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工人群众等于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工人群众等于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时间:2019-02-05 05:32:0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魏明伦先生简介      1941年生,四川内江人。无党派人士。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童年唱戏谋生,业余自修文学。屡受各种政治运动压抑、改革开放初期脱颖而出。剧作《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岁岁重阳》、《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好女人・坏女人》;杂文代表作《巴山鬼话》;骈体碑文《金牛赋》、《饭店铭》、《会堂赋》、《华夏陵园诛》等六十余篇。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
      
      鼠年“五一”劳动节后,我随四川劳模旅游团参观胶东。
      半天走马观花,匆匆掠过崂山。这里地处青岛市郊东北角,因《聊斋》名篇《崂山道士》增加了旅游知名度。山上道观阁内设有蒲松龄著作陈列馆,四壁悬满《聊斋》人物故事画。阁外摊点密集,叫卖海鲜,兜卖饮料。崂山盛产矿泉水,名牌青岛啤酒的原料可能是在此取之不竭。但今天引起我兴趣的不是矿泉,而是矿工――与我同游崂山的四川劳模。
      这中年汉子面黄肌瘦,平头短发。穿了一身崭新刺眼的天蓝色西装,状若农民“陈奂生进城”。劳模队伍本来已够朴素,他在当中最为土气。甚至显得有些卑躬。上午坐车寂寞,导游鼓动劳模们唱歌表演,每人来一段,黄腔走调,逢场作戏。就这个瘦矿工没节目,傻乎乎旁听鼓掌。几天来,他对沿途宾馆、机场、阔人别墅等等投以惊奇目光。却不善用语言表达。上车下车,他手脚勤快,主动帮人拎行李。露出体力劳动者本色。逛街购物,他光问不买。老是空手而归,节约得近于悭吝。听说他旅游还有隐忧,担心这次短期疗养的一路开支回矿山报销不了。
      今天我有意与他结伴,边游崂山边采访。薄暮黄昏,冲凉洗头,趁思路清晰,印象新鲜,赶着把零碎材料整理进笔记。
      瘦矿工是川东山区人,农民出身,拖家养口。进入当地煤矿井下做工十四年。山区偏僻,交通不畅。这次他从煤矿出发到成都集中。长途客车整整颠簸了十四个小时。那远方煤矿早已老化。技术条件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全矿一千余名职工,三百五十人在井下作业。每天值三班,每班三小时。他一人每日平均出煤八吨,每月二百四十吨。是用手工操作,竹筐撮箕,一筐一筐撮起来,端出去。他每年约出二千八百吨煤。十四年埋头弯腰,双手撮煤出窑达到四万吨以上。那么,他的收入多少呢?现在每月工资加奖金不过五百元,前十年比这个数目还要少一半以上。据实折半计算,十四年来他每月收入约二百五十元,每年三千元,半辈子挣了四万元挂零。还必须天天上班,风雨无阻,不要星期天,不请病事假。才能挣到这笔钱养家糊口。可这十四年来。他一双手撮起来,端出去的煤炭共计四万吨啊!也就是说,这个矿工每采煤一吨的劳动报酬只是人民币一元钱!
      我没学通政治经济学,不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该怎么衡量这笔矿工账?
      比起大款大腕日进万斛,一挥千金;比起许多官员工资表内和工资表外的经济收入。这个矿工的劳动报酬是不是偏低了一点呢?
      当然,正由于他十四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在工人群众中起了模范带头作用,才被批准获得五一劳动奖章,才有了这次短期休假,几日旅游。第一次走出盆地四川,第一次坐上飞机,第一次住进星级宾馆。矿工自己估计。这种规格的待遇,他下半辈子再难享受第二次了。(回头看看一般官员开会出差,天上飞一圈,宾馆住两天,不足为奇,例行公事而已。)矿工这回飞是飞了,住是住了,玩是玩了,可旅费是临行前向矿山借支的。能不能实报实销?会不会抵冲他应得的奖金?根据工会文件精神。有关单位参照执行,可以一次性发给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千元,并支付劳模短期休假费用三千元。但是,劳模所在单位执不执行?打不打折扣?就由不得劳模自己,要由领导决定了。
      我们自贡市某大厂一车间生产甲班在班长商德林的带领下连年高产,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商德林是全市双增双节能手,又是机械工业部劳模。这次他代表班组工人参加颁奖大会,与我一路同赴成都,同住工会招待所一个房间。老商领了奖状。第二天就回自贡上班,没有参加劳模休假团到沿海考察。对外说,是车间生产需要,班长不能久离岗位。其实,是厂领导不愿为班组劳模代表支付休假旅游费。老商不是号称节约能手吗?那就再为厂里节约一笔钱吧。工人阶级最听话,服从领导安排,安安心心劳动,确保安定团结。一年累到头的工人老商只好克制旅游渴望,遵命放弃了劳模本该享受的休假权益。
