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刻不容缓 加强团的基层建设刻不容缓

    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刻不容缓 加强团的基层建设刻不容缓

    时间:2019-01-30 05:45:2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无形文化遗产,也就是国际上所说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间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及其他文化艺术。近年来这些民间文化遗产有的已经迅速地消失了,如世界上唯一女性文字濒临灭绝,宫廷绝活“扛箱会”传人仅存一位,面临失传危机。我们泰州市海陵区的海陵古乐、泰州干丝制作技艺、许氏骨科传统医术等非遗项目也面临失传危机。这些屡见不鲜的事例无不警示着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
      据调查,我区现存的民间文化遗产主要有海陵古乐、泰州干丝制作技艺、许氏骨科传统医术。近年来这些民间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表演市场一直在缩小,许多民间风俗已经悄然隐退。长期以来,海陵古乐对丰富泰州人民的文化生活起过一定的作用,像武术称“国术”一样,民间音乐亦称为“国乐”,从事“国乐”的专业乐工又俗称“吹手”、“吹鼓手”(据记载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曾当过吹鼓手)。在录音、电台、电视、影碟、卡拉OK等音像发明之前那漫长的历史年代里,民间传统音乐应该说是社会文化(音乐)生活中的一套“大餐”,它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小到自娱自乐、文人雅集、堂会“派对”,大到婚丧嫁娶、游行集会、祭祀迎神。但如今,传统的海陵古乐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海陵古乐的演出市场近几十年来一直在缩小。一些老艺人相继过世,剩下的也年事已高,很少继续从事这门技艺,年轻人也都不愿传承,致使海陵古乐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
      泰州干丝,又称泰州五味干丝,是泰州传统的风味小吃,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地方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泰州的茶面馆即开始用豆腐干做烫干丝。清袁牧在《随园食单》中记载有“将豆腐干切丝极细,以虾籽、虾油(酱油)拌之。”干丝,就是用大白豆腐干切成的细丝,它的制作选料讲究,做工精细,切、烫、挤、配料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制作豆腐干选用黄豆是以下河地区纯大豆为主,豆腐干一般厚2.7cm,首先将豆腐干切开,切者要先用刀横着削成厚薄均匀的20多层,这种横削的功夫泰州人称之为“飘”,飘成的干丝长短一律、粗细均匀,再斜铺切成丝,真可谓薄如纸、细如丝。但是由于制作干丝的原料成本不断上涨,黄豆品种异化且受到污染,加上机械化切干丝的粗糙,各种配料的简化速成,急功近利的商业化趋势加剧,特别是“烫”干丝的大师傅日益减少,泰州干丝制作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过去泰州人引以为豪的特色早点已经沦为泰州人难于出口的心痛。
      是什么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消失的厄运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在于观念问题。许多人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必然淘汰那些传统落后的东西,利用这些东西玩一下、搞一下旅游可以,抢救保护就没有必要了。而有的也只是停留在“保留”的初级层面,对于如何传承,却很少有人再去考虑了。其次是技艺传承后继无人。艺人们年事已高,不能继续从事技艺活动,而年轻人都不愿传承,致使民间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状况。第三是专业人才缺乏。研究文化保护的专门人才奇缺,后续人才更是青黄不接,无人研究自然也就无人重视。因此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从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来看,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长效保护工作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为指导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市、区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将其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文化部门担当保护工作的主要职责,发展和改革财政、公安、民族与宗教、经贸、规划建设、教育、旅游、体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通力合作,履行保护工作职责。
      要建立民俗和民间文化保护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组织专人对民俗和民间文化进行普查、收集、整理,并建立地域性民俗和民间文化资料库,加强民俗和民间文化市场管理。大力开展民俗和民间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团体、民间协会及个人多方筹资,扩大保护经费来源,形成一个全社会都关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确保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二、通过生产性保护促进非遗传承与发展
      生产性保护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生产过程得到活态保护和发展。特别是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种类在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会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核心技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传承,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可持续传承的动力,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前年春节期间,文化部组织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项目进京现场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安徽徽墨一个多星期卖了60万元。去年10月,我们推荐我市面塑传承人王洪祥到澳门卢家大屋进行面塑现场展示,20多天卖出2万多元,台湾台南文化局长要求他今年到台湾现场展示,费用全包,可见非遗产品受欢迎的程度。
      三、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国家鼓励和支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比如旅游业,同时明确规定对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单位予以扶持,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比如溱潼会船姜堰市以国家级文化空间类非遗项目“清明节・溱潼会船”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业,2010年全年,姜堰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全市旅游产业呈现出高位运行的良好势头。现在,一个以溱潼会船为核心,以溱潼古镇和溱湖风景区为支撑,以会船文化涵盖区域为依托的“溱潼会船”民俗旅游文化圈格局已经形成。一个会船,展示的是民俗风情;一个古镇,展示的是历史文化;一个湿地,展示的是自然生态。溱湖风景区还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蜚声海内外。最大限度地放大和利用了溱潼会船“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这一金字招牌的资源优势,使姜堰乃至泰州文化旅游业有了迅猛发展。
      四、完善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培训是关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活态形式传承的文化遗产,主要依靠传承人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因此,传承人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我们要留住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就要致力于培养各民族的乡土文化传人,并以多样化的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要培养一批民间文化精英。一个民族的传统知识体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都离不开具体的传人来进行薪火相传。从一个民族的价值论而言,它与基于现代学校教育而形成的民族知识分子相比,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所以有必要建立相关的激励文化发展机制,对各种掌握不同技术的传承人给予荣誉称号,让其发挥传承文化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下一代。
      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他们开展传习活动。近年来,国家对改善传承人的工作环境,为生活困难的传承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做出了积极努力。对传承人给予了资金支持,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资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000元,今年起,又增加到10000元。我们江苏省对省级传承人每人每年给予4000元经费资助,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传承人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国有国家级传承人1488名,省级传承人6332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鲜活的文化,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拯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有关文化方面的第二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将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它将党中央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将各级政府部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上升为法律责任,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近年来江苏省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海陵区政府也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机构、专家机构和工作机构,拨付专项经费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建立申报、传承人命名等工作,非遗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我们将在对已有的线索挖掘保护中,集思广益,深入调查,搜集更多的有价值的项目加以规划保护,以进一步促进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海陵区文化馆)

    相关热词搜索:承保刻不容缓遗传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