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谈起】 一元一次方程视频教学

    【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谈起】 一元一次方程视频教学

    时间:2019-02-20 05:30:2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有位名人说得好“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怎样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学习从接受性向创新性的转变。初中数学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转变,我有两点认识:
      第一点,教师不要只满足于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尤其是思维的过程。比如问题是怎样发生、怎样发现、怎样提出的;怎样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推演,使问题得到解决;怎样由问题的解决得出结论等等。
      第二点,充分启发、引导、推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进行概括,并作出结论。这充分体现出课改新教材具有的“问题情景――数学问题――操作体验――归纳总结――应用拓展”的编排特点,体现了从非形式化到逐步形式化的过程,突出了合情推理的作用与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为具体说明上述思想,现以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作为例子。
      这个课题通常是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教学:先提出方程的性质,然后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性质来解方程,最后总结出解这类方程的一般方法步骤。
      这个程序就是先提出结论性知识――方程的性质,然后介绍这些知识的应用――应用来解方程,也就是先有理论,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没有揭示出真实的数学工作的全过程,或者说是把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获得知识的过程,给拦腰砍去了。这里潜在着一个问题:这些知识是怎样来的?于是在知识面前,人就不是主体,不是主动地通过实践活动去获得知识,只能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而且是些僵死生硬的知识。即“注人式”、“填鸭式”的教学。这样教学除了学到一点知识,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收效不大。
      因此,要改进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就应着力展现出获得知识的过程,为此可以对教学作这样安排:先通过具体例子探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最简单的方程开始,逐步由简到繁,凭已有的知识和经脸,经过思考探索,这些方法是可以找到的。经过检验,又可以由结果正确推估这些解法是正确的。
      然后从这一系列方程的解法中找出解方程所用到的基本方法,只需把各个方程的解法中所包含的基本步骤分解开来加以比较,求同存异,这些基本方法便会浮现出来。
      最后,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由于这些方程的解法实际上是这些基本方法的运用。因此这些解法是否正确就决定了这些基本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肯定这些基本方法是正确的,那就不但肯定了这些解法是正确的,而且以后可以直接应用这些基本方法来解方程,工作就简便多了。这就把要肯定这些基本方法的正确性问题提出来,跟着就研究如何加以解决。
      问题解决之后再讨论怎样把这些基本方法作出简明的表述,并指出这些基本方法统称为方程的性质。这就把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展现出来。
      自然随后仍需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性质来解方程,总结出一般方法步骤。
      教师是课堂上的导演者、摆渡者。只要做好启发引导,学生会积极参与这个过程,参与研究解决所提出的各个问题的。
      沿着这样的路子进行教学,可以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知识是学生自己经过探索发现的,不是教师给的,也不是从书本中看到的。这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2.对知识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意义有深刻的认识,知识就不会是干巴巴的文字符号堆砌的空壳,而是内涵丰富,生动鲜明有血有肉有生命的。
      3.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因而易于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4.受到多方面数学知识的熏陶,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会有深刻的领会。
      5.提高了数学素养,养成了数学头脑,提高了数学能力,增强了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作者联通:053500河北省景县王千寺镇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方程谈起教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