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浅谈《寒夜》中“曾树生”的自我抉择]寒夜中曾树生人物形象

    [浅谈《寒夜》中“曾树生”的自我抉择]寒夜中曾树生人物形象

    时间:2019-01-28 17:52: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巴金先生的著作《寒夜》中的女主人公――“曾树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女性:她生活的社会――环境恶劣,她所在的的家庭――矛盾重重;她身上残留着“五四”文化精神,但同时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她担当着知识女性、妻子、儿媳等不同的社会角色;她经历着从婆媳矛盾到夫妻分手的各个艰难历程……面对生活,她苦苦挣扎,在“去”与“留”的选择中,她的思想斗争体现了一位新时代知识女性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中的自我抉择的过程。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以细腻的文笔描写了抗日战争后期,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病交加的下层知识分子的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曾树生是最具争议的一个,她好像是巴金所塑造的那个历史时期一系列女性形象的一个总结。但她又以其复杂、矛盾、丰富的独特个性与其他女性相区别而独树一帜。”而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复杂、矛盾、丰富的独特个性的女性,在《寒夜》中,她的内心其实一直在“去”与“留”的抉择中纠结。
      
      第一次的“去”与“留”
      在一个寒夜中,小说的男主人公――汪文宣漫不经心地走在人行道上,心里还在想着昨晚和妻子吵架的事情:妻子曾树生不满丈夫汪文宣问及私人信件的事情而生气地冲了出去,且一去不复返。小说开门见山,一开篇就已将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和曾树生家庭里的矛盾重重――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父母与子女的矛盾等都一一表现了出来,同时也引出了曾树生的第一次“去”与“留”的抉择。而这次她选择的是“去”,且“去”的干脆利落――她派人回家拿走了自己随身用的东西,甚至连丈夫“低声下气”的恳求她也以温和的一句,“那么,再见吧”给回绝了。但是,这次的“去”终究以她与酒醉后的汪文宣的偶遇而戏剧性地结束了,她又回到了她的“家”。第一次的自我抉择,曾树生最终选择了“留”。
      
      第二次的“去”与“留”
      平静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但随着曾树生的一句“听说独山已经失守了。又说日本人已经过了独山,就要到都匀了。”家里开始变得不平静了……汪母变得慌张无措,曾树生则表现得“出奇的冷静”,因为“陈主任升调兰州了,他做经理,要调我去。”而汪文宣此时却忍住内心的纠结而一个劲地劝说妻子“其实你应该走。”但对此曾树生的第一反应是“我不会走的。”是的,那的确是她当时的真心话。然而,自此曾树生的内心已经开始陷入了又一次的“去”与“留”的抉择。曾树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意志和信念的新女性。“她在上大学时,就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抗战爆发后,为了维持家庭经济生活,被迫放弃了理想,但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压垮,而是顽强地与命运抗争。……面对家里和家外的挤压,特别是婆婆的辱骂和威逼,她的独立自由意识毫不动摇,牢牢掌握着经济权和生命的自主权。”但是在这独立自主的背后是这个新女性心中隐藏的无尽的痛苦:“没有温暖的家,善良而懦弱的患病的丈夫,极端自私而又顽固、保守的婆母,争吵和仇视,寂寞和贫穷,在战争中消失了的青春,自己追求幸福的白白的努力,灰色的前途……”她的内心一直被种种的不如意折磨着,因此她尝试着想要解脱,于是面对深情款款的陈主任的诚挚的邀请,她有些动摇了:“明天我也许会决定走”。但是她的内心并不十分确定这个答案。是的,她仍在抉择中徘徊,因此当她回到家感受到丈夫对自己的温柔体贴时,她改变主意了,“我不走,要走大家一齐走!”第二次的自我抉择,曾树生又一次选择了“留”。
      
