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蒙古族民间舞蹈【蒙古族民间舞蹈:文化转型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

    蒙古族民间舞蹈【蒙古族民间舞蹈:文化转型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

    时间:2019-01-28 17:54: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文化转型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文化的发展产生危机和断裂,为寻求新的发展而转向横向开拓。文化转型与世界打破垄断经济和政治势力,进而形成多元文化的格局息息有关。自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与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巨大变化:电脑主宰大工业生产,高速发展的电脑电讯、多媒体、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世界进入信息时代;殖民体系、“欧洲中心论”已经分崩离析,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力量得到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为了获取更大利润,把他们的技术、资金等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亦需要他们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经济。一段时间内,稳定和平的世界环境,为人类文化、经济的交流和转型创造了条件,世界形成了多元经济、多元文化并存的新格局。
      由于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历史、政治和经济的背景差异,不同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积淀了彼此不同的文化传统。蒙古族文化的价值,就在于透过文化的表层形态揭示了一个族群整体的人文内涵,从而展现出人类不屈的生命历史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探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民族若能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就能保证该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不会消散,也就标明了此民族存在的价值。当然,随着世界“多元化”倾向的加速,民族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各个民族文化中的“外来影响”也必然会增加。但这种“冲击”不应是消极的,因为每个民族都是以弘扬本体文化为立足点的。然而,在民族交融的过程中,人类走人了很多“误区”,最典型的结果就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越来越少。这不仅说明人类文明遗产的消失速度正在加快,更说明了人类“民族素养”的变化程度在不断加剧,民族观念的自我意识走到了“丧失”的边缘。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在世界多元经济和多元文化这一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进行的,3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与此同时,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西方的意识形态也随之涌入了国门,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冲击影响着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蒙古族民间舞蹈便是其中之一。海西蒙古民族中蕴藏着极为丰实的民间舞蹈传统文化,大到祭祖祈神、婚丧嫁娶,小到亲朋欢聚、劳动小憩,都以民间舞蹈的形式抒情达意、自娱自乐,可以说民间舞蹈是他们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一些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人们开阔了视野,交流着信息。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厚的蒙古族聚居区,他们在发展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和贸易等地方经济中接触了外界,开阔了视野,他们还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电脑媒介接受最新信息。当代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信息丰实了蒙古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西方的迪斯科、霹雳舞、现代舞、卡拉OK等迅速传播,尤为青年人青睐,传统的蒙古族民间歌舞不再是群众唯一的娱乐形式。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党的文艺政策和民族政策指引下,少数民族地区不是消极防御,更不是闭关自守,而是采取兼收并蓄、本土外来并存的态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处理这一文化矛盾。比如利用传统的那达慕、蒙古族成年礼等既满足了广大群众祭祖祈福、歌舞自娱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向国内外游客、商家展示当地的民族风情,加强双方的经济技术开发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时的民俗节日和民间歌舞,无论从其外在的形态、表演程式以及社会功能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文化转型期间,更应该以宽广的胸怀、博大的视野去看待分析“异文化”的不同之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短处,于是就能跟其他的文化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和平共处,而不是自我孤立或贬斥他人。把本土民间舞蹈与国外舞蹈进行比较且如此,吸收外来舞种也是如此。正如二十世纪80年代初,当西方现代舞大量传入我国时,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曾经盛极一时的现代舞不仅没有被挤出中国国门,而且在舞蹈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奋斗下,于1992年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舞团――广东实验现代舞团,1993年秋在北京舞院创建了第一个现代舞专业。中国现代舞艺术以百花一枝的芳姿,正在这块古老文明的国土上生存、开花、结果。事实证实,我国改革开放的宽松政策,使之从西方移植的现代舞、迪斯科等文化娱乐形式,已经拥有不断拓展自己的市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蒙古族民间舞蹈如何在多元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问题,经历了一个传承发展的过程。蒙古族民间舞蹈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传统文化,民间舞蹈是在特定的民俗事象中传承发展的,只要这个民族仍然保留着适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民间舞蹈将与人民永存。作为某一特定民间舞蹈形态和风格的传统,往往伴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需要而消失或延续。近几年来,城市生活中悄然兴起的“锅庄舞”就是生动的一例。蒙古族民间舞蹈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处于文化转型期,各种艺术节、文化节、旅游节、文化村等形式,为蒙古族民间舞蹈、中外民间舞蹈的互相交流、吸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假如我们无视当今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大环境,不顾当前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主动寻求出路,只求在封闭的环境中虚构未受任何影响的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将会陷入文化孤立主义的境地,其结果将会使蒙古族传统舞蹈得不到新发展。舞台表演的民间舞蹈,或称创作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舞蹈艺术创作风格样式,它的存在与发展依据于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审美需求是它存在的基础。一味地追求原汁原味而忽视发展,会使传统的文化因文化转型而被推向生存的危机。
      总之,处于文化转型期的海西蒙古族民间舞蹈,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必然会受到国内外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总的趋势是适应不同的职业,文化层次、审美情趣群体的需求,横向开拓多层次、多功能、多种风格特色,高品味、高立意、高水平的民间舞蹈作品;在接纳吸收各民族和外来舞蹈文化的同时,发展本土民间舞蹈文化,使之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蒙古族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也将在文化转型中获得新生命。

    相关热词搜索:蒙古族民间舞蹈转型生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