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学校构建的价值诉求

    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学校构建的价值诉求

    时间:2020-04-10 05:22:3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社会信息化的大发展要求教育开放、学校开放,这为虚拟网络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教育的普及促使教育现代化革命提前到来,教育技术理论体系需要重构,教育技术实践应用亟待加强。本文基于这一需要,提出了一种开放的创新式网络教学思想模式和一个具有多向再生循环系统特征并且有利于解决人才培养、资源建设、项目研发三位一体建设问题的“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学校”的构建方案。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 引领—拓展式; 虚拟网络学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喻一珺(1987—),女,江苏滨海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yuyijun09@163.com。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网络正向着虚拟化、移动化、多媒化、综合化方向高速发展,信息化教育普及性越来越广,促使教育现代化革命提前到来;3G、虚拟现实,无处不在的网络使得移动学习、泛化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变得轻而易举,未来的物联网更是将极大地促进全国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智慧引领时代,技术拓展时代,拥有智慧的技术性人才是时代的财富,教育的最高宗旨。如何培养有智慧的技术性人才?教育技术承载着技术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技术化双向建构的重要使命,[1]在网络化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其责任更是任重而道远。

    (一)教育技术自身发展问题

    世纪之初,基于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的数字化学习发展迅猛,各大电教馆、高校、中小学相继开展网络化、数字化教学,有着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技术操作熟练的一线骨干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教育技术信息化建设这个大背景下,这些还显得“单薄”、“小个体化”;教育技术专业在各个地区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教学资源存在差异性,致使网络教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粗放性;小范围内的学术研讨、技术更新,其影响很难触碰理论前沿,技术实践难以广泛推广,经验交流所得触及延伸不到范围更广的地方和人群。

    (二)网络教学的教育技术化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网络教学在带给学生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视听感受的同时,也出现了网络教学本身各要素及其交互之间的问题和弊端。从网络教学的主导来看,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不高,多媒体应用技术不够熟练,难以综合使用和驾驭网络,造成非正常教学延时;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设计,组织凌乱无序,内容无主次重点,学生难以把握和吸收;教学进程掌握控制力不强,缺乏主导力,网络课变相地成为学生的上网课;教学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上,没有建立起开放、创新、个性化的网络交互意识和主动性,教学无新意;在网络化的集体教学中,过分强调步调一致,忽视师生间的个别交互,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减退和转移;网络教学没有健全的评价机制作支撑,师生间缺乏反馈、评价和交流,教学效果甚低。从网络教学的主体来看,学生网络学习准备不足,交际能力和预备技能不强;对网络的适应力差,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缺少计划性和系统性;源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学生自我控制力、抗干扰能力差,缺少独立判断的能力和自制力,容易轉移学习点和兴趣点,浏览点击无相关内容;学习个体间存在差异性,学习风格各不相同,难以有效调整。从网络及其教学资源本身来看,高质量成体系的网络教学资源较为贫乏,缺少有效的组织和分类,影响网络教学的开展;教学技术还未成熟,网络环境尚待管理,操作系统平台耦合兼容性有待提升;教学软件设计欠缺艺术性,交互界面、导航结构、界面规划缺乏美感,直接降低网络教学的交互动机;有些院校没有有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网络运行效益极低,造成资源、技术、资金的极大浪费。

    信息化网络教学要求主导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信息技术技能和教学设计理念,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失之偏颇。同时,重视学生主体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义。要采用一切可能的学习资源,以促进有效的学习。作为现代化教育技术人有责任和义务在自身领域全面发展的同时为全民大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身处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教育技术有着更长更广的路要走,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探讨、实践、学习交流的场所,从整体意义上看,它既是专业引领、教研互助的平台,又是知识共享、技术钻研的阵地,是真正意义上教育技术人的集散地、“大本营”。基于教育技术专业立足时代、发展长远的需要,构建引领—拓展式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势在必行。

