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一抹彩 [《警世通言》的一抹亮彩]

    一抹彩 [《警世通言》的一抹亮彩]

    时间:2019-01-29 05:48:1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本文选取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几部小说中,具有典型性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赏析,点明了她们各自所具有的特点:一往情深、刚烈自尊以及聪慧隐忍。
       读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我于热闹喧嚣的清代社会中,倾听了无数市民的心声。在种种恩怨情仇和悲欢离合的故事中,公子王孙风流儒雅,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商人巨贾挥金如土,大家闺秀斯文娴静,青楼女子亦是聪慧坚毅,各色人物活灵活现,世情百态尽收眼底。然而,在这样一幅清代生活的世情画卷中,让我印象尤深的,还是冯梦龙成功塑造出的几位女性的形象。
       一、一往情深――白娘子
       读《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读到的是一个“情”字,看到的是一个真情真性、痴心不改的女子形象。
       冯梦龙笔下的白娘子,从一出场就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妖的艳丽,许宣抬头望她时,只见她“头戴孝头髻,乌云畔插着些素钗梳,穿一领白绢衫儿,下穿一条细麻布裙”,是一个黑发白衣、清新淡雅的人间女子的形象,她知书达礼,从从容容,许宣一上船,她便“起一点朱唇,露两行碎玉,向前道一个万福”,倒是许宣彷佛是走了神,“慌忙起身答礼”。正是从这第一面起,白娘子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对许宣一见钟情,两人于是谱写出了一曲亦真亦幻、不同寻常的人与妖的恋曲。
       然而白娘子若只是个外表温柔娴静的女子,便少了些个性了,因此,冯梦龙在给了她柔顺的外貌之外,又赋予她一颗勇敢追求幸福的心。在两人的恋情中,从初遇时提出借伞,到让许宣两次来家中取伞,再到主动提亲,白娘子几次三番的创造机会,推动和主导着自己爱情的发展。之后她又一路追随许宣到达了苏州,再到镇江,最后回到杭州家中,对于许宣,白娘子始终是不离不弃、一片痴心的,她对于丈夫的温情甚至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中,她偷来银子供许宣日常使用,她为许宣出谋划策、开设生药铺,她盗来的衣衫“许宣着得不长不短,一似像体裁的”,这些举动都与白娘子“妖”的身份无关,只与她对于许宣的爱有关,在“情”上,白娘子并不逊色于任何一个人间女子。
       可惜的是,虽然白娘子对许宣一往情深,许宣对白娘子却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因此他三番五次的烧符咒、请捉蛇先生,试图验明妻子的身份甚至离开她的身边,对于这些,白娘子虽然心内清楚,却甘愿冒险,不仅不愿意离开许宣,反而忠诚的追随他,从而导致了自己最终的悲剧命运。文末的几个细节尤其让我感动,当法海禅师呵斥白娘子,让她恢复蛇形时,她明明已经多次在众人面前现形,此时面对心爱的人,却不肯失去最后的一点美好形象,不愿意现出蛇形,而在禅师勃然大怒,强迫白娘子回复蛇形后,她的视线也不愿离开此时对于她只有畏惧而没有感情的许宣,她虽已不复为人,却还是用蛇的姿态“兀自昂头看着许宣”。故事的结尾,白娘子和许宣的告别没有眼泪,也没有语言,只有这个默默无语的凝望,但白娘子的“兀自”和“昂头”,既是情深难舍,又是伤心哀求,同样让人心中为之一动。
