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三公”见阳光,不该那么难|不该有的阳光 田震

    “三公”见阳光,不该那么难|不该有的阳光 田震

    时间:2019-02-05 05:40:2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什么叫“三公”?您有点历史常识,不难明白所谓“三公”,乃指古时宫廷官衔“太师、太傅、太保”,或“司马、司徒、司空”。如今说起“三公”,却是指“政府部门公务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和公务接待支出”。这是政府运作的正常花销。国务院要求将此“三公”公开,也正常不过。可为什么,除了工程院、科技部等少数几个“清水衙门”,大多部门却吞吞吐吐、羞羞答答、忸忸怩怩、拖泥带水,或者干脆充耳不闻,迟迟不予公开呢?我想,大约有如下状况――
      不公开,是目无法纪。公开,是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即国务院的要求,政府部门却可以置若罔闻,不是天大笑话吗?中央政府部门,为什么不带头遵纪守法?
      不公开,是对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蔑视。政府部门,是“公仆”的办公机构;“公仆”是替公众服务之人。替公众服务,虽是“奉献”,却也靠“主人”的纳税钱养着。“主人”把办公机构赖以运转的这些钱交给“公仆”,为的是政府和“公仆”高效地办事,而不是叫你胡花。不公开钱的去向,叫“主人”如何知情,如何监督?不知情,不监督,谁能保证你卷了钱不去营私?“主人”信任“公仆”,才叫“公仆”去办事;却也须“防”着“公仆”腐化,以权谋私。即使从道义上说,从自证清白这一点说,你也必须公开。
      不公开,可能是无法公开。或许,某些部门的“三公”,向来是一笔糊涂账,公帑如部门钱袋子,想咋花就咋花,如今仍然大手大脚着,编造呢,等于做假账,也实在编不出花样和名目,你叫它如何公开?
      不公开,可能是怕公开。既然乱花钱,一经公开,其乱自现――哎呀呀,老出国,都考察了什么先进项目,学了啥前卫经验,有啥效益,竟然花了那么多钱?招待客人,吃哪些生猛海鲜和香的辣的了,巨额天价呀!如非买劳斯莱斯和宾利当坐骑,为什么花了那么多购车费和运行费?如此,名正言顺的“公务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接待支出”这正常“三公”,还不成了老百姓最为厌恶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游”这异化的“三公”?老百姓看了,能不大骂特骂吗?凭什么,公款到了“公仆”手里,就成私款了?
      不公开,可能是留后路。“三公”以往如此阔绰,悄悄地干活,美美地滋润;公开了,即等于束缚了自己,今年预算,便无法那般大而化之,此之谓叫人“难以消受”。
      三公三公,便是“司马、司徒、司空”的花销,本来就属于“公”,有什么不能公开呢!鲁迅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什么意思?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瞒和骗是深恶痛绝,所以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时,往往抱怀疑主义态度。咱们不应该怀疑当今“公仆”的忠诚和良心,但有时公正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质疑是必须的。而我上述的“怀疑”,决非空穴来风。请诸君实事求是地回忆,这些年,媒体上报道了多少起“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游”丑闻?那只是揭露出来的,还有多少隐蔽着而咱们浑然不知?那些花销,都是民脂民膏,动辄数以亿计,骇人听闻呀。我想正因为如此,才更须公开“三公”消费,以制止公款流失。这是改革大计,也关乎国家前途。反腐败,须多管齐下;公开“三公”,也算其中重要一管。

    相关热词搜索:三公不该阳光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