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做好社会管理创新与和谐稳定工作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做好社会管理创新与和谐稳定工作

    时间:2020-04-07 05:14:5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重点。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宏伟目标。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同志在省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上指出:“当前我省正处于21世纪头20年重大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十年,正处于经济起飞、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只有努力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快速发展,切实完成‘赶’和‘转’的双重任务,才能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之路。”

    当前,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民生切实改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是贵州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但贫困和落后是我省的主要矛盾,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影响,我省仍处于矛盾凸显期、事件多发期,社会管理呈现出“触点”多、“燃点”低,“一遇诱因、一触即发、一点就燃”的特征。

    因此,做好社会转型期、发展加速期的社会管理、社会稳定工作十分重要,必须进一步更新理念、转变观念,找准切入点、突破口,结合实际,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始终坚持把民生放在第一位,着力在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上下功夫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他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十八大报告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重点。

    首先,民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重点。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服务,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大多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涉及到民生。我认为,民生问题解决好了,社会矛盾就会减少,社会管理工作就好做多了。

    其次,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也是制约民生改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性问题。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经济领域出现问题必然会反映到社会稳定层面。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等必然造成社会心态不平衡,社会情绪不稳定。贵州城镇化率低,民生欠账、治安问题突出,这是影响贵州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性、深层次原因。

    最后,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

    必须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根本,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加快经济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强化源头治理,着力在结合实际、破解难题上下功夫

    我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在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上下功夫,不是为创造所谓的“经验”而片面地追求创新,不是刻意在“新”字上作文章,是要下力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实实在在地做工作。结合实际、破解难题就是创新。

    近年来,贵州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源头治理、破解难题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实在在做了几件实事,破解了一系列的社会管理难题。

    第一,建立违法青少年帮教工作体系和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制度,破解了违法青少年帮教难的难题。

    针对瓮安“6·28”事件中有大量青少年、未成年人参与的问题,我们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因违法犯罪需要处理的104名青少年依法从宽处理,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帮教工作体系和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制度,使这批青少年大都转化改好、走向新生,四年来,104名帮教对象中有94人的违法和轻罪记录被消除,有47人考上了大学、大专(只有4人重新违法犯罪)。

    我们及时提请省人大通过修改《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将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制度列入其中并在全省实施,目前全省已有194名未成年人的违法和轻罪记录被消除。这一改革举措,开创了我国轻罪记录消除的先例,并为我国新修订的《刑诉法》规定的“封存制度”提供了典型案例。

    第二,建立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破解了因决策不当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难题。

    针对因“决策不当”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我们建立了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铜仁市创造了“风险评估先行、防范化解联动、建设与调解并进、发展与稳定统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动的工作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

    第三,建立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平台和机制,破解了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矛盾纠纷化解难的难题。

    针对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余庆县实施“力量向一线倾斜、决策在一线咨询、情况在一线收集、矛盾在一线化解、关系在一线融洽”的“一线工作法”,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验,在全省全面推广。

    第四,创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新模式,破解了戒毒工作戒断巩固难、复吸率高的难题。

    我们创造了以“就业安置”为核心,以“阳光企业”为载体,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模式。目前全省共建成“阳光工程”集中安置企业(基地)94个,通过多种途径累计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15789人。实现了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率、重新违法犯罪率、感染艾滋病比例、吸毒人员新增率下降和管控率提升“四降一升”,破解了吸毒人员戒断巩固难、管理控制难、融入社会难、复吸率高的世界性难题,受到了国家禁毒委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第五,建立刑释解教人员无缝对接、联动管控工作机制,破解了刑释解教人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漏管失控的难题。

    针对刑释解教人员接茬断档、漏管失控的问题,我们以“出监(所)接茬无缝对接、安置帮教无一遗漏、异地流动有效管控”为目标,建立运行“贵州省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系统”和出监所必接必送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各部门之间无缝衔接、联动管控工作机制,依托“阳光企业”等落实安置帮教,从根本上扭转了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接茬断档、安置帮教落空、底数不清、漏管失控等问题。