    二、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的框架设计

    (一)虚拟网络教学中的理论交互

    在虚拟化的网络教学中,虚拟性是情境的一大特征,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目的而聚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在虚拟的网络教学环境中进行着动态的知识建构与组织,从泛化的意义上讲即在某些文化系统中,参与者通过与大环境的交互,在实践和情境的关联中实现意义建构和知识的共同创设。在虚拟网络化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意义建构,需要有与简化相对的复杂的、多媒的、虚拟现实的合作化学习环境,支持多维视角与多种学习方式的超媒体,提供学习者成为自主的思维者和学习者的机会,引导学习者形成或发现知识建构的自我意识的学习条件以及能够实施启发学生思考的超媒体设计,构建思维可视化的合作学习和问题支架,开展基于目标的方案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应用开放性的软件和教程管理工具的教学方法。[2]在这里,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成为一个虚化的多维重叠交互网络学习共同体,由学习者和引领者共同组成,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的,通过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和协商的实践活动,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发挥群体动力作用,以促进学习成员共同进步与个体发展的集体。教育技术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应是有着共同的学科理念、存在相互依赖的系统、能够尊重理解个体的实践拓展共同体。

    (二)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的框架设计

    1.设计目标

    信息网络时代,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以其独特的新颖性、前瞻性,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将传统的视听媒体技术与现代的数字超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将传统教学资源与现代虚拟网络教学资源整合起来,促进教学信息的有效循环传播,加强沟通与协同,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教学过程的优化。同时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网络教师在现代教育基本理论、网络教学设计与方法(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电子教案的构思、视频资源的呈现方式、网上教学资源的点击与应用)、学生交互活动的开展与实现、教学进程的最优化、拓展实践环节的成效化、形成性考核的动态实现等方面要有所作为,而这些正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培养方向,是其外化职能之一。[3]教育技术有责任和义务在自身建设的同时为全国广大教师在理论与实践领域进行网络教学与应用等相关方面的培训和研讨,使广大教师在学习与深造中循序渐进、拓展提高,在实际教学实践领域内不断进行信息素养的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并逐步实现网络教学技术的纯熟化与自动化。

    教育技术承载着教育与技术的大同,为教育提供支撑,为技术提供思考,二者间有着太极般的混沌关系,在信息化教育的时代其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在教育开放口号的推动下,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势头迅猛,世界开放大学、全球网络学院、虚拟大学等新兴学校相继成立,跨越了国界、领域,实现了世界范围内优质师资的集合、智慧的碰撞、知识的共融。学校的发展已慢慢脱离实体的概念,进行泛化、虚化,突破社会化服务功能的限制,在形而上的基础上包容一切与教育相关的事物,其内涵和外延在不限时空的虚拟网络空间内无限扩展。[4]新时代,教育技术需要这样一所学校来进行它在新时期的理论重构和实践拓展。南国农先生在“新时期教育技术发展前沿问题高层论坛”中的报告指出教育技术理论体系需要重构,警惕依附心理,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教育技术实践应用亟待加强,应关注如何将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潜能和效益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地将互联网和教学、教育结合在一起。[5]年轻的学科需要在理论与实践领域内不断创新提高,基于教育技术学科一专多能、一专数能的学科特色和任务身份的层叠性以及集大家之成、展各家之长、增前沿之新、拓成果之实的需要,建构引领—拓展式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刻不容缓。

    2.设计框架

    教育技术被视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单靠几个示范点或几个试验单位难以实现教育技术人才培养、资源建设、项目研发三位一体的建设发展问题。[6]基于Internet或Web虛拟网络环境集教育技术民间团体自发组织之优的学校教学管理体系,有利于解决教育技术人才资源匮乏、信息资源分散的不足,实现教育技术—人的共融。[7]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的设计框架如表1。