      第“三”次的“去”与“留”
      其实,在第二次的抉择之后,曾树生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纠结,“去”与“留”的自我抉择一直在困扰着她,因此她的第“三”次的自我抉择实际上是包含了无数次的纠结和多次的抉择。当她和婆母因为小事吵起来,而婆母又一次说她是她丈夫的姘头时,忍无可忍了的她又一次地想到了:“找陈主任去。他可以帮我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但是就在她要走出房门去找陈主任的时候,丈夫惊醒后的一句无心之语“你不会丢了我走开吧?”却又刺痛了她柔软的心,她感动了,又对丈夫说:“我不会走,你放心吧。”她又一次选择了“留”。然而,她的抉择并没有结束。“永远是那种病态的黄色的电灯光,和那几样破旧的家具。他永远带着不死不活的样子。她受不了!她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活人。她渴望看见一个活人。”“树生的忍耐了到了最高限度了。她并没有犯罪,为什么应该受罚?这里不就是使生命憔悴的监牢?她应该飞,她必须飞,趁她还有着翅膀的时候。为什么她不应该走呢?她和他们中间没有共同点了,她不能陪着他们牺牲。她要救出她自己。”生活的痛苦让她一次又一次地想到了离开,并且一再地想让自己下定决心。然而,她还是迟疑了,因为她的儿子――小宣。但是她觉得小宣对她一点也不亲热,好像她是他的后母一样。于是她的内心开始动摇:自私婆母的愤恨,亲生儿子的冷淡,病态懦弱丈夫的无能……她决定了,这次是真的决定了:她要飞,和陈主任一起飞去兰州。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她离开了,就算她的内心仍有不安。最终,曾树生,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在“去”与“留”的自我抉择中选择了“去”。
      是的,她最终选择了离开,这是一个新时代知识女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下做出的自我抉择。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的离开少了一点人情味,有那么一点不符合所谓的道德。但是,站在一个新时代知识女性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她的离开恰恰是她自我解脱的唯一出路。
      总的来说,曾树生的女性形象是复杂而丰满的,是随着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她既有理想、有抱负,又要做出违背理想的选择;既心地善良,疼爱丈夫,又要冲出牢笼,寻找新的幸福;既果断坚决,又在生活中痛苦挣扎;既自尊自强负担起全家人的生计,又爱慕虚荣,沉醉于上流社会的社交;既向往独立自由,又摆脱不了享乐主义的诱惑。曾树生所担当的社会角色是‘五四’之后一个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新时代知识女性。”作为女性,曾树生从未因为自己的力量单薄而退缩,想要依赖自己的丈夫。在丈夫日渐消沉畏缩的时候,她一面鼓励丈夫重新振作,一面在孤立无援中依靠自身的力量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曾树生的最宝贵之处莫过于她那种在逆境中永不绝望的乐观性格。……那种追求理想,追求幸福,追求新生活的激情时时涌动在曾的胸中,使她身上始终洋溢着顽强的生命力,支撑并激励她迎接一个个‘寒夜’后的黎明。”正是这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她一再地想逃离那个让她觉得压抑、痛苦的世界,因此她的离开可以说是必然的更是必须的。
      总之,作为一位新时代知识女性代表,曾树生的形象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变的,更是积极向上的。她在动荡的时局中没有放弃追求理想的勇气,最终在生活的煎熬中实现了自我升华。她独立自主、乐观积极的性格特征无论是对于当时生活在战乱中的女性,还是对于现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女性都是值得学习的。“女性只有始终保持乐观的性格、积极的心态、对新生活的追求、对新希望的向往,不把自己的命运系在任何人的身上,才能真正具有独立的人格,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像一池春水一样鲜活生动,才能使自己不被卷入被伤害、被遗弃的命运漩涡之中,才能使自己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绝处逢生,重新开始。”曾树生,她那追求独立自由的意识,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将启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女性去学会自立自强,自尊自重,去学会把握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抉择,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佟博,一个女性的自我抉择:浅谈《寒夜》中曾树生形象,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所静,挣扎在寒夜中的职业女性――曾树生形象的再认识,天津大学学报,1999(3)
      [3]巴金,寒夜,华夏出版社,2008

    相关热词搜索:寒夜浅谈抉择自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