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曹仁超:80后新贫一代早点理财是王道

    曹仁超:80后新贫一代早点理财是王道

    时间:2020-04-01 10:03:3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Q:对话曹仁超:投资宁蚀息不蚀价

    A:《钱经》:每个人都可以掌握正确的投资之道,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获得投资收益?这里面有哪些人即便掌握了投资窍门,也无法从中获利?

    曹仁超::那些受感情支配的人,恐惧感让他们不敢在低价买入,悔恨感让他们不肯止损,一直持有亏本项目期望可以高价离手的人;投资没有纪律的人也不会从投资中获利,他们没有订立管制自己的投资行为,例如需要止损沽盘时,容易因一时想法而放弃行使止损;只看得到高回报率忽略高风险的人也不行,在没有投资前,没有预先估计自己可以承受的损失是多少,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而那些不自量力,只有30万元本金却敢炒100万元期货,杠杆比率太高的人也不行;最后,盲目相信过去的投资走势,不因时制宜的人也不会成功,这些人只以过去走势推测未来,忘记走势的准确度只有一半,不会因形势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

    《钱经》:2013年有哪些板块还有好的投资机会?

    曹仁超:2012年6月我就建议可以选择矿业股,到今天矿业股仍可选择,因为大部分矿业股的产品售价仍低于生产成本,造成企业亏损,只要形势略微好转,股价就会立即改善,有兴趣的可以少量投资然后密切留意。

    除此之外,科技股也可以选择,投资科技股要不就是买中了赚大钱,要不就是买错了损失很大,不过我认为年轻人可以以小博大,试一试,不要购入太多,即便买错了也无妨。

    对于很多人推荐的内地银行股来说,这要看政府的政策来决定,2012年下半年内银股的股息率平均为5%到6%,我认为高于6%股息率的公司不买为妙。

    《钱经》:哪一类股票是坚决不要碰的投资“雷区”?

    曹仁超:不要买已经过气的股票,例如体育用品股,此外房产股因为企业的融资成本已经从2011年最高峰的30%回落到今年的15%左右,所以,房产股暂时渡过危险期,但是真正复苏也应该是几年后的事儿了,再加上现在政策上对房企控制很严,继续收紧房地产调控,房产股还会继续低迷一段时间。

    《钱经》:总结您这些年的投资经验,您有哪些投资原则可以和《钱经》读者分享的?

    曹仁超:买入投资项目后必须密切留意走势,无论是股票、债券、外汇、黄金还是房产,千万不能置之不理,以为十年八年后就能累积财富了,一定要随时关注,一旦走势改变就要立即卖出;此外,不要奢望每次都能在最低价买入,在最高价卖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何时是最低,何时是最高,应该在价格刚开始上升时买入,刚开始下跌时卖出,甚至在高价买入然后再更高价卖出,事实上,最佳买卖时机就是投资对象价格上升或下跌10%到15%之后。

    宁愿蚀息也不可蚀价,“息”指可赚取利息的项目,如存款有利息、买房有租金收入、买股票有股息、买债券有债息;“价”指产品实际价格、如外汇的波动、房价的升跌、股价的张罗、债券价格的升跌等。

    让你赚钱的是赚价而不是息,让你贫穷的也是蚀价,而不是蚀息。如1997年买房收租的租金收入抵不上2003年的房价回落,相反,在过去的十多年,黄金虽然没有利息收入,购入黄金却可以有价格的获益。

    《钱经》:在现在的股市状况下,如何挑选二线牛眼股?在股市投资中,您有哪些投资原则?