       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中,相比于许宣的胆小好色、懦弱无谋,白娘子具有更为鲜明生动的特质,她有不同于一般大家闺秀的、妖的泼辣和蛮横的一面,从而比一般的女子显得更为大胆和直露,但同时,白娘子更有美好的人性特质――她热爱生活,对于许宣更是一往情深、至死不悔。在整个故事中,冯梦龙没有将笔墨的重点放在神魔鬼怪上,而是以一个“情”字串联故事、描写和塑造白娘子,为她褪去了蛇皮,而添上了情性,使她的身上交织着因深爱许宣所展现的阴柔之美和执着追寻时不顾一切的刚烈之美,让读者不仅没有感受到白娘子身为蛇妖的阴森可怕,反而被她的诚挚眷恋所感动,为她最后化为白蛇时那无助而又深情的“兀自昂头”而叹息。
       二、刚烈自尊――杜�
       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读到的是一个“烈”字,看到的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为情生,亦为情死的女子形象。
       杜�本身是一个才艺俱佳,聪慧有主见的女子,只可惜误入风尘,沦为了身份低微的青楼女子。不同于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娘子初登场时,仅有的对于衣冠的描写,冯梦龙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开篇便极写杜�的美貌,说她“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堆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更说京城的公子王孙都为她而意乱情迷,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这样一个美貌的传奇女子,却并不风流多情,她因为恋上了李甲而不再接客,见到李甲为她千金散尽而手头愈紧,心中着急,于是用计使得老鸨答应了三百两银子的赎身条件,想要从良,跟着李甲度过余生。
       杜�选择了已经身无分文的李甲作为人生的伴侣,本就表现了她不嫌贫爱富的真情厚意,她酬谢徐、谢几位姐妹,甚至死后都不忘报答柳遇春的赎身之恩,更是她识礼节、重情义的最好诠释。而她说服老鸨让自己赎身,帮助李甲筹措旅费,又为李甲出谋划策让他与父亲修好,更展现出她聪慧过人、有主张有见识的一面,但也许正是因为她太聪明,对于纯粹的爱情太执着,因此她不愿意告知李甲百宝箱的存在,也由此间接导致了整个故事颠覆性的结局。
       杜�赎身后,两人刚过了几天快乐的日子,杜�便发现李甲为了千金而将她转卖给了他人,此时,杜�性格中自尊倔强的一面被展现出来了,冯梦龙在这里连续用了动作、语言和外貌描写,使杜�的种种反应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她对李甲的态度从“抱持公子于怀间,软言抚慰”的温声细语、柔情相劝,转为“放开两手,冷笑一声”,不同于公子“含泪而言”“泪如雨下”,杜�身为一个弱女子,并且是一个被爱人抛弃,当成商品一样卖掉的女子,却连一滴眼泪也没掉,她冷静果断,在安排孙富将千金运到李甲船上后,凛然立于船头,将百宝箱里的东西一件件倾倒于江心,然后抱着百宝箱,愤然投江自尽。
       冯梦龙对于故事情节的设置,其实给杜�留下了很多“生”的选择,她可以拿出百宝箱来哀求李甲,可以跟着孙富离开,甚至可以自己独行,但杜�毫不犹豫的将这些选择一一推翻,她渴望自由,追求美好的爱情,更不愿意失去自己的人格尊严,因此当爱情、自由、尊严都被践踏的时候,她勇敢而又悲壮的选择了死亡,最终“可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腹中。”
       性情之刚烈,其实是造成杜�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但也正是这份刚烈,让我们看到了在柔弱女子身上同样存在着的骨气,也让我们看到了杜�身上不同于寻常女子的美丽和坚持。
       三、聪慧隐忍――赵春儿
       读《赵春儿重旺曹家庄》,读到的是一个“智”字,看到的是一个智慧更胜于男子的贤妻形象。
       故事一开篇,冯梦龙并没有对赵春儿的性情进行直接的叙述,对于她的外貌也只是用了“花娇月艳”“玉润珠明”八个字加以简要的叙述,他描述的重点放在了小官人曹可成身上,说他“专一穿花街,串柳巷,吃月酒,用脂粉钱。真个满面春风,挥金如土,人都唤他作‘曹呆子’”,他先是败光了家财,继而气死了妻子,正是这样一个无可救药的浪荡子,赵春儿最后却将他医活了,这就从侧面表现了赵春儿的智慧。
