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基于唯物史观指导下的高中历史经济史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唯物史观指导下的高中历史经济史教学策略探究

    时间:2020-03-20 05:10: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党和国家更加注重对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突出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五大核心素养又以唯物史观最为突出。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教学不仅仅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让学生明白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局限于形而下之器,更能懂得形而上之道。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019年历史高考充分体现了考纲“历史学科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从2019年全国卷三套试卷来看都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相关的素养要求。尤其是涉及经济史方面的知识为突出。在2019年高考试题中经济史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全国卷Ⅰ,选择题考了五个,材料题41题也有涉及。总分数达到45分,占总分的45%。全国卷Ⅱ中选择题3个,材料题41题有涉及。总分37,占比37%。全国卷III中选择题有四个。共16分,占比16%,略微偏低。鉴于全国多数省份使用的是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经济史教学的探究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去深入挖掘经济史教学的方法和原则。结合2019年高考题的方向指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明晰概念,全方位渗透唯物史观教学。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较少涉及到史观。初中生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缺乏了解。而初升高的学生在高一阶段就面临着选科走班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没有选择政治学科。那么涉及政治哲学这一块的学习就会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会不易理解。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进行唯物史观的专题教学来进行弥补。

    从2019年历史全国卷来看,今年的经济史相关试题着重体现了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的考查。例如全国卷Ⅰ31题: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本题以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化建设为背景进行考查。因为新中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建设与苏联的支援密切相关,所以此时期对俄文的学习很重要,导致我国俄文书刊的借阅量大幅度增加。典型的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明确这一点,本题就很容易选出D这个选项。

    二,注重引导学生对经济整体发展与地域差异的把握。

    经济史相对来说比较好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整体性比较强。把握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在整体把握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个别和地区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論。如全国卷Ⅰ27题: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我国工商业的发展。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区域间的分工和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很快。材料中涉及的山东东昌府是重要的产棉区,而棉花被江淮商人收购贩卖到江南地区进行生产,而后返销产品到原材料产地。结合所学我们知道此时江南地区的纺织业很发达。而山东东昌府的优势是棉花丰富。所以借用当时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达,各自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提升经济的效益。因此,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突出漫画、年画、宣传画等类史料在经济史教学中的运用。

    从近些年的全国卷试题来看,图画类试题几乎每年都有,尤其是在经济史领域出现的频率更高。不同历史时期的漫画、年画、宣传画等都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一种反应。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时人社会意识表达的载体去挖掘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经济史教学。以全国卷III31题为例: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本题利用1953年创作的漫画为载体进行考查。从时代背景来看,这个时期我国正在积极地进行经济建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形成了重视劳动,勤劳奉献的社会意识。漫画以妇女之间的闲谈为切入点,以劳动精神为突出重点,展示了当时人们对劳动奉献精神的追求,形象直观地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祖国、崇尚劳动的新风尚。

    相关热词搜索:唯物史观指导下探究经济史教学策略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