    曹仁超:大趋势下应该找“明日之星”,就是那些有良好管理团队,并且行业处于增长期的股票,这类股票通常都是二线股,因为业绩和规模都还没有大幅增长,一般这类股票有以下特征:上市约五年,市值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美股是5亿到10亿美元,港股则约40亿港元,公司开始扭亏为盈,毛利率升至15%以上,市场占有率在2%以上,公司有正现金流,大股东持有公司股本50%以上,股价最近一年从最低价上升25%以上。

    此外我的投资原则是止损不止赚,事实上,无论何种股票,只要亏损超过15%,就要马上研究走势,或者是公布业绩后股价急跌20%以上,代表上升方向已经改变,亏损超过20%就应该立即止损。

    我老曹不是教你一生只追求财富,年轻人有热血有干劲,青春十分短暂,若能在这段期间专注创富,成就更大。甚至应该专注得彷佛“眼中只有钱”,贪钱更好。做事若不专注,又怎能成功?不少人以为别人是因为勤奋而发达,其实刚相反,世上勤奋得像头牛的人通常只会从事低收入工作。做事专注才是成功之道。

    ——曹仁超

    通常情况下,下一代会比上一代富有,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只有当社会出于经济起飞期的时候才是如此,在1990年以后,新一代日本人比上一代贫穷,而1997年之后,同样的情况也开始出现在中国香港。

    现在中国的80后们已经很难通过克勤克俭、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晋升为中产阶级了,曹仁超先生对此认为,“对80后们来说,他们需要通过投资、创业或者是把握住机会来获得财富积累”。

    25岁前要戒掉储蓄习惯

    “财富虽然不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存工具,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习理财。”在曹仁超看来,理财应该越早学习越好,最好从3岁开始,就应该对金钱有所认识。

    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相对于周边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中国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并无体系,而在日本和韩国,家长给孩子零用钱都是定时定量。

    曹仁超自己的做法也可借鉴,“自小学一年级开始,我每个月给女儿100港币零用钱,让她们按自己的负担能力去处理开支问题,然后,我会参考通胀率,给他们每年‘加薪’,保持其原有的购买力,这些基本的理财概念,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传授给女儿的,现在女儿会把收入的三分之一存起来以便投资。”

    事实上,根据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威斯曼的研究所得,能否成为亿万富翁与本身性格有关,获得意外之财的人如果缺乏富人性格,往往只是财来财去,根本就守不住财富,富人的性格通常倾向于制造机遇多于等待命运眷顾。

    曹仁超认为,在美国拥有千万美元以上财富者,年轻时九成来自普通家庭,大部分是白手起家,多数亿万富翁都在早期有过失败经验,跌倒的经历让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专注和坚持。

    而穷人思维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穷人思维是喜欢到大企业做事,因为那里的工作环境比较稳定,富人的思维则是建立自己的事业,让别人为自己赚钱。事实上,有钱人在创富之前,不是自己在经营公司就是在小企业打工,随着公司壮大而使自己富有起来”。

    穷人思维喜欢存钱,讨厌风险,结果钱的购买力逐渐被通胀“吃掉”,富人思维喜欢借钱,用别人的钱去赚钱。曹仁超认为,年轻人要在25岁之前戒掉储蓄的习惯,转而学习投资之道,因为一个人穷毕生精力,无论如何努力地节流储蓄,也不可能超过千万元财产,而投资可以做到。

    现在已经错过了买房的最好时机

    投资可以和主流意见相反,“年轻人最怕什么就买什么,最爱什么就买什么,比方说2000年,大家最怕黄金,2003年大家最怕住宅,而2008年底大部分人最怕股票。事实证明,这些是可以获得高收益的投资。”

    大部分人会认为房子是对抗通胀的最佳工具,在高通胀时代,房价也会跟着上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高通胀时期房价也有可能不升反跌。

    在曹仁超看来,最好的买房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通胀之外,房价还受信贷松紧、经济盛衰、政策等因素影响,如果单单为了抗通胀,很容易连本带利亏损。买房不一定保值,借首期钱买房不但增加负债,还是风险很高的杠杆投资,除非首期金额高、贷款额和利息开支小,风险才会相对低一些。如果是通过贷款来买房,房子看起来是资产,实际上却是负债。

