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对《“公民记录”的伦理困境》一文的回应等】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对《“公民记录”的伦理困境》一文的回应等】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时间:2019-02-10 05:29:5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对《“公民记录”的伦理困境》一文的回应      有幸拜读了张伟先生的《“公民记录”的伦理困境》(《杂文选刊》2009年7月[下])一文,对于新闻界人士及自由摄影者面对灾难时是该挺身而出奋勇抢险,还是举起摄像机及时捕捉第一手影像信息资料这个牵涉到伦理道德范畴的两难选择的命题,作者一再表示无法给出答案,希望引起人们的思考并参与该话题的讨论。这一问题的确发人深思,要想回答这个问题也确实不太容易,在这里提供一些事实,看从中能否找出答案。
      美国牧师马吉先生在“南京大屠杀”时,甘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用十六毫米胶片拍摄记录下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日军暴行的影像。胶片拍摄完成后,他想方设法托人将胶片安全地带出南京城。至今,当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遮遮掩掩时,正是马吉牧师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历史胶片,令任何百般抵赖的无耻谎言不攻自破,将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不错!马吉牧师在拍摄胶片的时候,是无暇顾及救人的,但我们能因此而对他横加指责吗?相反,我们对马吉牧师深表敬意。
      请再看一个事实,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主要通过新闻媒体获取震区有关消息,而这一切全靠身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其中不乏非专业人士)的辛勤劳动,他们身处最危险的前方,及时快捷地报道灾区的情况。而且,新闻记者所拍摄的影像资料,或将成为政府部门部署组织抗震救灾工作的决策依据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科学测试数据的第一手资料。同样,新闻记者在拍摄这些影像资料时,不可能亲自去抢险救灾,但是他们同奋战在第一线的人民子弟兵一样功不可没。我们能指责他们只摄像而不参与救人吗?
      请再看一个事实,新疆“7・5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报道事件的电视画面除去固定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影像以外,还有一部分来自非专业人士。在暴徒猖狂肆虐之时,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机智勇敢地按下快门,拍下了惊心动魄的打砸抢烧现场情景。在凶神恶煞的暴徒们疯狂袭击无辜群众、毁坏公私财物、人们自身无力制止的时候,只能选择及时报警,紧急避险。正是这些非专业人士拍摄的影像资料为日后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甄别暴徒提供了原始材料,也为全国各族人民上了一堂生动的维护国家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政治教育课。同样,非专业人士的拍摄之举无可厚非。
      事实胜于雄辩:当人们无法预测灾难降临,需要直面灾难的时候,不能被动地忍受灾难带来的痛苦,须有镇定自若的心态,机智勇敢的作为。那么,举起你的摄像机,有勇有谋地去拍摄吧!
      王伟(陕西)
      
      “少儿不宜?”实在不易
      
      胡展奋先生在《少儿不宜》(《杂文选刊》2009年7月[下])一文中,批评了成年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做法:将孩子的行为作成人化理解、成人化处理,结果往往导致问题更加严重,甚至毁掉了孩子的一生。本来,提出“少儿不宜”是父母之爱、社会之爱的表现,然而从少儿的角度看,少儿或者少年真要拒绝“不宜”,实在不易。
      网络世界,真假难辨,鱼龙混杂,所以网吧对未成年人应属“不宜”之列。网吧门前也都有牌明示:“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然而进去一看――成年人有几个?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弄虚作假对于学生应属“不宜”之列。可是某些学校,在迎检之际,为保证学校人数符合上级要求,竟让小学生冒充中学生,以此换取上级的嘉奖。少儿的父母,在拒绝“不宜”方面又表现得怎样?少儿不宜的内容,诸如自私、狭隘、嫉妒等等,又有多少来自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把孩子当作孩子,不作成人化理解,许多“不宜”自会远去;除了口头的“少儿不宜”之外,更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没有“不宜”可接触的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社会之爱。否则,不论“少儿不宜”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不宜”仍旧会无孔不入,腐蚀“心智发育不全”的孩子,使父母之爱、社会之爱成为空谈。
      舒立新(辽宁)

    相关热词搜索:一文伦理困境公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