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学术资本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

    学术资本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0-05-20 05:17:2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学术资本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以来颇受争议。笔者认为学术资本主义是对传统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与深化,是传统的产学研结合的新形式,是大学在面对国家财政拨款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多渠道争取办学经费的无奈选择,凸现了大学——政府——市场之间的微妙变化,暗示了高等教育(大学)的本质、功能与属性的变化。为此,笔者对学术资本主义的内涵、成因以及其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 学术资本主义的内涵解读

    1997年,希拉·斯劳特和拉里·莱利斯在《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中将学术资本主义界定为“为保持或扩大资源,教学科研人员不得不日益展开对外部资金的竞争,这些资金用来进行与市场有关的研究,包括应用的、商业的、策略性的和有目标的研究等等,不管这些钱是以研究经费和合同的形式、服务合同的形式、与产业和政府合作的形式、技术转让的形式,还是以招收更多的、更高学费的形式。我们称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为学术资本主义。”

    “学术资本主义,就大学和教学科研人员而言,涉及市场的和具有市场特点的行为。具有市场特点的行为指院校和教学科研人员为获得资金而进行的竞争,这些资金是来自外部资金和合同、捐赠基金、产学合作企业、教授的衍生公司中的学校投资,以及学生的学杂费。使这些行为具有市场特点的是他们从外部资源提供者那里通过竞争获得资金场。如果院校和教学科研人员在这方面不成功,没有政府可依靠,他们就得自己想办法。市场行为就院校而言是营利性的活动,像获得专利以及随后的专利使用费和许可协议,以及衍生公司、独立公司、产学伙伴关系等具有利润成分的活动。”

    在这里,“资本主义”被定义为分配决策受市场力量驱动的经济制度。尽管在许多人看来学术资本主义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但笔者认为,这个概念引人注目地概括了大学面对的变革,比起像学术创业主义这样的用语,学术资本主义似乎更能抓住利润动机向高等教育界的渗透。用“学术资本主义”这个核心概念,可有效说明公立研究型大学所面临的新生环境的现实。这个环境充满矛盾,大学教师和专业职员日益在竞争的环境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他们的人力资本储存。在这个环境中,大学职员既受雇于公共部门,又越来越脱离公共的法人团体而逐渐独立自主。他们是在公共部门内部充当资本家的大学教师,也是政府资助的创业家。

    2004年,希拉·斯劳特和加里·雷兹在《学术资本主义与新经济:市场、政府与高等教育》中,提出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导向的知识生产与转化方式,是一种基于专业化理念的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是一个影响大学及其成员身份定位的文化系统,并从学术资本与新经济的关系、商标和理性的关系、在校大学生和教育市场的关系等方面对学术资本主义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构建了学术资本主义知识(学问)的制度体系。

    二 学术资本主义的成因分析

    (一) 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

    希拉·斯劳特和拉里·莱利斯通过比较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的异同,来说明全球经济的变化。(1)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得到新能源和发明的刺激,能源和发明把生产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地区,后工业的政治经济受到科学知识新进步的刺激,以计算机和电信为动力;(2)工业政治经济是沿着生产的福特主义或装配线模式来组织的,而后工业政治经济适用灵活的小批量或即时生产;(3)工业经济的核心组织单位是托拉斯或寡头垄断的公司,在民族国家范围内经营,后工业经济的核心组织单位是跨国公司,保持着强劲的寡头垄断趋向,在全球范围运作;(4)工业经济条件下,工人没有受到教育,工作经常单调重复,而在后工业政治经济中是灵活的小批量生产,工作经常变化、有趣,且要求大量的知识和决策能力,其生产革新几乎经常依赖于受过大学教育的,通常是具有高等学位的人。

    全球化主要是指跨国的经济活动及其连带的文化及政治变迁。经济全球化同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和竞争的水平相关,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跨越国界的扩张。在全球化的影响之下,工业政治经济正在向知识经济转变,一些国家转变较快,成为赢家,另一些国家则会成为输家。大体来说,日本的兴起以及许多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动摇了21世纪主宰世界贸易的两极贸易关系。20世纪的贸易首先主要由英国主宰,二战后由美国主导。贸易关系呈两极,其中,大多数世界贸易在美国和欧洲之间流动。20世纪70年代,随着老牌工业化国家失去了一些早期工业化以及帝国和新殖民所赋予的优势,世界贸易变得多极化了。