    三、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的功能设计

    (一)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教学新模式的提出

    信息化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形态,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体现出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操作智能化等八化的新特征,要求教学工作者们能够打破基于校园网、局域网的传统网络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受任何时间、空间限制,进行全方位的开放、虚拟、社会化教学。当今高速架构的信息基础结构正将人们引入一个网络共享的时代,网络教学的研究必须既有前瞻性又有实用性,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教学模式是新一代的网络教学模式。

    1.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化教学的定义

    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化教学是一种先进的同异步结合网络教学方式,学科领域的专家借助超媒体、虚拟现实等网络化交互手段在优化教学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将同步引导带领学习参与者进行有目的、有控制的网络教学同异步拓展延伸教学任务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创新意识和协同实践能力为目的,注重教学过程的参与、沟通、协作,旨在促进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自身意义建构的新型网络教学方式。其中,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下,在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教学中成为建构主体——学习者的引领者、指导者、监督者,同时又是引领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资源的筛选者、学习进程的控制者、学习状况的评价者,是双重角色的扮演者;学习参与者既是引领教学中的意义建构主体,又是拓展学习中的实践主体,处于“双主体”地位,因而交互中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意识的发挥和主体行为的开展。

    2.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化教学的特点

    虚拟的同异步交互教学既增加了学习交互场景的真实感和信息的时效性,又给学习者提供了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层次的知识重构。在同步实时教学的活动中,引领者要借助一定的交互手段和监测媒体对教学进程有所控制,既不“散放”也不“圈制”,旨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地提高知识量,克服传统网络教学“自由散漫”的弊端;在异步非实时实践活动中,学习者要发挥主动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理解消化的同时进行创新提高,发现的新思想、新问题再反馈到理论学习中进行反思和再研究;引领者和学习者在整个网络教学中都不是单独的个体,既是引领教学共同体的成员又是拓展实践共同体的成员,强调成员的参与、沟通和协同;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参与度和实践成果或效果率为评价依据,借助电子测试系统、电子学档、评价量规、思维导图等评测手段,在规定的学习周期内对学习成员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3.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化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日益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信息的畅通,教学本身对社会的影响,学习个体自身技能的提升;教学模式的研究方向从单一式、单向式、直线式向多样式、多向式、循环系统式模式发展;从纯化的理论假说注重向理论指导和实体验证相结合的模式发展;[8]强调个体间的协同和参与。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创新式网络教学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网络教学的弊端和不足,同异步相结合的面向多领域、多学科的虚拟教学环境,能够用最少的资源集中各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科研、理论探讨、专业引领,同时将理想化的意识形态、理论成果付诸实践,进行项目研制、成品开发,走产业化道路,在拓展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再交互循环到理论引领层,进行反思和再研究,直至理论成熟,成果项目化、项目产业化,再广泛推广至社会,作为普遍性的理论实践学识为全民和社会所接受。

    (1)引领者共同体和学习者共同体相交互,专业引领和拓展实践相结合

    教师的引领是提高网络学习参与度、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知识的间接性越强、深度越高、引领的“质”化程度越高,几乎成为以引领者共同体为中心的知识探究。学习者在接受了最新理论学习后,要强化拓展意识,尽所能地开展专业实践,加强共同体间的交互、协同,并与引领者保持沟通、协商。[9]“质”化理论越强,“量”化实践越广。在专业引领模式中,借鉴“经验之塔”理论的思想,将学科知识分为三类:基本的知识、实践性的知识以及创新意识。越往上知识越抽象,掌握和理解的人越少,领域内的专家越稀缺,作为热点被关注的程度越高,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虚拟化程度越强,进行拓展实践、项目研发的空间越大,引领者之间、学习者之间、各学习共同体之间协同、交互能力越强,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集中网络授课与分散式网络答疑相结合,同步知识双向传输与异步实践多向交互拓展相结合,引领模式与拓展模式在再生产循环系统中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向前发展。新的抽象知识经拓展实践会转化为基本的知识,基本知识经过广泛认证应用在实践中会提炼发掘出跟时代更贴切的前沿理论,如此循环往复,必将有效促进校本研究的开发,促成一个庞大的教育产业的形成,教学成果项目化、产业化,将回馈整个社会,涉及多方领域。

