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是是非非“佩里”级

    是是非非“佩里”级

    时间:2020-04-04 05:19: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俗语云“好货不便宜”。作为纵横四海的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美国海军的艨艟巨舰们留给人的印象素来以昂贵闻名,不管是刚刚挂靴的“斯普鲁恩斯”,还是在役的“阿利·伯克”,抑或设计建造中的DDX“朱姆沃尔特”,都是拿黄金堆出来的高档货。其造价与技术对于中小国家而言,门槛都高得吓人。但在今天美国海军舰队序列中,却极罕见地保留着一款颇具争议的廉价品:因为便宜,它曾经大受欢迎,一度成为二战后美国海军建造最多的作战舰艇;同样因为便宜,它备受诟病,被认为是“次等低效、缺点多多”——它就是“佩里”级导弹护卫舰。

    海军也玩“高低配”

    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海军一直把造舰的重点放在航母和核潜艇上,对新式护航舰只的发展不够重视。以致20世纪60年代时,美国海军旗下尽是些二战时的“老爷舰”,1969年时,171艘现役驱逐舰中有153艘已超过20年的舰龄。驱逐舰凸显“超龄”在美苏争夺海上霸权中日益成为严重问题:苏联海军驱逐舰数量当时虽然不及美国海军的一半,但是舰龄都相对年轻;同时,苏联潜艇战斗力有了飞跃式发展,不管是核潜艇还是常规潜艇,都相继装备了巡航导弹和双平面自导鱼雷,在战术上对美海军航母编队构成了极大威胁。“老山姆”的“老爷舰”们此时偏偏难以胜任航母编队的反潜护卫任务,为了保持对苏修的海上优势,美国海军急需新型驱护舰只。

    不巧的是,屋漏又逢连阴雨。进入70年代后,美国在越战泥潭里越陷越深,又赶上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曾经的经济“黄金时代”风光不再。上任不久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埃尔默·朱姆沃尔特不得不在海军舰艇发展上玩起了高低搭配:以数量较少的昂贵高性能主力舰艇作为舰队骨干,搭配可以大量建造的廉价低档军舰进行制海任务,该计划对美国海军起到了关键影响作用。这一时期陆续建造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弗吉尼亚”核动力巡洋舰和“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属于高档的舰艇,同时也需要一级能大量迅速建造、造价较低的护卫舰,用以代替将大批退役的老式驱逐舰和护卫舰。“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很“不幸”地充当了这个“配角”。

    “佩里”级导弹原称“PF巡逻护卫舰”,于1970年9月开始可行性研究,次年年底12月完成初步设计。随后,美国海军在1972年4月指定巴斯造船厂为“佩里”级首舰建造厂,次年5月开始进行施工设计,同年年底开始下料,1975年6月拖上船台,1976年9月下水,最终于1977年11月完工服役,从可行性研究到完工服役,共历时7年零2个月。

    “佩里”级首舰全名为“奥利弗·哈泽德·佩里”(Oliver Hazard Perry),以美国海军史上的民族英雄命名。奥利弗·哈泽德·佩里出身罗得岛,他的战场成名作是1812年第二次英美战争中的伊利湖(Lake Erie)战役。他统率美国舰队击溃英国舰队并将其俘获(倒数第四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被命名为“伊利湖”号,就是为了纪念此次战役);接着,奥利弗率领运兵船队驰援底特律,击溃英军、收复该城;随后又陪同威廉·哈理森将军出兵加拿大,在泰晤士河之战中击败英军,使美国在第二次英美战争中获得决定性胜利。由于在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奥利弗·哈泽德·佩里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有道是“虎兄必有豹弟”。对于大部分亚洲人而言,奥力佛的弟弟马修·佩里(Matthew Perry)更加如雷贯耳。1853年7月6日清晨,身着华丽军礼服的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数艘蒸汽铁甲军舰直抵日本江户湾海滨(今东京湾横须贺),抢在海上夙敌英国开辟对日贸易之前,以坚船利炮加上“哥萨克与萨克逊”的警告,敲开了德川幕府长久的锁国之门,迫使日本次年签订“日美亲善”的《神奈川条约》。被狠宰一刀的日本人没有“神风”眷护,只能被迫走上近代化道路,并把马修·佩里视为引领日本进步的“大恩人”。至今,东京湾还竖立着这位“舰炮恩人”的雕像。

