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民间美术剪纸 [浅析武汉地区民间美术――剪纸\木版年画之特色]

    民间美术剪纸 [浅析武汉地区民间美术――剪纸\木版年画之特色]

    时间:2019-01-30 05:44:2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其中蕴含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但不同的风俗习惯,地域特征和不同的文化积淀就形成了各地所独有的艺术风格,武汉因所处的地域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并具有深厚的楚文化积淀,使武汉的民间美术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天地。
       民间美术是一种“母性”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根之所在。民间美术在文化上的价值,主要是在精神上所表达出来的纯真感情它既体现着人民大众所追求的理想,也凝聚成相应的形式。譬如民间美术中大量表现出的“福、禄、寿、喜、财”,以及吉庆、平安、如意、和合等,在今天的群众心理是更加强化了。它所体现的是人间的“真、善、美”。民间美术的功能和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生活的真实需要而创造,旨在追求美满的生活,抒发美好的理想,表达内心的向往与祈愿。民间美术的美来自于生活的真,这种真具体化为情的表现形式。情是创造的动力、美的形式源泉。
       张道一先生在论述民间美术时曾指出:“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其中蕴含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基础。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的过去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它的现在是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是民族艺术的活的传统。它以自发性而产生,以自娱性而存在,以真情质朴的淳美深厚而见长。”
       两千多年前,湖北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活动中心,孕育了包括编钟漆器,丝织艺术在内的璀璨夺目的楚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湖北民间美术受其影响,保留着想象浪漫、情感奔放、造型奇异的显著特点。
       木版年画从宋至清,全国各省几乎都有作坊出品,湖北木版年画虽不及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广东佛山的产品那样闻名遐迩,但其历史地位及影响不可忽视,无论绘画,刻工,印刷还是题材形式都具有很高的技艺水平。微缩家具夺天工,剪纸内画皆精美,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民间艺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历史悠久、传承有序的武汉民间美术不仅有一批优秀传人被命名为民间艺术家,而且有了各自的绝活和代表作品。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扶植与组织下,他们纷纷走出国门,作为武汉市民间美术的代表,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设计与文化
       (一)文化心理特征
       文化是多样的,文化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共同的观念和习俗构成了文化。文化影响某一人群总体的行为、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文化心理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下人的集体意识和行为。
       文化心理有一些社会性特征。1、文化不是个体的特征,而是群体的特征。虽然在这个群体中存在个体行为上的种种差异,但是群体的某些共同特征表现为文化。2、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一旦文化形态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3、文化是发展的。文化通过自身的扬弃、批判、继承、融合而缓慢地发展、变化。因此,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特征是由文化影响造成的。如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往今来的中国艺术家主张师法自然以至师心,便是道家思想的力量。明式家具历来被众多文人士大夫、权贵等人所喜好,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为明式家具的造型简洁、挺拔、圆润俊秀。二为明式家具充满大自然韵味,能够体现大自然的本质美。如果称儒家思想为明式家具外在形态的话,那么道家思想则是明式家具的内在精神气韵。正是这两点的相互渗透、互补,才形成了明式家具的风格形态。因此,特定时期特定地点形成了武汉人特有的文化心理,而这反过来恰恰促成了武汉特有的民间美术特色的形成。
       (二)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设计心理学对文化的理解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以便考察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设计具有一些基本特征:
       1.地域特征。美国设计的大气、日本设计的精巧、德国设计的严谨、意大利设计的浪漫、丹麦设计的自然,不同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生活方式孕育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武汉市,以长江、汉水分开来的三个城镇,武昌、汉阳、汉口,每一个城镇的规模就相当于外省的一个省会。三镇合一,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渡汉水跨长江,整个城区铺开来在江汉平原上浩大恢宏。三城之中,武昌、汉阳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就已经很有名了。汉口历史最短,但也始建于明朝中期,清中叶形成长江中下游商业重镇。 “江汉汇通”,不仅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更是人文意义上的汇聚通达、汇通衔远;武汉的地域文化特点决定了武汉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的特点。武汉的地域文化构成十分复杂,明朝时的汉口是当时天下闻名的商业重镇,汇集了南来北往的客商。大量的人口开始涌入汉口。武汉的城市得到最初的发展。人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起源的最大要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孕育了不同的设计文化。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由于不同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普遍差异,各地域的文化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使武汉的设计既具有了南方的柔媚,又有北方的粗犷。
