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低年级口语交际的培养策略]低年级口语交际策略

    [低年级口语交际的培养策略]低年级口语交际策略

    时间:2019-02-19 05:46: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口语交际教学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专门创设的与日常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中,在特定的交际目的驱动下,通过听者与说者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参与交际的目的意识、角色意识、对象意识和环境意识以及驾驭规范、准确、生动的口语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文明待人的良好风尚。
      
      一、低年级儿童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空间
      
      1.创设交际习惯的环境
      儿童的交际习惯是在口语交际实践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个过程就是儿童在语言交际上的认知发展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应当积极创设良好的外部交际环境(包括开放的环境、生活的情境、普通话语境等),促使儿童认知自己在整个语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并努力使自己的话语与整个语言活动的预设主题相适应。
      第一、淡化权威意识。创设开放的环境。
      教师宜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将自己看作交际过程中的参与者,平等地与儿童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交流,语调适度,不宜过高过快,以免引起学生的紧张。语言富于儿童化,容易产生亲和力。评价的语言以激励为主,唤醒儿童说话的信心。如:“这位小朋友说得真棒,还有谁也愿意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我们都感到你有进步,如果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再试一试。”“瞧,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谁帮老师改正错误?”和谐愉悦的课常氛围给儿童创造了一个更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敢说话、能说话,说感兴趣的话题。
      第二、从生活中取材,营造生活的情境。
      口语交际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宜利用课堂这一活动阵地,将交际的内容向贴近生活的话题引导。具体来说,可以借助音像播放、图片展示等手段,通过言语启发、肢体表现等途径,密切联系生活,营造出特定的生活情境,促使儿童情不自禁地走入情境中,唤起儿童内心感受,激发其说话的欲望。这类主题,常见的有;到文具柜台买文具。去水果店挑水果,看望医院的病人,给亲人拜年等等。
      
      2.参与者自我提升的过程
      儿童作为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对其自身而言就是一个水平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
      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时,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交际情景下扮演的那个角色。社会心理学结构角色理论家乔治・米德认为,设想处于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色观点观察自己是顺利实现人际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着力引导儿童通过扮演某个重要角色,逐步把自己看作是交际活动的对象,产生对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形成自我意识,乐意扮演角色,又沉浸于角色,从而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如教学《学会道歉》,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踢碎玻璃的小男孩,打碎花瓶的小姑娘,和撞掉铅笔盒的小学生,面对老师饰演的角色的提问,一步步认识有时自己说话做事不好,可能会伤害别人,在这种情况下要及时向对方道歉,使用“对不起”,“请原谅”等礼貌用语,取得对方谅解。
      其次,要增强学生的对象意识。口语交际具有互动性,交际双方不断地发出信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听者和说者的地位随着交流的需要不断转换,说者根据听者的情绪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气,语调或语言材料,而听者又根据说者的表达及时作出相应对答。如教学《小苹果树请医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与自己交流的分别是“大树伯伯…麻雀姐姐…猫头鹰哥哥”和“啄木鸟医生”,而不再是单纯的学习伙伴,引导儿童说话时注意对象的年龄、身份、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选择对象组织语言,并随时观察对象的情感变化,听话时要仔细观察说话人的表情动作,揣摩其语言表达的真实意图,及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二、低年级儿童口语交际习惯操作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的总目标是“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具有合作精神。”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每一个参加交谈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合作原则是会话交际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它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
      (1)数量准则。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但又不超出。
      (2)质量准则。不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或者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说话要贴切。
      (4)方式准则。避免晦涩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要有条理。
      根据上述原则,培养低年级儿童口语交际习惯的操作策略宜如下所述:
      
      1.纠正方言,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
      儿童在学习语音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这是因为儿童要掌握语音。必须先听懂语音,然后才能说出语音。前者需要听觉系统与视觉系统的协同活动,后者还要加上动觉系统的协调: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注意教师的口型和发音示范。除此之外。可以让儿童读生字卡片、读课文、复述故事,强化语音训练效果,使儿童语音系统逐渐符合社会既定的标准音,即普通话。
      
      2.想好再说。正确地表达观点
      儿童的表述水平是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相互影响的结果。但表述水平并不总是与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往往有落后的现象。但也有形式上超前的现象,表现为幼儿讲出一些他自己其实并不真正理解的高级词句。而且儿童对句子的加工似乎不以句子提供的全部信息为依据,而往往只借助于最少量的词去构造句子意思。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表达意见之前想清楚说什么,表达的意思是否与主题有关,分几个层次。
      低年级儿童口语交际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重要的培养任务。对于如何养成低年级儿童良好口语交际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相关热词搜索:口语交际培养策略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