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未来九龙东:兼容、共通第十三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香港展览

    未来九龙东:兼容、共通第十三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香港展览

    时间:2020-04-02 05:23:3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第十三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香港展览配合本届策展主题“共通点”,以“城间/城内——魅笔生城”为名,强调城市发展过程中社会兼容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集中探讨九龙东这为香港城市、建筑和文化更新均提供了“共通点”的发展平台。这次威尼斯双年展香港展览由香港建筑师学会和香港艺术发展局合办,并由深港两地政府部门赞助,也是其新颖之处。

    此次香港展览于8月27日在威尼斯开幕,从8月29日到11月25日向公众开放。展览开幕的第二天即8月28日,主办方联合深港两地的专家举办了一个开幕论坛,为其正式揭幕。为配合威尼斯双年展的展期,香港建筑师学会也会于10月中旬举办一个坐凳设计竞赛。扩大其影响力。

    香港一向看重对于大型事件以及政府决策的民意搜集,此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香港展览的回应展览更是表明了港府这一态度。在展览结束后,威尼斯双年展香港展览的所有作品将运回香港,并于2013年春季在香港举行的响应展览上展出,让公众继续并更加广泛地与展览进行对话和互动。届时也会在香港和珠三角区域的主要城市开展一系列的研讨会、教育论坛和临时即兴展览。

    弥散的主题

    “弥散的主题”——第九届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于8月25日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并将持续展出至9月23日。该主题是对当代人存在方式的种描述,也是对作为主体的当代人与客体世界之间关系的一种把握。自我决定、自我设计、自我控制、绝对中心主义的主体共识已经分裂,在多重关系中互相制约、对话、磋商、流变的新的主体正在形成。因此,尽管“自我”是当代青年的核心特征,但在本次展览作品的选择中,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不再是唯一标准,而是转而寻求从个人自我“主体”出发,重建与外部世界、他人对话的多重互动。

    时光旅行者

    上海外滩美术馆将于g月29日起推出群展《时光旅行者》。展览邀请了5位艺术家参展,包括黄永砯,刘建华,孙原&彭禹,颜磊,策展人为廖薇。本次展览邀请惯于利用自然标本、仿历史文物、传统器物等材料创作作品的当代艺术家,希望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在视觉上重建上海博物院时期对历史的叙述方式,即传统博物馆因为拥有宝物而合法获得叙述历史的力量。展览还将探讨博物馆在不同政权下传递的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揭示博物馆叙事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探讨随着时代变迁,新型收藏和展示机构的出现使“博物馆”的概念得到延伸和扩大的现象,它的新角色和社会责任,以及当代艺术与博物馆机制的合作与对抗。

    香港设计·设计香港

    此次展览由三位香港知名的本地设计师梁志天、关永权、陈瑞麟携手举办。展出了由九十年代至今的多个设计项目:梁志天先生将首次公开展示约120个项目、多个家具及产品系列:关永权先生则会展示多个国际性酒店、商业、娱乐场、名店、大型豪华屋苑、私人住宅等项目,例如:香港文华东方酒店、澳门四季酒店、上海半岛酒店、台北寒舍艾美酒店及东京半岛酒店等:陈瑞麟先生将展出多个Oeelin不同系列由国际巨星张曼玉及国际名模杜鹃担任模特儿的广告,以及最触目的Wulu系列等。展览将由9月20日持续至9月24日,于国际金融中心商场举行,为公众提供一个回顾香港设计的机会。

    “这个世界会好吗?”向京+广慈双个展

    频繁游走于北京和上海的向京和瞿广慈,用当代艺术家的眼光旁观浮世的繁华和荒诞,向世界发问:“这个世界会好吗?”此次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展览集合了他们近年来的创作。向京的作品主要分为杂技和动物两部分,前者暗喻了人的社会属性,后者则表达了人的自然属性,所讲的都是一件事情:处境。广慈带来的《浮世鸟语》和《大饭局》则摹写了浮华尘世的喜剧面孔,浮世繁华,越热闹的地方越显清冷。厚而粗砺的内心,冷而孤寂的外表,都不妨碍一个虚胖的人格摆出冷傲的姿势。饭局带来的围观效应,鸟语带来的理解错位,讽世的意味十足,然而作者的着力点却并不在讽世上。

    这个世界会不会好,其实不需要答案。好与坏既是迷惑人的客观表象,也是主观观看的自我麻痹。当一个提问自艺术家的口中问出来,实际上已经扰动了平凡世界的秩序,每个人的回答都会泄露了自身的处境。(日期:2012年9月9日至10月17日)

    日本国家馆荣获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

    建筑大师伊东丰雄策展的日本馆以“众人之家”(Home—for—all)为主题,展示系列出自日本年轻设计师之手的设计项目,包括乾久美子、藤本壮介、平田晃久以及摄影家昌山直哉的作品。这些项目围绕日本震后临时建筑而生,提出地震灾难一年后建筑为灾民提供住处的能力的问题。同时,伊东丰雄也发起了为这地区被迫迁移的人们创建更好住宅的国际运动。在日本馆中,所有的这些震后家园设计模型都被放置在一个一个树桩平台之上,和展厅中间的木质栏杆互相呼应——一切毁于自然而又重生于自然。

    “混凝土的可能”以简为题,全国巡回推介进行中

    由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和柠檬传播,里外共同启动的“混凝土的可能”活动第二届已拉开帷幕。2012年主办方将完成全国6个城市的推介和邀请,目前已经成功走访了成都和上海站,得到了当地的许多艺术家、设计师以及创意产业领域的人的支持。

    “混凝土的可能”像是一个实验创作工坊,希望引入广泛的创意思维和力量,打破对材料的常规认知,赋予混凝土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新的价值,第二届创作以“简”为主题,在刚落幕的上海站里,得到了众多创意者的集思广益,围绕着可持续再回收、跨界多样可能性、推动中国原创力量等话题展开了有启发的探讨。2012年将完成作品的评选和生产,届时也会进入作品全国巡回展览阶段。

    (第二届“混凝土的可能”2012—2013年)

    相关热词搜索:共通香港威尼斯兼容第十三届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