    第六,改革基层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破解了社区服务管理不到位的难题。

    针对城市基层社会管理“错位”、“越位”、“缺位”等问题,贵阳市以全国大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为契机,狠抓“两改一创”,精简管理层级,下放管理资源,做实做强社区,实行扁平化、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破解了社区服务管理不到位的难题,得到了中央综治委的充分肯定。

    第七,健全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机制,提高了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针对流动人口融入城镇难的问题,我们提请省人大修订了《贵州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全面推行附加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扶持等民生政策的“居住证”制度。

    这些做法,都是立足实际、破解难题的积极探索,为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积累了经验。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在全省强力推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强化依法治国的理念,着力在健全法制、依法管理上下功夫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有法治作保障。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首先,法治对社会管理、社会稳定的规范、指引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和依赖行政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偏多,对其他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则重视和运用不够。

    从立法层面看,比较经济领域,社会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有的虽然立法,但配套法规规章不健全、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在社会管理和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置上依据不足,甚至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从行政执法层面看,一些地方政府有法不依、越权委托执法;一些行政机关违法行政、不当行政;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不严、简单粗暴,利益驱动、执法腐败,该作为不作为、不该作为乱作为,严重侵害行政管理对象的合法权益,甚至引发执法者与管理对象之间对立、冲突事件。

    从司法层面看,一些司法人员执法思想不端正,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作风不实,存在着司法不公正、不廉洁、不规范、不文明等问题,时常引发涉法涉诉非正常上访和网络舆情炒作事件。

    从普法和守法层面看,一些地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薄弱,一些群众法治意识不强,“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甚至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心态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采取极端甚至违法的方式表达诉求、解决问题。

    其次,依法管理应当成为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

    要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应增加“依法管理”,形成“五位一体”的新的社会管理格局,确保社会管理依法、有序、有力、有效。

    要加快社会管理基础立法。制定、完善并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体系,明确相关领域管理、处置的主体、职责、权限、程序、手段、法律责任等,增强可操作性,促进社会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学会运用法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权责统一、依法公正、公平合理、公开透明、高效便民。

    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司法。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改进执法作风,提高执法效率,强化执法监督,切实做到公正、文明、廉洁、理性、平和、规范执法。

    要加强普法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全社会树立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风尚,增强全民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最后,贵州在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破解社会管理中的难题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加强地方性法规、规章建设。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修订或制定了《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贵州省禁毒条例》、《贵州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贵州省消防条例》,提请省政府制定了《贵州省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贵州省城市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建设方案》等30余个有关社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二是加强工作制度、机制建设。提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违法青少年帮教工作的意见》;制定了《贵州省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综治一票否决权制办法”、“维护稳定第一责任测评指标体系”、“群众安全感测评机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机制,促进了社会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注重从政策层面解决源头性问题。针对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处理,制定了《刑事案件被害人遗体处理办法》和《公安机关处置非正常死亡案(事)件暂行规定》,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陈尸不埋、抬尸闹访等信访突出问题;针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制定了《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群体性事件处置程序、调警权限等,为依法、及时、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强化社会治理的理念,着力在刚柔相济、和谐治理上下功夫

    现代社会治理体现在:政府不独揽(垄断)一切合法权力;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构成治理的网络体系;更多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处理公共事务。

    因此,我们应当把社会治理的理念融入到社会管理、社会稳定工作中,着力在刚柔相济、和谐治理上下功夫。

    在打击犯罪上,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最大限度减少违法犯罪;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

    在维护稳定上,要树立和谐的稳定观,注重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社会矛盾,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协调利益关系,注重运用调解的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在管理格局上,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要效整合各种社会管理力量和资源,形成政府调控与社会协同互联、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在管理路径上,要正确处理民生与稳定、民主与法制、公正与高效、境内与境外、网上与网下、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等重大关系,用科学系统的思维、统筹兼顾的方法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切实防止“一手硬、一手软”,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问题。

    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要注重运用平等沟通等方式进行管理;要综合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人民调解等各种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特别要顺应社会信息化趋势,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加强社会管理,增强管理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责任编辑/戴 聪)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科学化管理创新做好水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