    (二) 国家高等教育与研发政策的推动

    20世纪末的政治经济全球化正在大破过去100年发展起来的大学专业工作模式,学术工作的结构正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而发生改变。由于国家对全球市场份额的竞争加剧了,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制定了国家高等教育与研发政策,这些政策最终重塑了教学科研人员工作以及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国家政策制定者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增长的总比率以及在政府职能间重新分配资金来应对越来越多的对全球市场份额的竞争。一般来说,资金从可以自由支配的项目,也就是非政府公益性的项目上被拿走。再有,在可以自由支配的类别内,资金被重新分配给被认为可能直接有助于技术革新和经济竞争力的项目。这些国家的政策都把研发作为创造国家财富的来源,促进了学术资本主义——由教学科研人员和院校参与的市场和市场性行为。随着高等教育更加紧密地融入市场,教学科研人员和院校逐渐丧失了自主权。由于资助基础研究的惯例被取消以及研发基金更多地投入商业研究,教授逐渐丧失了由好奇心驱动的研究的自由。教学科研人员和院校因政策方针和资源组合的改变而被推向和拉向学术资本主义。总的来说,技术科学领域获得资源份额,而不贴近市场的领域或者为国家的社会福利职能服务的领域丧失资源份额。用教学科研人员的岗位、学生学额以及研究资金来衡量,技术科学领域成为高等教育的增长点。

    为了更加具体地了解全球化对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斯劳特等通过考察英美澳加四个国家自1980年以来的政策发展,包括科学技术政策(研究和研究生水平教育)、入学、课程和财政资助政策(本科生教育)。结果发现,这四个国家在高等教育与后工业政治经济的全球化相交点上都制定了类似的政策。四国的教育政策都转向以牺牲基础研究为代价的学术资本主义的科学和技术政策,转向集中资金于接近市场的科学和技术领域的课程政策,转向削弱学术机构和大学教师的自治的组织政策。

    由此可见,是国家政策在推进学术资本主义。以前由高校自由支配的资金被重新分配给那些被认为有可能直接贡献于技术创新和经济竞争的项目,技术科学领域获得了资源分配,而那些不同市场密切相关的领域。则失去了份额。在招生方面,院校开始为学生名额竞争投标,美国院校为吸引愿意支付

    高额学费的学生的竞争日益加剧。研究和开发被看作是国家财富创造的一个来源,教授的好奇心驱动的研究让位于有前期竞争性的研究、战略研究和目标研究。大学教师和院校日渐失去自治。

    (三) 资源依赖与国家高等教育财政的变化模式的加剧

    国家高等教育与研发政策引起了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模式的变化,作者对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四个国家的中学后教育的资金筹措进行了考察,发现“四国的高等院校似乎普遍地都在改变产生收入的模式,从一般的公共资助方式转向更高的学费、资金与合同、私人捐赠和其他有竞争性的资金来源。”所有的中学后院校都正在接受由于市场和具有市场特点的行为而不断增加的收入,表明学术资本主义的影响远远不仅限于研究型大学。

    温正胞、谢芳芳认为“学术资本主义正是创业型大学组织特性的源泉。学术资本主义是对当代大学与市场新型关系的精辟归纳,是对经济领域的商业文化与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学术文化日趋融合的一种描述。”“学术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现象,它的出现有其必然性。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生存环境的变化与学术资本主义的日渐明显,大学、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促使高等教育系统追求组织上的转型,以便更好地生存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随着各国政府在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旗帜下对高等教育资金资助的减少和将市场机制导入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学者与教授们不得不积极地投入到商业活动中,诸如开设公司、充当企业顾问等,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来完成原来依靠政府资助的研究任务,大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热衷于创业行为。尤其是那些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评价体系中处于不利位置的高等教育机构,更倾向于以机构整体作为一个主体进行创业来实现原来需要政府资助的发展目标,创业型大学则是这种组织转型行动的集中体现。从学术与资本主义的联系来看,在创业型大学出现之前,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市场与企业领域的管理方式与交易术语就已经进入。公共资金投入的削减与市场机制的引入是同步的,资金缺乏推动大学谋求新的资金来源,巨大的潜在市场‘拉’着大学走向资本主义。在政府对待大学的方式越来越接近于政府对待企业方式的时候,大学也越来越像企业一样为‘赚钱’而从事各种研究活动。学术领域与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清晰界限,‘象牙塔’与市场之间泾渭分明的原则,被学术资本主义象征性意义所覆盖,至少变得不那么明显。”

