来华收藏了她的代表作《石榴树》,画面石榴树枝繁叶茂,洋溢盎然生机。斯鲁本爱不释手:“这幅画太美了,常秀峰和我一样,都不是用相机和画笔展示艺术,而是用心!”国内几家美术出版社闻风而动,纷纷打来电话,与常老太商榷画册出版事宜。她还上了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畅谈自己绘画心得和体会。
      活了一辈子的常秀峰,晚年才风光无限,尝到当“名人”的滋味,家里常有“粉丝”登门拜访。有一次,她去医院看病,医生惊呼:“这不就是那个会画画的老太太吗?”她从广州回老家,把自己的画拿给乡亲们看,村民们都很好奇:“以前没见你画画,怎么去了广州就变成画家了呢?”
      常秀峰笔下那些往日生活场景,能激发都市人怀旧之情,令许多人心向往之。网友纷纷发帖,好评如潮,表达了对“凡・高奶奶”的支持和钦佩:“你的画具有一种灵气,那是艺术家的灵气;还有一种活力,那是根植民间的活力;还有一种大气,那是一种超越绘画艺术的大气!”还有网友说:“您的画,唤醒了我对淳朴乡土的回忆与留恋,深深感受到艺术的震撼力。让我想不到的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奶奶,竟能画出震动中外美术界的作品,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还有一位网友发出大家共同心声:“伟大的母亲,美丽的老人!”
      
      (责编 郑红)

    相关热词搜索:晚年奶奶美丽人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