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浅探情趣教学

    浅探情趣教学

    时间:2020-04-05 05:1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教育的核心在教学,而教学的灵魂落在课堂,课堂凝聚着教师的智慧,牵引着学生的目光。在几千年的中国教育传统中,都是以师为尊,教学过程僵硬刻板,随着新课改的逐层推进,教学观念和师生关系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何营造一个灵动的智慧的课堂成为我们的思考之源,前行之标。

    一、探寻:“情趣教学”之源

    于永正老师在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出了“五重教学法”,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认为,从脑科学这个角度讲,“重情趣”应放在首位。

    所谓情,就是课上有情,课下亦有情。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一个没有感情的教师是无法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的。情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学生有情,用于老师的话说,他的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解惑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耐心和激励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期待、鼓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抚摸与微笑传递给学生的……”

    所谓趣,就是兴趣,乐趣,就是上课要有趣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乐于去学。这对于老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更要有高超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引人入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快乐地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二、探析:“情趣教学”之例

    教学片段回放:于老师在《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中对“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等词的教学是这样进行的。

    师:还有问题吗?(学生摇头)看来需要老师帮助的很少很少,有些字平时大家就会了。现在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师:有的同学已经读到第四遍了。读到这里,我想,“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的意思大家肯定懂了。谁知道“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

    (老师喊了几名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来)

    师:这几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

    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

    (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笑声)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持起来。

    生:(抹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

    (学生不知所措)

    师:(问全体同学)他们应干什么?

    生:他们应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

    (“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无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

    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生:野蛮)讲理不讲理?(生: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笑声)(老师拿下小黑板,学生读上面的词语: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探析与反思:在这一教学片段中,于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这几个词的意思,创设了相应的情境,通过形象生动的表演,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深刻理解词的意思。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多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以语言这一抽象性的信号系统来讲述,学生不易理解,于老师的这种通过创设情境的教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三、启程:“情趣教学”之路

    在前面我们探索了“情趣教学”之源,剖析了“情趣教学”之例,学习了于老师“情趣教学”的教学片段,笔者认为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以爱唤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首先要有一腔热血,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去投身于教育。在踏寻教学实践的路途中,有时是枯燥的,甚至有些是艰辛的,你会遇到各种“小蜗牛”,他们或调皮捣蛋,或懒惰贪玩,或不爱学习,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大海,只有小溪,作为教师,只有用热血之爱,才能去坚守,去继续。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用热血之爱,去唤起自己的教学之情,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之情,实现师生的情感交融,为学生快乐的学习烘托出气氛。

    2.以情激趣

    以于老师的《第一次抱母亲》教学片段为例:

    师:是的,她挑起了一个家庭。

    生:挑的是母爱。

    师:是的,她用自己所有的爱把一个家庭承担下来,还有吗?

    生:所有的负担,要照顾孩子,还要关心老人,要劳动,还要去挣钱。

    生:责任,是必须承担的责任。

    师:必须承担的责任,是的,这就叫用两只眼睛看。同学们坐好,听我说:“哺乳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抚育子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孩子生病时母亲的焦虑和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教育子女的巨大付出(讲到这里,师把“重担”和“89斤”这两个词用线连在一起。)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之后,再来看“翻山越岭”,还仅仅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座座岭”吗?请你静静地默读,想好再发言。

    生:很艰辛地翻山越岭。

    于老师的深情讲解使学生懂得了母爱的伟大和艰辛,不自觉地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心里升起了想去了解更多的情绪,带着这样的情感,学生再去读文中的句子,去理解句子的意思,去把握其中蕴含的感情就深刻多了。

    3.以趣启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来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富有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触动学生的神经,使学生能够受到震撼,产生共鸣。

    四、归处:“情趣教学”之本

    语文教育的目的何在?归根结底,不论形式怎么变换,“情趣教学”也好,“习得教学法”教学也好,都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本质都是要让学生愿意去学,快乐地学,幸福地学。因此,在追寻“情趣教学”的途中,我们始终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努力打造灵动的智慧的课堂。

    相关热词搜索:情趣教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