    便宜,便宜,再便宜

    在美国海军战斗序列中,护卫舰本来就是附属舰种角色。曾有一则笑话对此略加讥讽:冷战时期,当“苏修”开发出航速达到200节的超高速鱼雷时,有人问当时的“美帝”海军司令:“如果这样一条鱼雷向我们的航母正面冲来时,我们该怎么办?”答曰:“在航母前面放上一艘护卫舰!”可见护卫舰在美国海军中地位之低。而“佩里”级本身在设计思想上就是一种便宜的低档护卫舰,战斗力与作战功能有限,强调的就是以成本较低的“多数量”弥补“斯普鲁恩斯”级等舰队主力舰艇的不足。因此,它在造价、排水量、人员上都有严格限制,不采用较高档或完整的装备。

    便宜归便宜,但廉价的“佩里”绝非一蹴而就。长期以来,造价高、进度慢和问题多,一直是困扰军方采办新舰艇中的老大难问题。在采办“佩里”级时,美国海军下定决心在设计建造和项目管理方面痛下狠手,几乎把“佩里”级搞成了本国海军舰艇建造的一次管理革命。首先,按“核定费用设计”,在设计前由海军作战部长亲自限定造价、吨位和舰员编制,在建造中均未突破限额红线,避免了以前海军舰艇建造计划一再被削减的命运。二是海军和船厂联合进行设计,针对问题不断进行修正。海军在完成初步设计后,吸收首制舰和后续舰建造厂参加设计,并汲取空军原型机试飞的概念——首造舰先行操作一段时间,将需要修正的地方增加到后续舰工程中,避免了海军和各个船厂相互抱怨扯皮。三是建立陆上试验场。新舰研制中在陆地上建立作战系统试验场,以降低成本和风险。这种在“佩里”级护卫舰建造过程中开创的科学方法,应用在后来美国海军许多舰艇上,屡试不爽。

    为了省钱节时,“佩里”级在设计建造上真称得上是“便宜、便宜、再便宜”。在动力装置选择上,也要求符合批量建造及经济的原则。把“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一个推进轴的推进系统直接移植过来,成为“佩里”级的主推进系统,既降低了研制和设计费用,同时也为主推进系统的后勤保障、维修和舰员培训带来了极大方便,给降低采办费和全寿命期费用带来很大好处。此外,“佩里”级大量使用简化建造工作的模块化设计,例如尽量使用平面的嵌板与舱壁,而且通道多半是直的。舰体由17个标准化模块构成,由不同承包商负责建造每个模块,最后再组合起来。正是因为这些一举数得的苦心设计,“佩里”级在任何船厂皆可建造,整个建造工作始终都能按计划进行,甚至有些能提前交舰,而且成本与预算相近。

    “佩里”级的出现,使美国海军舰艇证明了自己不是奢侈品的代名词。“佩里”级首舰造价4450万美元,1980财年每艘舰造价2亿美元。最后一艘舰“英格拉姆”号(FFG-61)于1989年8月建成服役。期间,为提高作战能力,美国海军先后对30艘“佩里”级护卫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在舰艉部加装直升机着舰系统,使其尾封板增加了1个角度(在水线和尾突之间向后倾斜45度角),整个舰体加长了2.4米。到1984年,美国数家船厂建造“佩里”级护卫舰共55艘,其中51艘加入美国海军,另有4艘加盟澳大利亚海军。此外,西班牙及台湾也前后争取到“美援”,引进了“佩里”舰设计蓝图自行建造。

    台湾与美国巴斯公司在1989年5月签订PFG-2购舰合同,采购8艘以“佩里”级为蓝本、由台湾中华造舰公司建造的“成功”级护卫舰。与“佩里”级原型舰相比,“成功”级护卫舰增加了舰体钢板厚度,降低干舷,舰体加长2.5米,排水量增加500吨,减低最高航速并增加了舰上定员。舰上装备“雄风”Ⅱ反舰导弹及2座“博福斯”40毫米近防炮,在战术和技术性能上与原型舰相近。“成功”级首舰1990年开工,1992年下水,1993年服役。原计划建造8艘,1995年5月第八艘“田单”号造舰计划取消,截止于2000年1月已经有7艘舰建成服役,用于取代部分老“阳”字号驱逐舰。

    作为冷战时代的典型产物,“佩里”级主要在远洋两栖编队、补给编队或护航远输船队中承担反潜平台作战的角色,可参加中低度威胁环境下的全球作战。舰上装备的“鱼叉”反舰导弹、“标准”Ⅰ舰空导弹和“密集阵”近防系统,具备“对20世纪70~80年代反舰导弹的有限对抗能力”,也可加入航母战斗群执行护航任务。凭着低成本价格优势,大批量建造的“佩里”级填补了美国海军“可损耗舰艇”廉价护航舰只的空白,基本解决了“美帝”海上斗“苏修”的燃眉之急。