    三 学术资本主义对高等教育(大学)的影响

    希拉·斯劳特和拉里·莱利斯认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来说至少在四个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能够用于像中学后教育这样的可以自由处理的活动经费的紧缩;与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的技术科学和领域日益占据中心位置;跨国公司和与产品开发、革新有关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跨国公司和老牌工业发达国家更多地关注全球知识产权战略。

    洪裕宏认为,学术资本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学由追求真理、提供博雅教育、孕育文明创新的可能性与多样性、与产业界保持距离以及维持相当的自主性转变为“服务站”,提供市场需要的研发。学术研究之目的在强调创新研发,以提升全球在市场上之竞争力;强调高科技的创新应用研究,使得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发现与发明的分野模糊,科技研究同时是科学也是产品。知识与商品之间的界线消失了,知识即商品;与市场有关的研究,其经费有相当比例来自产业界,市场决定研究主题。大学教授研发新的产品,并试图将产品以各种形式卖给产业界。教授在校外组公司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大学的一部分与外面的产业界已没有清楚的界限。过去大学教授的名声主要来自出版重要论文,如今教授的成功主要来自市场的肯定。大学的自主性价值已被破坏,而与外界一般世俗与使用价值勾结;并非所以的研究领域都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也并非所有教授都能从事市场化的研究。能与市场挂钩的教授,其研究经费充裕,设备新颖,廉价博士生劳力充沛,个人收入亦甚丰。这类型的教授不仅个人受益,而且在学校权力结构上占有较有利的位置,也能发挥较大的影响力。反观另一类教授,以文史为多,则穷态毕露,不受重视,在大学权力结构上无发言的地位。这形成了大学校园中的二种文化。

    翁福元认为,学术资本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在于导致高等教育机构向私营部门看齐、向市场趋近、以盈利与绩效为衡量科研人员的表现,导致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失衡与大学管理模式的再造与重组,具体表现为:研究取向上由基础性研究转向应用性研究,经费使用策略上向运用各种商业和资本营运的手段以提高经费使用绩效转变,组织架构上向企业组织模式改变,研究人员行为模式由纯学术研究向利益交换转变,人才培育从博雅教育向技艺训练转变。

    笔者认为,学术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学术的资本化,知识的产业化或商品化,这些对大学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通才还是转才)、科学研究的取向(注重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科研成果转化是政府的行为还是大学的责任)、社会服务的方式(是全方位的、零距离地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还是遵循大学自身逻辑提供独特的服务)等都提出了挑战。其实这些争论归根结底还是关于大学价值是否中立的争论,这些争论一直贯穿着整个大学的发展史,如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只应该“关心四件事情:保存知识和观念、解释知识和观念、最求真理、训练学生以‘继承事业’。”“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流行什么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提倡巴斯德式的社会服务。

    四 结语

    尽管学术资本主义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目前也对此有许多争议。但历史地看,学术资本主义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传统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与深化,是传统的产学研结合的新形式。现实地看,高等教育财政危机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学术资本主义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大学在面对国家财政拨款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为多渠道争取办学经费的无奈选择,凸现了新的历史阶段大学——政府——市场之间的微妙变化,暗示了高等教育(大学)的本质、功能与属性的变化,这应该引起我们教育经济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外大学的实践来看,学术资本主义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从我国的现实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都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高校贷款问题就是具体的表证,正如邬大光教授所说,高校贷款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既成事实”,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负债经营”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我们是否能够通过现阶段高校贷款引发的各种问题,重新思考如何增强高校的投融资能力——市场运作机制和体制,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体系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高校需要建立新的投融资渠道,更需要进行高等教育的机制和制度创新。”也许学术资本主义就是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学术资本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始终坚守大学的核心使命和学术品位,如何在注重应用研究的同时保护基础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应有地位,如何处理好大学的公益性和产业性的关系问题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资本主义学术影响分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