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时间:2020-05-07 05:17: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调研课程思政在高职校开展情况,分析问题,结合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探索和实施成果导向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典型案例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  成果导向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1—0017—02

    “课程思政”出现于21世纪初,2004年之后逐步形成系统,直至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引起广泛重视并被积极实践。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成果导向教育”改革与实践,改革课程思政专业教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在“隐性”中培养学生社会人、职业人、自然人的素养能力。

    一、课程思政教育提出的背景

    《论语》中提及“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在孔子看来,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对其修养品行的重塑则更为重要。孔子强调知识的传授是老师的最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与社会相适应的人格素养,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斯大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古希腊苏格拉底说:“假定美德即知识,那么无可怀疑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指出了德育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圣贤先哲虽然未提出“课程思政”的名词,但是无论古今中外,他们对于思想品德的修行都极为重视。

    21世纪初高等院校大规模的扩招,提升了受教育人口的高质量化,但思政教育产生了认知的偏差。大家普遍认为思政教育落实的主体是思政课程,忽视了课堂是立德树人、德修并技的主阵地。一段时间以来,思政课程实施效果与实践相脱离,课程思政忽视与专业的融合,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在2004年,上海逐步开启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探索。

    2014年12月,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这一论述,就是要求教育从国家、社会、公民的维度强化德育修养,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二、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培养的是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重视“工匠型”人才培养,既重视理论、技术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匠人匠心”的德育培养。但长期以来,思政教育在不同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认识问题。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一些多教育者认为德育就是思政课程的责任与义务,而且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效不显著,理论脱离实践,思政教育成为形式;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上理解片面,主观缺乏重视,不清晰思政教育目标,思政教学内容无针对性,缺乏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思政活动设计;家长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只注重智力投资,忽视德育培养;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影响“三观”的建立。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中心环节”后,全国各个高职院校总体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思想,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有实践、有特色、无偏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明确提出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的协同育人的总要求。

    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什么是成果导向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起源于美国(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目前世界上普遍认可的教育形态。我国最早的成果导向教育源于台湾、香港,高职领域成果导向展开比较成熟的有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成果导向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培养目标及课程能力指标,使学生经过一段学习后,真正掌握学习内容。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遵循校级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到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再到课程目标的原则,制定了可测可量的能力指标权重,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思政融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遵循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中,串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实施中。课程教学目标与核心能力权重形成对应关系,避免了课程思政内容空洞、生搬硬套、盲目性、无针对性等问题。

    2.重构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这样一门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未基于成果导向前的课程目标描述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二维、三维软件的设计制作能力;依据产品设计原则和项目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实际产品二维效果图、产品三维效果图的设计表达,培养学生综合的设计表现能力及掌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象的色彩、材质、加工工艺等知识。

    我校根据多向度调研需求制定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具备身康心健、關爱社会、技艺融合的匠人匠心型人才;具备产品艺术设计相关知识、工业设计职业操守和问题解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备学习创新、跨界整合、沟通协作和知行并进的持续发展型人才。同时确定身康心健、人文素养、专业技能、职业操守、问题解决、沟通协作、学习创新七项核心能力。其中七项核心能力中多数能力都与思想素养有关。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设计,制定出符合高职产品艺术设计的学生能力需求新的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二维、三维软件基础操作知识;

    (2)了解产品材质与工艺基础知识;

    (3)熟用二维软件表达产品材质与工艺;

    (4)综合运用二维、三维、渲染软件设计表达产品效果图;

    (5)能够尊重多元观点,诚信互助,团结协作;

    (6)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

    经过从专业目标到课程目标的一一对应关系,对比之前描述,整合专业技能、问题解决、沟通整合、创新学习四个核心能力,提炼出六个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中的思政元素,使得教学设计中的思政元素有明确的方向,指导具体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展开。

    3.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权重分配

    将课程六个课程目标与专业技能等七项核心能力及其核心指标相对应,按照百分比,进行权重分配,其中課程思政目标占据课程整体教学目标六项中的两项,课程思政总体能权重分配约为30%。目的是指导后续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展开和教学评价的达成。

    4.围绕教学目标及其权重分配下的课程思政活动设计

    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包含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其目标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润物无声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对思政内容进行有针对性设计及活动安排。我们以基于该课程中的“华为mate系类手机的建模与渲染”这一任务进行的含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及活动设计为例。

    课前:对接思政教学的课程目标——“能够尊重多元观点,诚信互助,团结协作”,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集中观看“华为任正非对话美国嘉宾”的视频记录片,讨论任正非在对待大是大非上尊重多元观点,做得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体现了政治自信、文化自信。观看后要求学生通过云平台交流感受,学生在平台上从中国芯谈到中美贸易摩擦,激发学生对中国技术、中国制造的信心,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课中:要求学生提前10分钟进入工作室,准备课程开始。把“起立、立正、同学们好、老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等口号重拾于课堂,尊师重教,将课堂起止的标准执行于课堂,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素养;同时,在课中也设置了多个思政教学活动设计,将思政内容切入专业研讨,在形态、材质、结构等方面的讨论,帮助学生在建模过程中有效与延展性地学习。

    课后:对接目标——“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举一反三,围绕专业技能,独自完成创新的产品建模与渲染,通过规定时间要求学生在云平台上传作品。杜绝抄袭,引导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设计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展评结合”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养成。每个项目、任务都有围绕目标的素养评价+专业技能+拓展能力的可测可量的定性评价方案。课程结束后,按照设计行业的作品发布、答辩、展览、评审四个环节的“展评结合”评价法,客观、公开、公正地给学生满意的评价,最终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目的。

    四、结语

    课程思政教育是人才培养中每门课程都应具备的责任和义务,高校课堂是最能够影响和塑造年轻一代思想的主阵地。有效设计、润物无声的思政内容要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而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则是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围绕目标、层层分解、一一对应、设计实施、评价反馈,这样我们的课程思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1).

    [2]赵静静.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J].西部素质教育,2019(7).

    [3]王晓典,田文君.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下内涵及对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8(3).

    [4]徐永慧,徐瑛.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以“基础”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10).

    责任编辑:景辰

    相关热词搜索:导向教学实践教育理念成果课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