       “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不同的风俗习惯使取材于各地物产的民间美术显现出浓烈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天地。
       2.文化特征。武汉独特的地理区位,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它的地域文化在世代传承、潜移的过程中,广吸博纳,融百家之长而形成“江汉汇通、楚风汉韵、兼容并包”的汉派文化特色。“楚风汉韵”,既展示先秦文明对武汉文化的影响和积淀,也揭示出汉唐遗风乃至辛亥精神的雄强奋发、敢为人先的遗承和光大;“兼容并包”,道出地理生态与人文传承共同孕育的文化个性:开襟博纳、开放畅达、开明睿智。作为“九省总汇之通衢”的武汉,可谓群贤毕至、才俊荟萃。武汉人文历史的建构与武汉发展的现实是紧密相关的。
       楚文化艺术涉及面极广,内涵极其丰富。从出土的楚文物来看,突出地反映造型、纹饰、色彩方面。这给了后人许多启示。湖北地处楚文化的腹地,其民间美术深受楚文化影响。楚人有崇凤尚赤的习俗,故湖北民间美术品中,不论是木雕、石雕,还是刺绣、剪纸,处处都有凤凰的影子:有的若锦鸡,有的似山雀,有的似雄鹰,有的像孔雀。姿态潇洒活泼。
       二、武汉民间美术
       得江湖孕育和滋养的武汉,自古就是文化昌盛、名家辈出之地。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在盘龙城开启了城市文明之门,熔炼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于一炉,创造了向心于中原又独具地方特色的辉煌的青铜文化。春秋时期,子期、伯牙在月湖之畔“高山流水觅知音”,传为千古佳话。唐朝,黄鹤楼成为武汉的文化标志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写下了灿若星河的诗篇。明末清初,商贸繁盛的汉口一跃成为“四大名镇”之一。近代,汉口开埠后,张之洞在武汉开风气之先,办实业,兴教育,使武汉后来居上,成为工商发达、文化兴盛的大都会,南北文化交汇、中西文明交融,使武汉的文化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深厚的文化积淀也造就了大批文化名人。艺人不断迁入,雕花剪纸日趋繁荣。1935年“汉口雕花剪纸职业工会”成立,群众性的剪纸创作活动蓬勃发展。且创作了大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形成了许多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品种。如:汉锈、武汉剪纸、武汉泥塑、面塑、蔑扎风筝、黄陂木版年画等。特别是在剪纸和木版年画方面成绩更加突出。    (一)武汉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湖北雕花剪纸则从南北朝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流传至今。武汉剪纸从工艺制作特点来说应是湖北武汉刻纸或湖北武汉雕花剪纸。它源远流长,孕育于精彩绝伦的楚文化沃土,承“镂金作胜”、“剪彩为人”之古荆民俗造就了众多剪纸艺人,他们以刀剪代笔,剪刻并施,创造了湖北武汉雕花剪纸艺术。
       武汉剪纸作品刀随人意、形出于刀,运转自如,不露锋芒;形态生动,神情逼真,代表了汉派剪纸的风格。武汉的雕花艺人蒋在谱,是鄂地雕花剪纸艺人中的佼佼者,也是鄂地剪纸承上启下的人物。他从艺五十余年,功底深厚,技艺娴熟,作品多次出国参展,并远销海外,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上世纪70年代,武汉先后出现了盛国胜、何红一、沈松柏、刘士标、骆清霞等一批剪纸高手,剪纸工艺遍及三镇。
       武汉剪纸(包括新洲剪纸)有历史渊源,使用剪刀、雕刀讲究,纸质细腻,剪、雕刻的艺术效果能登大雅之堂,老百姓喜欢。它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又结合各个不同时代(时期)的习俗,欣赏习惯等均有不同的出新,并在不断前进和繁荣之中。武汉剪纸有以下鲜明的特点:造型上十分生动奇异,地域特色鲜明,俊秀、纤细隽永。
       (二)黄陂木版年画
       我国民间的木版年画起源很早,张贴年画成为新岁之首的重要活动之一。既寓吉祥之意,也是装饰生活环境。北宋时期,每到春节临近。卞京城里到处印卖门神、财神、纸马之类。中国民间年画的分布十分广泛,各地年画随各有特色,同时又相互影响、渗透、交融。有着共同特征,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绘画思想和审美观念,展示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而并非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
       武汉历史上作为湖北木版年画的重要生产,转销地。大约始于咸丰年间。黄陂木兰山是湖北省有名的宗教胜境,数百年来,除沿袭宗教祭祀活动外。其间商品交易,民俗文化活动成了传统的木兰山庙会,木版年画分布于区北长轩岭镇张都桥村、周家畈、红耕村、罗汉街傅家大湾、易家湾、宁家店、杨保益湾一带30多个自然湾村,方圆约10平方公里区域。印刷作坊由2-3人到数10人不等,也有一湾数家作坊。木板年画工艺最早由长岭镇彭家畈村民于明洪武年间从江西过籍时带来。起于永乐12年(1414年)至今有590多年的历史,13世传至周汉章(清乾隆年间)时最为兴旺,在当地一带18湾中最为盛行,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
       黄陂木板年画为民间画匠、雕刻匠、印刷匠纯手工工艺制品,作品产生于一匠多艺制作或多匠操作而成的简易家庭作坊。主要表现形式有门画、中堂画、连环画、吊屏画、屏风画、单幅画,有黑白、三彩、五彩套色不等色彩:多采用黑色、这与楚人喜巫的爱好有关。如下图,内容主要反映历年、民间故事、山川风貌、神仙佛像等。代表作:《秦琼、尉迟恭门神像》、《木兰山万古长新胜境图》、《二十四孝图》、《黎元洪攻打汉阳》、《大清国地图》、《福、禄、寿喜图》等。 黄陂木版年画制作简单、快捷,因其价廉物美而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但目前尚存的民间木板年画的绘画、雕刻、印刷艺人都年事已高,其生产技艺濒临失传,希望尽快得到传承。
       武汉地区的剪纸、木版年画有着辽阔的生存发展的土地,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既有着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又有着充满希望的未来,作为源,它将如无尽的宝库一般,成为其它艺术发展成长的土壤;作为流,它在生活的创造中将会继续勃发出独有的生命力,成为大千艺术世界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砚祖.造物之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汤晓华(1972.8-),男,湖北咸宁人,湖北省咸宁学院艺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木版年画武汉剪纸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