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从一篇好的书评想起|怎样写一篇好的书评

    从一篇好的书评想起|怎样写一篇好的书评

    时间:2019-02-13 05:32:4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朱虹同志发表在《读书》1979年第五期上的《――小资产阶级抗议的最强音》一文,是一篇出色的书评。它不仅对关于《简・爱》评论中的一些似乎已成定论的东西,提出了疑问,而且打破了多年来在文艺批评方面的俗套,勇敢地承认自己以前持有的偏见,给我们的批评界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
      为什么《简・爱》会在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时隔一个多世纪的今天,当人们重读它时,仍会为之深深地感动而且引起强烈的共鸣?笼统的回答可以说是由于它的“批判现实主义”。朱虹同志的文章,试图超出那些框框。她从历史的观察,从探讨作者的创作道路,从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一段很好的评论。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恩格斯的这段文字,尤其不能因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教给了我们比当时所有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所教给我们的还要多的东西,就要求所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这么作。如果这样要求,那么《简・爱》简直就没有价值了。
      夏绿蒂・勃朗特的经历,使她不大可能大量接触社会上各种人、各种事物,去描绘一幅巴尔扎克式的广阔的社会图画。所以书里几乎没有涉及所谓重大题材,没有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事件紧密相连,但却以一个平常的故事,创造了一个思索着的王国,传递出了那个时代妇女要求解放的强烈信息。这个事实对我们今天的作家们,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所谓紧跟形势,以当前一个政治口号与政治要求为出发点,力图在流动着的历史中抽出一个点,却又要构出一幅跳动着时代脉搏的红红绿绿的图画,这种作品在艺术上并不总是具有生命力的。真正的生命力是在于塑造――塑造活生生的真实的形象。忘记了这一点,忽视了这一点,总是要吃亏的。比如《于无声处》这个剧,作者的立意是很好的。但由于过于追求政治说明,形象就显然欠生动,而且有些不够真实。到现在,除了它的首创作用外,已很少有人谈论它了。
      朱虹同志在文章中指出了当时家庭女教师这个职业的实质,指出了它给那些妇女带来的痛苦和耻辱。诚然,简・爱不是个革命家,可她是一个充分意识到自己,敢于思索自己,为自己的尊严而敢于斗争的人。朱虹同志把这本书称为“小资产阶级抗议的最强音”,是完全正确的。可惜的是我们许多同志硬是只敢肯定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而且还得“高大完美”,那他怎能理解简・爱这样的人物呢。
      朱虹同志揭示了《简・爱》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坦率地承认了包括自己在内的陈旧观点是有问题的,即粗暴地把个人反抗的思想基础归结为人道主义而把它打发掉。简・爱那种嫉恶如仇、不妥协、不屈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傅雷在他翻译的《贝多芬传》一书中说过:“一个古老的社会崩溃了,一个新的社会在酝酿中。在青黄不接的过程中,第一先得解放个人,反抗一切约束,争取一切自由的个人主义,是未来世界的先驱。各有各的时代,第一是:我!然后是社会”。今天我们对傅雷的这段话并不完全同意,但他是有一些道理的。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需要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而要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就要为了社会而解放个人。每个人都需要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虽然在社会生活中各人起的作用不同,但就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什么才是主人翁的态度?――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明白我为什么而干,这才是主人翁的态度。趋炎附势,甚至仗势欺人,那是做奴才。这又是我读《简・爱》所想到的。
      朱虹同志的文章也对我国文艺批评界提出了一个问题:文艺批评究竟要不要打破清规戒律,闯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我国的文艺批评,特别在对于继承十九世纪欧洲文学遗产的问题上,框框是很多的。这样下去,恐怕真像朱虹同志所说的:“外国文学评论的路子不是会越走越窄吗?”
      革命导师们对不少作家有着十分精辟的分析,但这毕竟不是全部,不应该限制我们。我们不能只在怎么理解导师们的原话上争来争去,而要更多地去从作品本身,从历史中开拓,提出一些真正经过独立思考,经过周密分析,符合文学的客观规律的东西来。
      我国的人民创造了翻天覆地的业绩,我国的作家完全应该能在世界上有巨大影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为什么呢?除了其它原因之外,批评界是有责任的。

    相关热词搜索:书评想起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