       在故事的发展中,赵春儿之“智”始终作为一条线索隐匿在情节之后,经过反复的阅读,可以发现她的“智”实际上体现在四处:首先是在曹可成向她求婚时,赵春儿就对他说:“此事我非不愿,只怕你还想娶大娘!”使得曹可成心甘情愿的对天发誓不会再娶正配,因此确保了日后曹可成升官发财之时,自己不可取代的正妻的地位。其次,是在曹可成将赵春儿带来的财产挥霍一空,无法谋生时,赵春儿又为他分析形势、出谋划策,说:“你也曾读书识字,这里村前村后少个训蒙先生,坟堂屋里又空着,何不聚集几个村童教学,得些学俸,好盘用。”让无所事是的曹可成当了教书先生,十五年间,两人的日子虽是穷苦,却勉强能够维持温饱。再次,也是赵春儿最富有智慧之处,是她知道曹可成本性难移、苦劝无用,于是将大笔金银藏于地下,却能够不动声色,兀自吃素纺纱过了十五年清贫的日子,最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曹可成这个终日只知挥霍的纨绔子弟,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将金银取出,助曹可成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从此过上了大富大贵的生活。在赵春儿让曹可成挖出金银这一部分,最有意思的还是一段小细节,春儿让曹可成先去取文书,曹可成想尽办法拿到文书,兴冲冲的跑回家后,却 “只见浑家依旧坐在房里绩麻,光景甚是凄凉”,因此心里一凉。其实,春儿此时明明是有金银的,但在曹可成回家前却不急于取出,目的就是考验曹可成,看他能否拿到文书,而等到曹可成将文书放在春儿面前时,春儿也只是先让他挖出小瓷坛,等到曹可成将小瓷坛的东西典当了回家来,春儿“见分毫不曾苟且,心下甚喜”,这才让曹可成再锄出了一个内藏千金的大瓷坛。这三番五次的试探,充分证明了春儿的心智,出于对丈夫的了解,她担心曹可成依然会不务正业,将金银挥霍在不该花的地方,由此便设计了这一条谨慎而缜密的计策,尽想到用自己布衣粗食、日夜纺纱的行动来感化曹可成,,使他最终浪子回头,改掉了公子哥的恶习。而赵春儿的最后一“智”,则在于她懂得知足,不过分贪婪。在曹可成官至六品大夫后,赵春儿劝他激流勇退,衣锦还乡,这样既能免于贪腐被抓的噩运,也能够回乡买房置地,振兴曹家庄,从而使故事迎来了完满的结局,二十年后,曹家庄成为了宦门巨室,再现了从前的兴旺景象。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赵春儿的聪慧和隐忍佩服不已,不得不也像冯梦龙在小说的开篇时那样,感叹一句:“有志妇人,胜如男子!”
       与同时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以男性为绝对主角、以女性为绿叶的小说不同,冯梦龙将视角深入到平凡家庭日常生活中,体会着市民女子的悲欢情绪,用一支妙笔在《警世通言》中塑造出了许多富有特点的女性形象。通过诗词的点染,情节的发展,语言、心理、动作的细致刻画,冯梦龙使这些女性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她们或是温柔含蓄,才貌俱佳,或是敢爱敢恨,富于抗争精神,努力的追求幸福的生活。正是这些女子成为了小说中最亮丽的色彩和绝对的主角,让我们随之喜,随之悲,为之感动,为之叹息。
      
       参考文献:
       [1]郭丽萍,郭丽冰.两极女性形象在“三言”中的融合[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
       [2]张恒海.试论《警世通言》爱情悲剧小说的审美特征[J].社会科学辑刊,1987(06).
       [3]李丽丹.从“色诱”到“殉情”――冯梦龙对《白蛇传》的情节与主题思想发展的贡献[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作者简介:梁书�(1989.08-),广西南宁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相关热词搜索:警世一抹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