    “房价升跌与当地经济升跌关系紧密,真正推动房价上升的是经济向上的动力。”

    此外,房价走势还受当地政策影响,例如德国的房价永远不会大幅上涨,因为德国政府限制楼市供应多于需求,每年房价涨幅只有1.5%,房价太高的话必须向政府申请,多数不会获批,因此买房投资回报低。

    何时才是买房的好时机?曹仁超做了如下总结。

    首先可以参考租金回报率,租金回报率低于2.5%的时候,赚钱机会只有25%,并不是好时机。此外资本流也是参考数据,资本流是指投资者投入市场的资金,资本流上升的动力来源可以是企业纯利上升,也可以是银行利率下降或者是购房需求的增加。

    购买之前还要参考市场需求,人口是影响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人口出现低增长和负增长的时候,房价多半会下跌。

    观察投机与投资者的比例也可以帮助你做出是否购房的决定,买房后持有不足一年便卖出的是投机者或者炒家,买房后持有一年以上的则是投资者或者用家,如果投机者占总成交量的15%到20%左右,那这就是地产市场下滑前的征兆。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还有10到20年才可完成,而目前的城市人口占中国总人口50%左右,还没有达到完成工业化国家城市人口的标准数值70%到80%,此外过去30多年中国城市化局限于沿海大城市和一线城市,随着这些城市的房价上升,新的产业落户只能转移到内陆城市。

    在曹仁超看来,未来沿海及一线大城市房价上涨有限,而内陆及二线城市房价会接力上涨。具体来说,楼市会稳定四五年,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只会窄幅上下。

    危中寻机的中国经济转角

    2012年开始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出现,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在过去五年中,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以年率15%的速度上升,而劳动效率提升每年只有8%,这已经是全球最快的劳动效率提升了,这让过去中国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通常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工业期、工业期(制造业发展)、后工业期(内需拉动型经济),然后进入大量消费型社会。中国的制造业繁荣已经在2007年结束,开始进入后工业期,2009年转型为“内需拉动型经济”,参考过去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根据中国的人口结构以及地理环境,曹仁超认为,到2020年至2025年中国经济才能结束以投资固定资产带动经济的后工业时代。

    在曹仁超看来,2013年的问题是如何从“投资型增长”转变为“消费型增长”,这始终是一项艰巨任务,2009年起中国已努力刺激内需,但出口业务仍占中国GDP很大比重,在内需拉动下的经济增长率一定不及黄金30年时由出口带动下的经济增长率那么快,更何况2013年起减慢投资增长率,加大对消费行业的依赖。

    转型期间有些行业会衰退,例如面对三高一低(高工资、高原材料价格、高地价和低边际利润)的制造业,但也有些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如地产、金融、消费行业、医疗、保险、信息产业、旅游及国家支持项目。选股大方向是挑选那些能转型成功、内外市场兼备的企业,而非那些过分依赖出口市场的企业。

    2013年起更需减少固定资产的投资,去拉动GDP的增长,以免导致CPI上升。

    在曹仁超看来,中国也会像其他国家一样进入高消费期,转型的下一步就是迎接高消费时代的来临,曹仁超对此信心满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中国对资金的需求可以高达千万亿元,中国金融业一旦成熟,资金市场的规模可以很庞大,可反过来推动制造业、零售业、医疗及旅游各方面的发展,金融发展让资金不断滚动,达到倍数效应。

    《非富不可:曹仁超给年轻人的投资忠告》:

    2013年写给内地年轻人的最有分量的创富锦囊!

    香港最权威的投资评论家、趋势投资大师曹仁超先生四十年来投资理念的收山之作。向年轻人传授投资理财之道,分享他40年投资心得,讲述打造亿万身家的投资理财策略。为年轻人分析置业黄金时机、选股策略及正确投资心态等。

    相关热词搜索:王道早点理财曹仁超后新贫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