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时间:2020-05-18 05:22:0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中小企业在国民就业、促进科技进步、拉动区域经济、稳定社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同时,自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信贷紧缩使实体经济的衰退加速,中国也深受影响,尤其作为资金薄弱、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在外贸出口下滑的情况下,其影响尤为明显,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遭受着严峻考验,主要表现为融资困难。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特殊,在经济转型阶段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合,金融市场的运作不规范以及企业自身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格外突出。因此,在经济转型期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就具有重大意义,如何使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需要我国政府、企业、金融等各方共同探索,使中小企业得以更长远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经济转型期体制特点我国经济转型改革的特点是渐进式的,在不改变现有利益格局的前提下,用现有的组织形式推进改革,这种改革形式的推动,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以其生机和活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同时,商品市场全面开发,且金融业的改革,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对称性和多样化的所有制经济,导致货币资源的供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发展进度缓慢,市场机制在资本市场的引入阻碍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行政干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转轨的不断深入,不同社会群体受益程度的差异将使矛盾日益加深,贫富差距加大。据2011年联合国得出的数据显示,我国有一百多万户百万美元富翁家庭,居世界第三;有393户超过一亿美元的家庭,居世界第八,而我国的贫困人口总数,按世界银行人均消费每天低于1.25美元的标准计算,超过了二亿五千万,高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中小企业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新华社的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末,中小企业数量在45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比99.28%,加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50多万家不含个体工商户的中小型企业数量接近二百万家,约占资产总量的62%,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8%,在经济总量和企业数量等方面,中小企业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发展力量。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数量更是占了企业总量的98%以上,占GDP总量的40%~60%,是重要的经济支撑和中流砥柱。

    (2)中小企业缓解了就业压力。中小企业的特点是投资少,经营灵活,通过市场竞争,提供了高低程度不等的劳动力就业,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中占99.4%,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在欧盟,中小企业新增就业人数在2002年到2011年间占全部新增就业人数的85%,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7%,以年均1%的幅度增长,高于大企业0.5%的增长幅度。美国中小企业占所有企业中的比为99%,其劳动就业占到了60%。所以,无论任何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都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力量。

    (3)中小企业保证了大型企业的稳定发展。在生产结构中,中小企业能够对大企业进行合理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是大型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尤其在流通领域,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原材料和深加工,降低大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延长大企业的优势产业链条,使大企业更专注于扩大自身规模的生产,更好发挥自身优势。

    (4)中小企业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体制的改革。中小企业的适应能力强,在市场变化中,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快速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了经济转型期的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稳定的经济体制结构调整的金融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力量,在我国市场化改革程度的进展中,起着重要的关键指标作用。

    (5)中小企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等行业,进入中小企业的就业岗位获取稳定收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提供企业所在城镇化发展动力。

    (三)中小企业融资特点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由企业自身的折旧和盈余资金以及企业经营者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内源性融资以及股权市场或向银行进行的短长期贷款为主的外源性融资。受企业自身限制,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是通过外部筹集资金。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又分为权益性和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是向其他投资者出售公司转化的股权与未分配利润等所有权来交换资金;债务性融资则包括了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以及民间资金借贷、单独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如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技术更新快、作业周期短等特点,使得融资要求时效性强,单次融资资金小,需求高。使得向金融机构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较为普遍的融资方式。

    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也不同:在初期创业阶段需要的资金大多来自于个人投资者与风险资本的内源性融资,小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筹集的少量资金。运营阶段主要从银行获得资金来进行营运,少量资金由个人投资者处获取。发展阶段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在中小企业的成熟阶段进行的融资一般由它的行业类型和条件决定,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大公司的参股等形式获取。其中服务业的中小型企业高频率、小金额、期限短、随机性大、风险较小,更容易获得来自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制造业在购买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品的营销成本,工人的工资等等本身复杂性业务的原因,使得资金周转速度慢,经营活动需要的资金广泛,风险较大,相对的融资也就比较困难。高科技企业除了一般企业所具有的融资渠道,还可以向各类由政府或私人或共同建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融资。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则较容易获得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支持,社会共同集资是其重要的一项资金来源。

    (四)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具体有:

    (1)融资渠道的限制。中小企业一般在创业初期多为自筹资金等内源性融资,在运营和发展阶段更多的是依赖于外源性融资作为融资渠道。但在我国由于缺乏担保及抵押物等原因,外源性融资往往困难重重,而内源性融资的过度依赖又使得中小企业在扩大再生产、技术革新、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等方面受到制约,失去竞争和发展的良机。以2007年为例,我国国有工业经济的外源债务性资金仅占44%,非公有工业经济获得的外源债务性资金为55.9%,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工业经济的外源融资仅占15.3%。

    (2)缺乏信贷支持。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发展水平和信贷水平参差不齐,道德风险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融资规模较小、经营状况不稳定、信用情况复杂、贷款风险较高等因素,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难度都较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1%,却占有金融机构授信额度的60%左右,而创造了国内GDP60%、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其授信额度仅为20%左右,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流动资金的短期融资方面的差距更为明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期融资2008年占11%,2009年下降至9%,所以间接融资对大企业的偏好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获取。