    (2)将线性学习与非线性学习融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打通

    线性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过程成比例、学习结果具有叠加性,学习者的学历与学习时间成比例,学习总和是各阶段学习结果的叠加,学习要素间关系是直线式的,变化率几乎是恒量;而非线性学习则是不按比例不成直线性的各学习要素间存在交叉项并具有不可预见的耦合性的动态学习,一个学习因素最初的变化会导致此因素或其他学习因素不规则的变化,其变化率是不恒量的,结果不是线性叠加的。[10]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化教学模式是线性学习与非线性学习的融合,单个L或S自身的学习(理论探究或实践拓展)是线性的,各个阶段的学习在总学习中成比例,学习所得是各阶段的叠加之和;但和共同体内部及其之间的交互所产生的学习是非线性的, + >(L+L+L)+(S+S+S)表明在虚拟网络化实时教学中,由于交互的耦合性,非线性的增益有利于弥补线性的单一和效率低下,而在非实时异步拓展中,学习者能够进行自主化个别化的线性学习,富有创造性,甚至能填补非线性学习某方面的亏损。同时,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打通。正式学习一般主要是在学校的正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非正式学习通常发生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内,通过人际交往或借助各种媒介手段进行的自我学习。在模式中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并存,正规的网上教学与泛化的自我学习相交融,在信息网络时代更加注重学习者利用非正式学习方法的能力。

    (二)引领—拓展式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的功能

    1.学校形式虚拟化

    虚拟现实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教育技术,它利用资源无限的因特网,共享网上的信息资源,通过特殊的输入识别设备和能实现三维立体声像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与环境之间真实场景的尖端交互技术,是视听教育发展的新方面。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建立起虚拟校园、虚拟图书馆、虚拟教室、虚拟讲堂,在网络上实现一所具有实体学校全部教学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的不受任何地理空间、人数限制的虚拟网络学校,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智能仿真功能,让学习者完全在网络和与真实世界相仿的虚拟现实环境下进行学习,无论其身处何地都有如身在校园之感,解决了身处异地难以集中沟通交流的分散性问题,模拟场景替代了间接经验,使学习者在不受时空限制的双向、多向交互中增强了归属感、认同感,从而更加积极投入到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

    2.教学机构专业化

    引领—拓展式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要体现专业特色、教学专业化。引领者共同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的信誉度和教学品质。国家教育技术主管部门应积极调动相关人力资源,结合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局、电化教育委员会、各级电教中心的优势,聘请、邀约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组成专业团队、教学团体,建立起以校长制为核心的教学组织机构,进行引领互动教学,形成品牌效应。在引领模块中,专家间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虚拟会议室、BBS论坛、博客、聊天室、QQ、E-mail等形式进行教研互助、资源共享,形成多向互动式交流,通过参与、讨论,借鉴最新教育信息成果进行内消化,在拓展实践中结合现实情况提升和扩展现有的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实现阶梯式的跨越与发展,达到知识的碰撞,成果的显现。

    3.学员教育层级化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表现之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全新的变化,教育技术人要适应变化,与时俱进,构建引领—拓展式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应惠及教育领域的各方各面,面向的学员范围当呈现层级化和阶段性;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学员因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接受能力较强,在引领同时或在专家引领下能够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提高自我反思和教学监控能力,因而朝着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专本科学歷的学员知识水平有限、能力经验不足,但他们求知欲旺盛,渴望得到名师的教育和指点,以期提高自身层次水平提升竞争力,因而会积极参与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并注重自身实践技能的拓展,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还兼有教师培训的责任和功能。教育技术培训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培训,要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需要教学素养(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全面学习。第一阶段,开办全国高级职称以上教师的虚拟网络课堂,主要进行专题分类讲座与优质课研讨;第二阶段,以中级职称教师为主,主要展示与交流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经验所得;第三阶段,青年教师全部参与到虚拟网络学校的培训活动中来,进行新思想、新观念、新模式、新举措的全面学习和讨论,重在沟通和交互。[11]通过层层引领,阶段性拓展,使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成为可能和现实。

