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青蛙和蟾蜍》:可亲可爱的“桥梁书”] 可爱可亲

    [《青蛙和蟾蜍》:可亲可爱的“桥梁书”] 可爱可亲

    时间:2019-02-08 05:31:5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据说,诺贝尔在去世前,在《纽约时报》登了一则启事,大意是说:“如果你想念我,请不要设立什么基金会、奖学金、纪念碑之类的,请您看我的书,因为我就在里面。”是的,阅读《青蛙与蟾蜍》,就是对这位天才儿童文学作家最好的纪念。
      
      红泥巴的探长打电话说,艾洛・诺贝尔的《青蛙和蟾蜍》系列出版了。我在电话里一声惨叫:“哎呀,我的银子!”因为,我太爱《青蛙和蟾蜍》的故事了,一直等着它出版,但一直没出。实在等不及了,去年咬咬牙花了大价钱买了台湾版,一本的价格比现在大陆版的一套还贵了两倍。不过,这种现象于我已是常见,我早年收集的原版、台湾版的图画书,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变成简体版,让我心痛之余,更是高兴,因为我们的孩子有机会读到更多的优质童书。
      我超级喜欢艾洛・诺贝尔的作品(作为一个读过很多童书的人,我很少这么直接表达)。他的译名很不一样,也叫“阿诺・诺贝尔”、“阿诺・罗北儿”、“阿诺德・洛贝尔”,其实都是ArnoldLobel。他写过不少的童书,例如,《明锣移山》、《老鼠爸爸讲故事》、《小猪离家记》,其中以《青蛙和蟾蜍》的系列故事最为有名。
      《青蛙和蟾蜍》在原出版社美国哈珀-柯林斯的书目中,是放在“我自己读”(I can read)系列中,可谓是“桥梁书”的鼻祖。桥梁书,是近年来在国内儿童阅读界讨论得很多的一种书籍。它是一种介于图画书和文字书之间的书。但是,我觉得不应该只从字数上来讨论“桥梁书”,“桥梁书”还应该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故事的“可预测性”。
      《青蛙和蟾蜍》中的每个故事,几乎都有情节上的变化的“重复”。例如,青蛙生病了,蟾蜍为了安慰他,为他讲故事听,可是,蟾蜍先是撞墙,讲不出来,倒立,还是讲不出来,接着又往头上泼水,还是讲不出来(《讲故事》)蟾蜍为了让种子长出来,又是唱歌,又是念诗,又是演奏音乐(《花园》)。这种重复并不是说“桥梁书”独有,但它的重复却能让初步独立阅读的孩子更能把握故事情节。而且,这样也能造成某些字词的复现,进而降低阅读难度。
      不过,“桥梁书”的特征无法说明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青蛙和蟾蜍》,我更喜欢这些故事本身。
      我喜欢故事中的哲学。诺贝尔能把哲学化成可感的故事,又在可感的故事后面深藏哲学。他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用来和孩子讨论哲学,《春天到了》可与孩子讨论“时间”,《那天他们去游泳》和孩子讨论“害羞”,《颤抖的滋味》和孩子讨论“勇敢”。别说哲学对孩子太深、不感兴趣,没有哲学的儿童文学创作只有好玩好笑的情节,就像一堆没有骨架的肉。诺贝尔把儿童文学上升到了一个高度,让任何人也不能轻视儿童文学。
      我喜欢故事中的机趣。机趣,不是搞笑,不是闹腾。它是叙事的智慧,是由角色和情节的错位造成的幽默效果。青蛙是一个大哥哥,懂事、乐观、体贴,蟾蜍则像一个小弟弟,任性、悲观、善良。蟾蜍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是纯粹儿童式的,他相信是自己的喊叫才让风筝飞起来了,他把自己对时间的判断建立在日历上,他相信春天真的就在墙壁转角处。
      我喜欢故事中的细腻。青蛙和蟾蜍性格迥异,却是好朋友。好朋友不像握手那么简单,他们要能互相宽容,互相想念,互相尊重。《圣诞夜》里,蟾蜍假想了青蛙在来路上的种种危险,他又认真地做好了解救青蛙的种种准备,读者除了感动那份惦记,大概不会笑蟾蜍的憨傻;《等信》中,青蛙为了让朋友开心,给近在咫尺的蟾蜍写了一封信,拜托蜗牛送信,最后忍不住先把信的内容告诉了蟾蜍,我们大概也不会笑青蛙的多此一举。
      据说,诺贝尔在去世前,在《纽约时报》登了一则启事,大意是说:“如果你想念我,请不要设立什么基金会、奖学金、纪念碑之类的,请您看我的书,因为我就在里面。”是的,阅读《青蛙与蟾蜍》,就是对这位天才儿童文学作家最好的纪念。

    相关热词搜索:蟾蜍可亲桥梁青蛙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