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颜真卿:忠臣丹心一书家】柳公权书法

    【颜真卿:忠臣丹心一书家】柳公权书法

    时间:2019-01-29 05:43:1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如果说王羲之以“中和之美”筑起中国书法的第一座丰碑,那么,颜真卿则是以他的“气格之美”树立起中国书法的又一座高峰。颜真卿被世人熟知,不仅是因为他的“颜体”书法,更多的是因为他是一个道德君子、忠臣烈士。他一生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臣,最终为唐王朝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陆游的一句“学书当学颜”,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一句学书箴言……
      
      年少立志展宏图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山东琅琊孝悌里(今山东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擅长篆隶(注:一种书写体,以中锋用笔为主书写字体),母亲殷氏亦会书法。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遂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注:“初唐四家”之一)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
      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尽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了一下字帖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见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接着,他向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也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才华横溢的颜真卿考中进士,那一年他26岁。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午),颜真卿被排挤出京,远赴山东德州任平原郡太守,后人称颜真卿为“颜平原”即由此而来。平原郡远离京城长安,这里土地贫瘠,常有山贼匪患。摆在新任太守颜真卿面前更为严峻的是,平原郡为安禄山所管辖,这就为颜真卿日后面临的风险埋下了伏笔。
      颜真卿就任平原郡太守后,“废苛政、黜奸小、除奸诡、进忠良”,平原百姓从此安居乐业,道途不惊。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曾写下《奉寄平原颜太守》,以表达对颜真卿造福一方百姓的赞赏之情。
      
      悲愤写下“天下第二行书”
      
      对安禄山的野心,颜真卿有所防范,他悄悄地在平原郡高筑城,深挖沟,收揽丁壮,积储粮草,颜真卿表面上每日以书会友,吟风弄月,尽造假象,以化解安禄山对他的防范。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谋反,叛军所到之处,“河朔尽陷,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匿窜,无敢拒者”。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变,唐玄宗李隆基束手无策,狼狈不堪,感叹“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耶?”就在此时,颜真卿在山东不等诏令,挺身而出,举义讨贼。由于对安禄山早有防范,颜真卿一声令下,所辖的3000人马很快扩充为上万人的威猛之师。
      随后,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横绝燕赵,军威大震。天宝十五年,颜真卿指挥平原、清河、博平三郡,即现在河北和山东一带,统兵20万,与叛军激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这场关乎唐王朝存亡的动乱中,颜真卿大忠大勇,功勋卓著。同时还付出了失去亲人的惨痛代价。在叛军大兵压境,攻打常山城的战斗中,其兄颜杲卿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和儿子颜季明一同被俘。
      两年之后,当安史之乱的硝烟散尽,颜真卿顾不得洗去征尘,开始四处寻找落难亲人的尸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颜真卿安葬了亲人,并设薄酒祭奠为大唐社稷捐躯的颜季明。此时的颜真卿悲从中来,难以自制,写下了那篇流传千古的《祭侄季明文稿》,后人称作《祭侄稿》。《祭侄稿》书写25行,共 234个字。祭文情感真切,痛贯心肝,悲壮情怀溢于字里行间。颜真卿面对亲人的亡灵,国难家仇,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慨万端。
      《祭侄稿》开篇从“维乾元元年”开始,可以清楚地看出,颜真卿的心情异常沉重,落笔冷静,书写缓慢,一字一字笔墨饱满,用笔沉重,墨色凝重而近于凝固,似乎在书写过程中还在构思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快,书法家的激愤之情渐次高扬,行笔加快,涂改之处、枯墨之笔频现纸上。
      当写到“百身何赎,呜呼哀哉”,“抚念催切,震悼心颜”时,仿佛看到颜真卿老泪纵横,痛心疾首。当“呜呼哀哉”第二次在文中出现时,手稿已是满篇狼藉,肆意涂抹,无列无行,雷霆轰鸣。
      1000多年来,颜真卿的《祭侄稿》不仅被公认为是颜氏行书中的顶峰之作,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作继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
      
      丹心臣子热血书家
      
      公元764年,颜真卿被唐代宗李豫封为鲁郡开国公,“颜鲁公”即由此而来。
      公元781年,李希烈谋反,叛军攻陷汝州。宰相卢杞欲乘机铲除异己,加害颜真卿。他向唐德宗李适建议,令颜真卿去招降李希烈,糊涂的德宗皇帝竟准奏,着令颜真卿去传圣谕,招降纳叛,
      颜真卿受命后立即动身,前往汝州。消息传开,举朝震动。大臣急忙上疏德宗,说派颜真卿去宣谕,结果只能是“失一元老,为国家羞,请留之。”
      其实,颜真卿比别人更明白卢杞的险恶用心,他平静地写好给儿子和家人的遗书,要他们“奉家庙,抚遗孤”,从中可以看出,颜真卿是抱着赴死的决心去执行这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颜真卿一到汝州,果然便被李希烈扣留。李希烈先是威逼利诱,让他给德宗上书制造李希烈愿意“罢兵马”的假象,后又请他做自己的宰相,被颜真卿毅然拒绝了;李希烈恼羞成怒,以处死他相威胁,颜真卿正言“颜氏一门没有投降之人”。随后,颜真卿给朝廷写了遗表,给自己写了墓志铭和祭文。贞元元年,颜真卿在蔡州(今河南汝南)龙兴寺中被缢死。
      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后。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千百年来,在中国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走来多少文人雅士、笔墨书家,而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实践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有其特殊地位的,他的楷书――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楷书四大家”之一)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从颜真卿的书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颜真卿那温良谦恭、磊落巍峨、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品质和修养。以至于后世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感慨地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
      
      附录: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是:唐朝欧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兆页,其中,颜真卿被誉为“四大”之首。
      欧阳询(公元557―641年),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祖籍琅琊孝悌里(今山东临沂)。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晋王羲之、王献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柳公权(公元778年―865年),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遒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其代表作为《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赵孟兆页(公元1254―1322年),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善篆、隶、楷、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相关热词搜索:书家忠臣丹心颜真卿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