    4.教学模式创新化

    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化教学模式是教育传播模式的发展、探究学习模式的创新,同异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了学习者、学习共同体之间的时间差,集中同步引领、分散异步拓展,利用超媒体交互技术将线性学习与非线性学习融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打通,在专业引领中去实施研究,拓展实践、再实践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提高的过程。在新的时期,教育技术理论体系需要重构、教育技术实践应用亟待加强,引领式虚拟网络化教学模式,有利于集中国内外领域的专家,学术的探究、知识的碰撞将形成集思广益的网上家园,为触碰理论前沿提供阶梯;[12]实践是教学发展的基础和生命,为教学设计提供活力,在各层次、各阶段性的学习中,学员间都体现出引领—拓展式虚拟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层次性引领、阶段性引领,各共同体间的交互学习,使教学技能不断拓展提升,是教育信息化在现阶段及未来的创新教学模式。

    5.项目成果产业化

    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科学基础,其发展和应用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普及,教育技术已渗入到各个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作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发展。各大学科网站、精品课程、教学软件的相继推出使教育技术正走向产业化的道路,引领—拓展式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印证时代需求,为项目科研、产品开发提供了平台。学校里有最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开发人才,有最了解教学困难和需要的一线教师队伍,有专注于产品设计、研发应用的技术团队,有提供双向多向循环交互交流的渠道和空间。教育技术产业的兴起,必将带动大量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电子音像出版物的研制和发行,不仅为学校带来效益,更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添砖加瓦。

    6.教学评价动态化

    传统评价主要是通过纸质测试进行的,重理论轻实践,容易忽视受评者创造能力方面的考核,造成评价的断层;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忽略了受评者过程主动性的发挥、阶段性努力的付出,使全面评价有所欠缺。信息化网络学习具有可逆性、可修复性,学习过程的意义和价值甚至超过了最终结果。引领—拓展式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提供了模拟真实场景的情境性,视频会议系统、实时聊天室、BBS论坛等提供了学习者信息交互的机会,使得评价主体多元化,实现评价方式开放性、多样性,如记录性评价、项目性评价等,摆脱了传统评价方式的“标准化”,有利于挖掘受评者自身内在潜能和创新意识;注重实践技能的拓展,科研互助的平台可将理论成果化、项目化,学习者参与其中的项目开发与制作或在培训中承担某项任务工作,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去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自身知识结构的重构,实现教学评价的过程化、动态化。

    四、具体方案设计

    (一)以北京大学2011“教育技术研究分析”暑期学校为例

    在华南师大承办“2009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技术学)”全国范围内第一个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研究生暑期学校后,今年北京大学2011“教育技术研究分析”暑期学校招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暑期学校是一新生事物,已引起多方关注。它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的科研和师资优势,以及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基础,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注重学科前沿问题的探讨,旨在打造一流的学科交流和学习平台,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13]在其暑期学校网站上,我们既可以发现包括学校介绍、项目简介、招生章程和信息公告等在内的导学材料、学前准备,也可以发现包括组织机构、专家介绍、课程设置、专家大讲堂在内的重要教学信息和教学内容,其采用讲授、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研讨会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员通过专业领域内的专家讲授,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也可以发现大量相关课堂教材和辅导教材的下载中心和见证学员参与研讨与学习的学员风采等模块。可以看出,通过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技术学)的开办,拉近了教育技术领域内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学员之间的距离,提供了学员及早接触前沿理论成果的机会,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14]如果我们以开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技术学)为先例,在学校规模、招生范围、教学模式、创新程度上进行扩展,建成一个教育技术的大本营、教育技术人的集散地、教育事业工作者的网上培训所,引领理论前沿、拓展实践培训,定能为开放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化教育注入活力,贡献力量。