    冷战结束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大大降低。在裁军浪潮中,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佩里”级被极其迅速地“卸磨杀驴”——美国海军除保留现役12艘经过提升的“佩里”级护卫舰、另将10艘作为预备役外,其他包括首舰在内的“佩里”们纷纷从美国海军退役。不过,低成本的优势使它再一次左右逢源:许多退役的“佩里”被其他国家或地区接收,其中包括土耳其(7艘)、埃及(4艘)、波兰(2艘)、巴林(1艘),2005年时美国还向巴基斯坦积极推销退役“佩里”舰。未来LCS濒海战斗舰服役后,曾经在世界护卫舰家族中建造数量首屈一指的“佩里”级,将最终淡出美国海军的历史舞台。

    是非成败论高低

    对于“佩里”舰战术和技术水平的评价,历来难下定论,即使美国海军自己专家的意见都颇为矛盾。其中缘由恐怕还是太便宜、不放心的缘故。当然,“佩里”级服役后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980年5月17日,在波斯湾海域担负护航任务的美国海军“佩里”级护卫舰“斯塔克”号(FFG-31),被伊拉克“幻影”F1发射的两枚“飞鱼”反舰导弹击中,舰上指挥系统被毁,37人死亡;1988年4月,美国海军“塞缪尔·罗伯茨”号(FFG-58)参加海湾地区护航时,因触雷而严重受损。

    两次战场失利,马上引来了对“佩里”级的漫天口水。不少人对“斯塔克”事件所暴露出的设计缺陷大加指责,焦点集中在单舰火力太弱、防空武器均为单件配置且有射击死角、不具备对付多目标能力、一旦脱离舰队空中掩护容易受到空中打击;对海火力也偏弱,除“鱼叉”导弹外,仅有1门76毫米舰炮,消防、损管系统及设备也存在设计失误等,并对推进系统采用单轴、单桨配置的可靠性表示怀疑。于是,便有过激人士理直气壮地做出评断:“佩里”级是一款失败的次等护卫舰。

    然而,持反对观点的人似乎更加有理有据:虽然是大批量低造价的“低档舰艇”,但“佩里”级的性能并不像某些过激言论那样低能。首先,它毕竟具有全面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与同时代其他国家仅具备点防空能力的护卫舰相比,“佩里”级具有编队区域防空能力,这是极其罕见的。同时,“佩里”级所具有的2架SH-60B直升机远程反潜能力、SQR-19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的探测能力和10枚“鱼叉”的反舰能力,在同时代护卫舰家族中性能非常突出,“低档”只是相对美国海军自己而言。

    其次,以护卫舰等级的标准而言,“佩里”级的人员起居空间非常充裕。它大量使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装备,尽可能精简人员配置,例如采用燃气涡轮主机便对简化编制大有帮助。最初美国海军只在舰上配置184人,但是后来发现不足,因此再增加30人。“佩里”级大部分人员住舱都位于舰体前段,尽可能远离主机舱,避免噪音与震动干扰。

    再者,虽说是“可损耗”的低档舰艇,但“佩里”级也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在舰上重要部位铺设“凯夫拉”装甲板以强化防护能力的舰艇。其指挥与电子设备舱室配备19毫米厚“凯夫拉”装甲板,弹药库与主机舱则以19毫米厚“凯夫拉”装甲板与16毫米厚钢质装甲保护。“凯夫拉”装甲板是在两片钢板之间加入由聚酰脂合成物制成的复合材料防弹夹层材料,其碳纤维比重只有1.44,强度是同重量钢板的5倍,自由震动衰减性能为钢板的8倍,最高防弹能力可达钢板的10倍,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韧性佳与耐腐蚀性强等特性。因此,即便是那两艘遭遇不测的“佩里”级,事后均成功进行了损管作业、安全撤离并重新入役。所谓推进系统单轴、单桨配置的不稳定问题,更缺乏实际事例证明,有杞人忧天之嫌。其实,有一句最有力的理由反驳者始终没好意思说出来:“你说廉价的‘佩里’级不好,让高档的‘斯普鲁恩斯’或‘阿利·伯克’去干这些玩命的活,舍得么?”

    平心而论,“佩里”的廉价设计理念决定了自身存在某些不足,使得其主要功能只能是在低威胁环境下为航母舰队护航,像“斯塔克”号和“塞缪尔·罗伯茨”号那样凭单舰就敢在两伊战争时高危险性的波斯湾海域“千里独行”,已经超出了原本的设计初衷。要想在执行任务时得保平安,小“佩”最好还是停留在航母编队的系统战斗框架之内进行作战。当然,如果在这种一体化作战模式下不幸撞上了超空泡鱼雷或“日炙”导弹,那就像笑话中描述的那样,为航母挡一下吧!

    (编辑/弓鸣)

    相关热词搜索:是是非非佩里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