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祥云彝族“哑巴节”解读]祥云彝族文化哑巴节

    [祥云彝族“哑巴节”解读]祥云彝族文化哑巴节

    时间:2019-01-28 17:59: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哑巴节”是云南省祥云县彝族传统节日之一,每年正月初八举行,又以大营地区的哑巴节最具代表性。据已知的“哑巴节”的主角――“大哑巴”的传承谱系来看,这个节日流传至今至少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由于“哑巴节”整个过程中融入了诸多的神秘色彩,给这一民俗现象的解读带来了较多的不确定性,本文拟就大营地区的哑巴节民俗做一些浅要的解读。
      一、哑巴节的由来及内容
      大营“哑巴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当地彝族群众认为通过“跳哑巴”能带来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能避邪免灾、平安如意,也能给客人带来吉祥、平安和好运。
      (一)哑巴节的由来
      关于“哑巴节”的由来有两种传说:
      传说一:远古时代,村里有一个漂亮而善良的哑女为了村民们的生存而四处奔波,感动了当地的龙王,被龙王纳为妃子。多年后,哑女不但和龙王生下了很多的子女,还和平常人一样会开口说话了。然而,富贵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哑女对乡亲的思念,在她的一再请求下,龙王终于答应她农历正月初八带着孩子们回家看望亲人,并让她给当地村民带去了风调雨顺的好气候。从此,当地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这位好心的哑女,每年的正月初八,人们都要选出一位村民装扮成龙王,举行祭祀活动,但装扮者一律不准讲话,表达对哑女的思念和感激。这样一年年的流传下来,于是形成了现在的“哑巴节”。
      传说二:一个彝族小伙为了给当地寻找水源,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去求神拜佛,他的诚心感动了一位仙人,仙人教给他取水的方法并嘱咐他必须按要求去做。回家的路上,小伙为了让更多的地方得到水源,一路上按仙人的方法点出很多条溪水。由于他违背了仙人的规矩,变成了路边的一块石头。村人为了纪念他,每年的正月初八都举行拜祭仪式,时间长了,就演变成今天的“哑巴节”。
      (二)哑巴节的内容
      1、装扮及道具
      “哑巴节”当天,整个村落男女老少都要进行脸部彩画,男青年理统一的发型,对“哑巴队”的彩绘和装扮就更加精细。
      哑巴队由1个大哑巴、12个中哑巴(男女各半)、若干个小哑巴(有男有女)组成,扮神牛一人、耕田老农一人,葫芦笙、三弦、笛子乐手各一人,讲吉利一人,接收贡品若干人。
      大哑巴仅在腰间穿一条羊皮短裤,头戴雉鸡羽装饰的牛皮头饰。胸前画一条黄龙,为龙王,龙身缠绕双腿;后背画两条青龙,为龙子,龙身缠绕双手,意为二龙抢宝;腰系一个小竹箩,用来装食物;手里拿着小研臼和研臼棒,一是在跳哑巴的时候用来击打节拍,二是在小研臼里冲打食物,相传里面的食物能医治百病。
      男性中哑巴上身穿羊皮褂,下身穿一条短裤,脚穿绣花凉鞋,公鸡头,戴耳环;女性穿绣花服饰,脚穿绣花毛边底布鞋;脑门画太阳,男性黄心黑边红光,女性红心白边白光;脸部三条,男性黑底白边上翘,女性红底白边下斜。男性胸前画牛头,手臂上绘女性生殖器官,双腿膝盖绘女性乳房,别的地方绘彝族文字、彩云等图案,颜色以红、白、黑为主。
      小哑巴的装扮比较简单,仅用锅烟胡乱涂抹脸蛋和双手。其职责是给来客脸上涂抹锅烟,表示欢迎,来客被涂抹越多表示越受欢迎。
      神牛身披灰色毯子,手举编织牛头。耕田老农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扶一犁,手拿鞭杆,高卷裤管。
      2、基本过程
      哑巴队从龙王庙请出,以鼓声或枪声为信号。从主场到龙王庙每隔一段路安排一人接号,高喊“请哑巴出山喽!”一直传喊到龙王庙,然后由四个中哑巴用彩轿抬着大哑巴出山,其余人员边打歌边跟在后面。
      到达主场,进行跳哑巴表演。场子中央立一棵新砍来的松树,高约5米,在树干上安装一把升斗,当地人称这为“年松”。树下放一张木桌,南北向,桌子上摆一把升斗,满盛豆子,内插点燃的红香。桌上还摆有茶、酒、肉、米等。
      表演完后,大哑巴一声尖厉的呼叫,率领哑巴队伍奔向村中各家各户逐一跳哑巴,对主人进行祝福。新遇丧事的人家,三年内不能到其家中跳哑巴,但仍将贡品放于家门口,由哑巴队取走。
      二、哑巴节解读
      (一)哑巴节的渊源
      大营地区“哑巴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朝,因为从活动的形式和道具考究,哑巴文化属于彝族挪文化。在哑巴节的整个活动流程里包涵了很多文化底蕴,有宗教、历史、哲学、伦理、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这些都可以从所使用的图片、语言、文字、动作等得到证明。
      (二)哑巴节的特征及价值
      “哑巴节”的主要特征在于活动本身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原始宗教色彩,自然崇拜的痕迹贯穿于活动的各个环节,从活动的仪式到服饰、化妆都具有严肃、神秘的色彩。
      大营“哑巴节”作为本土彝族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得以历经上百年而传流不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人们企盼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自然界给人们带来灾难的种种因素的惧怕、敬畏而采取的一种表达愿望的方式,从一个侧面真实体现了民族的心理状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看,“哑巴节”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哑巴节”的传承,承载着当地音乐、舞蹈、服饰、民俗的有机结合,为本土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断丰富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哑巴节”在当地有着一种无形的凝聚力,是村民整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从民族文化的深度看,是一种民族心理特征的外化,是彝族“万物有灵”原始崇拜传统文化的承袭,历经若干代“大哑巴”的传承,说明当地对“哑巴节”的传承已成为每个村民高度自觉的行为,体现着彝族人民团结协作的良好风尚,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后人倡导崇尚自然、善待自然的思想。
      (三)哑巴节的象征意义
      从大哑巴的舞动动作和所使用的道具、图案来看,整个过程充满了彝族人对人类生殖行为的无限崇拜。时至今日,部分彝族群众仍沿袭着先生孩子后结婚的习俗,恰好与之相映证。
      “哑巴节”为研究彝族历史、文化、习俗及不同社会背景下彝族祖先生产、生活和宗教状况提供了鲜活的依据。
      
      (作者单位:云南省祥云县文化馆)

    相关热词搜索:祥云彝族哑巴解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