    (二)具体实践方案

    以实践课程为例,针对我国现有教育技术资源、人才两匮乏的缺点,借助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化平台,改革教育技术网络教学结构体系,构建人才培养、资源建设、项目研发三位一体的引领—拓展式全新网络教学体系。以实践课程任务为载体,教师借助网络交互共同体组成专家讨论组对课程的相关建设如教师队伍、教学内容(课程的电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网络课程、网络课件等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相关教材、教学管理进行前期的策划与探讨,通过平台同异步耦合交互操作系统与学员进行课程内容体系、教材使用与建设、教学手段与特色以及技能实践培训等方面的协商与交流,并结合各高校的技术优势强强联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15]其中,主持实践课程建设的引领教师是学术、科研、教学三高的知名教授,了解学科前沿,在教学中能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更新课程内容、改革。

    教学方法,主持多媒体课件建设和编写优秀教材,培养青年教师,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定期给予学员理论指导并在实践中及时给予反馈,根据需要通过平台的BBS、论坛等公告系统指定教学实践场所进行短期内集中开放的实践教学,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注重技能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着力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综合能力,在总结提高中实现科研成果化、项目化、产业化。在整个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学员的实践水平、任务完成度给予评价,学员根据教师的教学信息和效果给予动态反馈,双向多维度交互调动了广大师生共建实践课程的积极性,有效培养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同时对各大高校的校本研究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化平台融教学与研究为一体,促进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在多向再生循环中实现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生。

    五、结束语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理论的提出都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信息化教育的大发展,要求教育开放、学校开放,为虚拟网络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也是思考建立新型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网上学习空间的出发点。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必须尽快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培养、资源建设、项目研发三位一体的建设问题。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社会化教育将成为人们竞争的主要手段、未来教育的主流方向。引领—拓展式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印证时代的需要,为教育发挥它资源最优化、价值最大化的优势,做到投入最少、回馈最大,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将理论有效地转化为循环生产力,而不是简单的书本文字。专业引领、实践拓展、项目研发、成果普及是构建的引领—拓展式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的办学宗旨,师资培训、教研互助是它的使命和义务,如果将引领—拓展式教育技术虚拟网络学校的研究与建立放在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我国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环境中去考察,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将成为未来教育技术人的“大本营”。

    [参考文献]

    [1] 李美凤,李艺.从教育与技术的关系看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8,(1):9.

    [2] [美]M·P·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M].王小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田季生.关于远程教育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创新认识[J].开放教育研究,2009,(6):22.

    [4] 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陈明选,梁林梅.新时期教育技术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与反思——由南国农教授报告引发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11.

    [6] 孙祯祥.学校教育技术管理者的责任与素质——读《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校管理者)》想到的[J].现代教育技术,2005,(4):73.

    [7] 陈丽,陈庚.试点高校网络学历教育教学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1):22~23.

    [8]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 刘丽珠,王益广,张子锋.微内容及其环境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1,(2):98.

    [10] 王继新,郑旭东,黄涛.非线性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创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1.

    [11] 周元春,张丹妮.教学设计师职能要求调查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2):34~35.

    [12] 张亚斌,周宏,刘颖,赵生卉,张晓颖.从加拿大的远程教育制度安排看开放大学的模式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41~43.

    [13]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09).全國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简介[EB/OL].[2009-5-15].http://202.116.45.198/summerschool/newsDetail.asp?news_fenlei=项目简介&id=199.

    [14] 北京大学2011“教育技术研究分析”暑期学校.“教育技术研究分析”暑期学校招生简章[EB/OL].[2011-5-7]. http://forums.pku.edu.cn/conference_blue/index.php?hy_id=13.

    [15] [美]R·A·瑞泽,J·V·邓普西.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M].王为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0~74.

    相关热词搜索:诉求引领构建拓展价值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