    (3)缺乏资本市场支持。我国的资本市场股份制改革准入门槛较高,影响了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我国上市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上市总企业数的42.83%,但与中小企业总数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债券市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证监会和发改委等中央部门审批流程长,程序复杂,即使运作优良的中小企业通过了审核,对融资配额也不能及时获取,我国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发行了中小企业的集合债,但其准入标准依然较高,不具备普遍性。所以,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不提供长期贷款业务,另一方面股票市场主要的服务对象依然是大型国有企业,同时,创业板的推出和准入门槛高,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缺乏长期资金支持和稳定的融资。

    (4)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在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对银行融资成本的消化能力不够,融资困难。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金额少,频率高,融资成本整体较高,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制约。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具体有:

    (1)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市场竞争力等普遍偏低,资本实力不足,影响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的途径。中小企业的生产理念的创新以及管理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有序化有待提高,其经营规模小,企业的注册和流动资金较少,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健全,在企业创新方面,对市场的调查不够深入,研发资金欠缺,研发成本因为缺乏对研发流程的控制而增大,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经营模式等许多方面都不规范,经营质量较低,管理者的责任约束力较差,使得融资的风险性较大。

    (2)抵押担保缺乏。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受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使得抵押物累积较少,第三方担保少,通过抵押担保进行贷款的获取机率偏低。另外,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多为家族式架构,无法有效分离经营权和所有权,企业与个人资产交叉使用,担保标的存在不确定性使得银行对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业以“慎贷”进行风险控制。

    (3)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较低。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其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不高,缺乏信誉积累,在商业交易中,企业的信用比较落后,对信用的认识不足,容易拖欠贷款和私自变更融资用途,影响企业整体的信用记录,使银行对贷款风险无法得到控制,出现不良资产。

    (二)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银行从运营成本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需要支付更多的调查成本,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金融业进行了一系列整合,许多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专项支持中的力度因撤销或兼并而减弱,尤其对一些信用度较低、经营情况一般的中小企业,将进一步降低从银行获取融资的可能性。而且虽然我国的上市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数量增加,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垄断的地位,总资产和信贷市场份额均占银行业一半以上,地方商业银行以及城乡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总资产仅占19.09%,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安排,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比较苛刻,其审批流程长,审批程序复杂,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资金少、贷款频繁等特点的需求,其经营普遍推举高收益低风险的理念,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品种较少,各种政策限制较多,抵押等信贷政策较保守,虽然近些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推出了一系列优惠贷款政策,但其操作复杂,审批机械,管理严苛,无法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能真正产生效果。总之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国有经济的扶持力度和对中小企业的歧视,贷款程序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不相符,银行和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对等,融资渠道不通畅等,使得中小企业从银行方面进行融资的难度较大。

    三、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一)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对中小企业直接提供贷款支持或借用第三方担保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具体措施为: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进行改善,并在市场机制完全有效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资金配置进行供给,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依靠市场无法做到资金有效配置时进行市场干预,由政府财政拨款或发行金融债券以及邮政储蓄一定比例的资金来进行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的财政安排,提高资金利用率。另外,应重新建立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贷关系,尽快开放非国有金融机构、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以及私营金融机构,使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渠道,重点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在政府的调节下,建立良好的经济信贷环境,保持中小金融机构的自主权,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和合理有序的竞争。

    (二)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以“一体两翼”的信用担保体系模式发展,即国家和地方省市信用担保机构为一体,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机构为两翼,这样的发展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受政府主导,但政企未能真正分离,且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支持不足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持续担保,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差,信用制度缺失,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大,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防范能力差,一旦发生风险,将会导致整个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陷入困境,同时,因为担保的配套服务不健全,企业申请信用担保的成本高,担保机构在企业发生违约时对企业抵押物的变现渠道和变现市场因缺失而容易蒙受重大损失。所以,深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首先应完善信用担保的运行体系,建立不受行政干预的国家及地区信用担保基金,扩大其担保规模和能力,建立多级再担保制度,有效地分散和规避经营中的信用担保风险,降低发生损失时担保机构的实际偿付率,地方信用担保机构依靠各级信用再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信用保证,消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政府对各级再担保机构财政专项拨款进行资金补充和风险补偿,增加融资服务的顺利进行。其次,完善防控和分担体系。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工作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应对被担保企业的能力、资信等进行调查,全面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并提出建议,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建立动态的风险管理机制,全员、全程控制担保活动;事中控制是对企业的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建立金融与担保机构分工合作的监督预警机制;事后控制是对中小企业有还款意向时争取延长贷款期限,无还款能力的,以法律手段使损失降到最低。建立金融与担保机构共同分担责任风险的运行机制,明确风险比例和运行方式,确定担保和再担保的份额与责任。再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以政府引导为基础,制定规范的信用担保制度的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多层次全方位自上而下的社会征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政府引导,进一步完善社会中介服务的法律支持和环境氛围,引导中介服务的多样化与专业化发展。

    (三)建立中小企业专业性金融机构与完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市场加强地方和民间中小金融机构和团体的建设,从政策性方式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等服务,对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合理放宽,降低民营资本银行的准入门槛,鼓励其良性竞争,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途径以及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规范投资基金,加快中小企业的债券市场建设。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策略,首先应由政府大力扶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融资的服务力度,健全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同时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的执行与内控,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使经济转型期的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得以更好地进行市场运作和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婷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22期。

    [2]董桂金:《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策略分析》,《现代商业》2013年第30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绩效研究”(项目编号:11XJL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向玉章)

    相关热词搜索:转型期策略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经济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