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及移民社会

    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及移民社会

    时间:2020-03-27 05:14:4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地区已形成了森林地区汉族移民社会,汉族移民已占到牙克石地区总人口的90%以上。他们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从东三省、山东、河北等地移居到此,为牙克石森林地区开发建设做出了贡献,也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

    牙克石市(1983年10月由喜桂图旗改设)坐落在呼伦贝尔地区中部,市域沿大兴安岭主脉南北分布,是呼伦贝尔林业四旗之一。牙克石市林地面积225.7万公顷,占全市面积81.1%,也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

    一、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的来源与分布

    (一)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的来源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北满封闭政策,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地农民流入牙克石境内定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东铁路西线通车,从境内的巴林至牙克石建10个停车站,沙俄开始掠夺沿线的森林资源。俄国资本家和国内商人争相纂取采伐权,并从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等地招雇民工采运木材,从内地招雇过来的大批贫苦农民到此地做工,继而留此定居。30、40年代,山东、河北等地农民“闯关东”,投亲靠友来到牙克石谋生。1945年汉族有16500余人,分布在滨州铁路沿线牙克石、免渡河、博克图、巴林和博林线62公里等地。50年代,随着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每年有成批汉族人口来此地参加林区建设并定居。

    牙克石地区绝大多数是移民,主要来自于东三省、河北、山东等地。以上地区人口繁多,自然灾害多发,所以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生活极度贫困,无法生存,因而为了生存,这些地区的灾民被迫闯关,迁居到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的牙克石地区。

    根据以上表可以看出,1950年到1960年,这十年间人口增长的非常快,大部分都是汉族。其原因在于1950年开始牙克石林区开发建设,大批人口迁入,到1960年,达335554人,分别来自东北三省和关内各省市。1962年,因连续3年自然灾害,农业欠收,部分工厂停产,机关精减机构,全旗总人口下降到189089人。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条件改善,1974年起,人口增长加快。1979年,增至388898人,比1950年增长15倍。80年代初起,加强人口控制,人口增长趋于稳定。

    二、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的分布

    根据以上图表可以看出,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主要集中在市区、免渡河镇、乌尔旗汉镇、图里河镇和伊图里河镇。大部分镇的汉族人口都占到所辖镇总人口的90%以上。不难看出,牙克石地区已形成了森林地区移民社会。

    三、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的职业结构

    牙克石地区林业职工人数比较多。如1989年,全市有林产工业、企业73个,职工33050人。全市林业系统共有集体经济劳动服务公司18个,生产场(厂)对563个,从业5712人。林区个体户,专业户3800个,从业1.2万人。

    其他职业副之。如1989年五九煤矿,全矿职工2200人。牙克石酒厂有职工545人。

    也有一部分人在农场从业。如1989年国营农场有牙克石、免渡河、莫拐国营农场,这3场总人口7295人。全市共建粮油承包家庭农场147个,从业1720人。

    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的主要职业是林业职工或是在做跟林业和木材有关的职业。这给他们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四、汉族移民对牙克石地区的影响

    汉族移民的移住对牙克石地区资源开发以及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一方面,外来人口为当地带来了农业,手工业等新兴行业,方便了当地族人用毛皮等猎货品与外界交换生活所必须的粮食、盐、火药、烟茶等的需要;另一方面,外地人口的进一步流入,各种信息,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改变了以往因地理上的相对隔绝,封闭而形成的文化基本上单独进化的历史。与此同时,外部人口的进一步增多,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发,日益威胁着传统狩猎生产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对传统社会的改变、人口结构、民族构成、经济等都有影响。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牙克石移民汉族地区社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