      由此,我注意到了两种领奖人之反差;如不深入实际,决不可能发现领奖人反差之微妙。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分三种类型,一是授予个人,二是授予班组。三是授予企业。代表班组来领奖的人,与代表企业来领奖的人,两者气派悬殊,对比鲜明。代表班组领奖的都是工人,独自走来报到,绝没有该单位的领导陪同。孤身住进工会招待所,出街办事,走出巷口去挤公共汽车。代表企业领奖的都是领导:厂长,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有的携带豪华小车,一阵风来,一阵风去,住在外面宾馆。有的率领一帮随员:秘书、司机、公关人员、宣传干事、厂工会干部、厂报记者、摄影师、录像师,前呼后拥,高视阔步。在成都颁奖那天,几家电视台的摄像机、几家大报刊的照相机,都各具“慧眼”,或见权眼开,或见钱眼开!镜头瞄准台上发奖的四大班子首长,谁的官大先拍谁。对台下领奖的班组工人却不屑一顾,远景镜头扫过全场,停留在财大气粗的企业公司领导脸上。礼堂中心过道处,一个座位空着,那是拍照摄像的最佳位置。为谁而设?虚席待谁?大会开幕一刻之后,某位名牌厂家大老板姗姗来迟,于最佳位置就座。期待已久的各种摄像机、照相机一哄而上,张开“慧眼”,仰拍俯摄。最特殊的一招,是单独拍摄大老板桌前平放的奖状奖章,不厌其烦地从各个角度光顾大老板一家之奖。前后左右班组工人劳模的桌前也同样平放着奖章奖状,却没有镜头来瞄上一眼。为什么对阔老板情有独钟呢?显然是先有联络。果不出我所料。当天晚上电视新闻插播广告,某名卑厂家产品香飘万里,陶醉千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一连串商业广告,即是大会现场所拍的奖状特写。 颁奖会上同样叫作劳模,一旦回到各自的地区单位,胖老总与瘦矿工的贫富尊卑差距岂可同日而语? 明天就要结束旅游返回成都。成都市水碾河十字路口有一座广场雕塑,80年代中期落成。塑的是工二人光辉形象,姿态如同运动健儿表演体操,脚踏巨大圆圈,昂首向阳,振臂欲飞,那巨大的圆圈构成图案美,可以促人博喻花环、车轮、月亮、太阳、地球,甚至使我想到了极左时期的豪言壮语“工人阶级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但这座雕塑落成后的反映,恐怕完全出乎雕塑家的构想。谐谑的成都市民晚将大圆圈比喻为“工人阶级等于零”!
      此谐语在蓉城家喻户晓,街谈巷议。外地人到水碾河一带问路,居民妇孺都会把“工人阶级等于 零”挂在嘴边作为指路标志。 我对这偏激之词不敢苟同,更不愿借此反讽“今不如昔”。回溯1957年“阳谋”时期,开初号召知识分子,大鸣大放,忽又“变脸”,抛出社论《工人说话了》!利用工人阶级名义,讨伐知识界“右派分子”。当时知识分子何等卑微?工人阶级何等威风啊?再想十年“文革”。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人成分高人一等,工宣队占领上层建筑,工老大改造臭老九……那种时代的确已经一去不返。无可留恋,应该庆幸。说穿了,文化大革命高呼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只是幌子,实则是高层领导把工人阶级当作权力斗争的筹码。当时工人阶级等于什么?我看等于政治工具罢了!
      再看那年头工人的经济收入。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碗里没啥油水,能吃个半饱就不错。还是以瘦矿工那座穷煤矿为例,70年代井下采煤每月工资不过三十几元,每采煤一吨的劳动报酬少得可怜,只有一毛钱!
      当年之中国,各行各业普遍低收入。工人老大哥吃商品粮,比农民二哥的饭碗更硬。工人与企业领导人的工资相差不大,工人与其他各种人的收入相差也小。反正大家都不富裕,也就彼此心安理得。
      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其中包括工人也随之增加收入。仍然例举矿工吧:纵比70年代。现在工资已加到十倍以上,略高于社会物价的增长指数。从解决温饱的角度看,哪里是今不如昔?分明是今胜昔矣。但横比不得,横比农村,工人收入的增长幅度赶不上改革初期的农民发家致富。横比各行各业、各级官员、各种大款,工人收入的名次排在最后,落在底层。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不患贫,患不均”。兼之如今官场腐败,权钱交易,假话通行,道德沦丧。一般工人“自愧不如”,牢骚太盛,遂有“等于零”之过头话。
      我这一介书生,与工人老大哥的因缘正如一句四川谚语:“发达不相见,背时大团圆。”在“工人阶级说话了”的时候,我是被工人讨伐的右派小鬼: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时候,我是被工宣队专政的臭老九;在“工人阶级等于零”的时候,我却“混”人工人老大哥队伍,与其共冷暖,为其鸣不平。《四川工人日报》因此大作正面文章,题为《魏明伦从老九升为老大》。
      面对现实,“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巨变。“阶级”一词不流行了,改称什么族什么族:打工族,上班族,下岗族、退休族、工薪族……各族之间,一族之内,贫富不均,悬殊较大。同是打工族,要看你在哪里打工?是沿海,还是内陆?同是上班族,要看你在哪里上班?是合资企业,还是国营企业?同是工薪族,是看你在哪里领工薪?是银行、财政、税务、工商、邮电一类肥缺,还是亏损厂矿,清水单位?同是“工人阶级”,有的每月收入高达几千元,有的几个月只领基本生活费。我且戏说一段:假如仿照划分富农、上中农、中中农、下中农、贫雇农那种尺度来测量今日之“工人阶级”,则可评定出富职工、上中职工、中中职工、下中职工、贫穷职工等等。客观事实明摆着:大款大腕与寻常百姓,老总老板与普通工人,公仆与主人翁,穷庙与富方丈……各个领域人与人的关系,正在“保持高度一致”的口号声里两极分化!
      崂山半日游,矿工一夕谈,记罢倚案独立思考。“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与“工人阶级等于零”都是极端之词,两不符合实际。时代变了,今日的崭新话题应是“工人群众等于几”?

    相关热词搜索:工人等于群众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