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失意文人的扛鼎之作]历史上失意的文人

    [失意文人的扛鼎之作]历史上失意的文人

    时间:2019-02-03 05:38:5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作家创作小说,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某种思想观念的影响。特定的思想观念不仅影响着作者创作的选材,文本的结构,还影响着创作行为的发生。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小说的繁盛时期,同时也是新旧思想观念激烈碰撞的时期,影响小说创作的思想也很多而且很复杂,儒家、佛教、道家都有,但最为明显和重要的思想莫过于儒释道三家杂糅的中国式的因果报应观念了。《续金瓶梅》是《金瓶梅》重要的续书之一,其存在着明显的因果报应的思想。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指出:《续金瓶梅》是“说报应之书”。罗德荣先生认为《续金瓶梅》是一部“扬善惩恶,劝人弃恶从善”之书。我认为《续金瓶梅》是一部在因果报应结构框架之下的失意文人的爱国愤世之作。
      
      一
      
      中国固有的报应思想是建立在“天道观”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自古便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俗语。《老子》曰:“天道无常,常与善人”,因此早期的道教提出了“承负”的思想,所谓“承负”据《太平经合校》说:“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
      在小说《金瓶梅》中,西门庆惯觑风情,专门调占良家妇女,家中原有续妻吴月娘姬妾李娇儿、孙雪娥与卓丢儿,又先后将潘金莲、孟玉楼、李瓶儿据为己有。与此同时,他还收受贿赂,经营商业,很快成为一个暴发户。又因巴结上了太师蔡京,摇身一变做起了清河县的掌刑千户。有了权和钱,愈发滥淫无度,除了以各种方式娶的妻妾外,又公开缥妓,诱奸仆人家属,并淫占丫头,终因纵欲而致壮年身亡。由于西门庆的罪孽,李瓶儿所生的西门官哥,因遭潘金莲的算计,受惊吓而死。
      在中国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善恶果报的描述如:《尚书・汤诰》日;“天道福善祸淫”;《尚书・商书・伊训篇》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坤・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国语・周语》曰:“天道赏善而罚淫”。《韩非子・安危》曰:“祸福随善恶”《曾子》曰:“人之好善,福虽未至,去祸远矣;人之不善,凶虽未至。去祸近矣”等。这些话虽未将善恶当作祸福的直接结果,但仍然将善恶作为福祸的主要根源。在早期的典籍中还有“结草”“衔环”报恩的故事,已经初步形成了善恶果报的思想。在《续金瓶梅》中这种善恶果报的思想,在第十四回“梦截发大士界冤不食牛帝救劫”表现的十分的突出。
      因果报应是佛教用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它认为时间的一切事物都由因果关系支配,强调每个人的善恶行为必定会给自身的命运带来影响,产生相应的回报,善因善果,恶因恶果。“佛教果报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六道轮回。在佛家看来,众生因为业力的作用而流转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循环转生于天、人、畜生、饿鬼、地狱、阿修罗六道,如此生死相续,因果相依,形成佛家的果报轮回观念。”佛教的果报轮回观念是在因果报应的基础上形成的生命转化的学说,它说生命犹如车轮一样不停地回转,永无止尽。
      《续金瓶梅》的背景与人物紧承《金瓶梅》,叙钦宗靖康年间,金兵入犯中原,吴月娘家毁屋塌。与孝哥儿惶惶度日;西门庆死后,阴魂为花子虚、武大郎纠缠,阎王亲自审案,令凿去二目,托生在东京沈员外家为子,起名金哥。死后又托生在一节级家,名庆哥,因家贫,阉割了送作内监。后更三转作犬:潘金莲、庞春梅死后,色心未泯,寄诗传情与陈敬济,也为花子虚和武大郎告发,故潘氏托生黎家为女,名唤金桂,终生不得其偶:春梅托生在孔家为女,名唤梅玉,嫁与宦门为妾而亡。再转一女生丑疾,终生不嫁而死;李瓶儿托生世袭变仪卫袁指挥家为女,叫常姐,后被骗入乐籍改名银瓶,又被郑千户之子郑玉卿所负,自级而亡:那郑玉卿却恰是花子虚托生;而白幼与金桂定亲,长成后却身有残疾、虚弱无能、难于满足金桂之旺盛情欲的刘瘸子,则是陈敬济之后身:原书中的其他重要角色,应伯爵已转投了新主子张二官,蒋竹山卖身求荣,苗青助封为虐,吴典恩则更是“点恩全无”,唯月娘八十九岁坐化,袱安夫妇偕老以终。
      
      二
      
      丁耀亢的《续金瓶梅》第一回《普净师超劫度冤魂众孽鬼投胎还宿债》引用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吕真人的《赠刘处士歌》,接着又写道:
      这篇词是要说佛,说道,说理学,先从因果说起,因果无凭,又从《金瓶梅》所起……就着这部《金瓶梅》讲出阴曾报应、现世轮回。紧接这一百回编起使这看书的人知道阳有王法,阴有鬼神,这西门大官人不是好学的,杀一命还一命,淫一色报一色,骗一债还一债。……话说《金瓶梅》一百回中……
      作者一开头就便一再的强调因果轮回报应之说,使读者心中先有一部《金瓶梅》作底子,明确到以后的故事都是《金瓶梅》一书的继续,这样便会让读者不自觉地把全书看成了一个整体。在《续金瓶梅》第七回《大发放鬼轮回造劫数奸臣伏渤中作者还对这种因果轮回报应作了解释。
      《续金瓶梅》一书是以因果经,以宋金之际为时间背景,在《金瓶梅》的基础上编织的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全书一再强调有因必有果,对书中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做了因果报应的解释。
      
      三
      
      佛教传入中土之后,其三世因果报应的观念很快被中土接受。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佛教已经蔚为大观。佛经中的因果报应故事广为传播,并深入人心,因果报应便成了中土故事的一大情节框架和思想主题。东晋僧人慧远曾作《三报论》来宣扬佛教观念,至“三言二拍”中更是存在了大量的因果报应的故事。这种因果报应的观念已经积淀和转化为一种古代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这已经是一种历史的现实存在。它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和积累,对中国的古代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映在小说创作上便是具有某种形式结构上的稳定性。
      明清的通俗小说是以适俗的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因此迎合读者的口味能让读者所接受,让自己的作品能够顺利的出版并卖出去是非常重要的,读者接受直接关系着某类小说的兴衰。因此,我认为因果报应思想在《续金瓶梅》这部小说中不仅仅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和需求还掺杂着作者对那个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因果报应在某种程度上却曲折地体现了人们对于恶人恶事的诅咒。这种因果报应的故事,会对世风的淳厚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所谓“积善积恶之谈,盖是劝教之言”。因为人们往往放任本性的欲望,“性欲既开,流宕莫检。圣人之救其弊,因神道以设教”。所以因果报应之说的作用如礼教、名法一样,都是为了使“贤者倚之以成其志,不肖企及以免其过,使孝友之思深,君臣之一笃,长幼之礼序,朋执之好著”。如果有谁违背了这些,则“讥议以之起”,遵守这些原则的则“声誉以之彰”。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种因果报应观念的弊端,这种观念流于说教麻痹人民,一直为人们所唾弃!

    相关热词搜索:之作文人失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