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浅谈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

    浅谈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

    时间:2019-02-04 05:37: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著名哲学家彼得・辛格在《动物解放》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动物解放论,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扩展到人之外的动物。本文在伦理学的角度从两个方面剖析了辛格动物解放论,分析了对待有益和"有害"动物的问题,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提出要倡导全民动物伦理观。
      关键词:彼得・辛格;动物解放;功利主义;全民动物伦理观
      
      美国著名哲学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1946-)是国际生命伦理学会的创始人和首任主席、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伦理学家"。"辛格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但也是一位现实关怀极强的哲学家。数十年来,他致力于消除世界贫困、保护环境、提高动物的生存条件、促成安乐死的合法化,他甚至曾以绿党成员身份竞选澳大利亚参议员。"他的著作甚丰,1975 年出版的《动物解放》一书,被誉为"动物保护运动的圣经"、"生命伦理学的经典之作"、"素食主义的宣言"。这本书中的核心是把道德关怀的对象直接扩展到动物身上,让动物拥有道德地位,以此从外部、强制性地限制人对动物的伤害行为。
      一、辛格关于动物解放的论证
      (一)功利主义是以彼得・辛格为代表的动物解放轮的哲学基础
      作为当时颇具影响的伦理流派,功利主义的创始人杰罗米・边沁认为苦乐悲情是道德的基础,所谓善便是快乐或幸福,所谓恶便是痛苦。他把这一功利主义的原则由人类推及到了动物,认为一些非人类的动物是有感觉的生物,能体验到苦与乐,因此应得到人类在道德上对它们的关注。边沁指出:"问题不在于,动物能推理吗?更不在于,它们能谈话吗?而在于,它们能遭受痛苦吗?"他反对把推理或说话的能力当作在道德上区别对待人与其他生命形式的根据,坚持动物的需要和利益也应纳入到人的道德考虑之中,并作为判定行为善恶的根据。他说"皮肤的黑色不是一个人遭受暴君任意折磨的理由,同样,腿的数量、皮肤上的绒毛或脊骨终点的位置也不是使有感觉存在物遭受同样折磨的理由."
      辛格在动物解放论中从道德理论的"基本前提",即"基本的道德基本准则"出发开始论证,认为所有的利益都应当给予公平的考虑。同意边沁的对认为动物权利"毫无意义"的批驳,或者至少认为那是一种简约式的讨论道德保护的方法。在他看来,忍受(及享受)能力即是全部的说一个生物有权益所需要的东西。
      (二)辛格用"知觉"(sentience)来表达忍受或体验快乐的能力
      知觉是拥有利益的必要条件。一个无知觉的物体无所谓利益,比如石头。辛格也相信,知觉是拥有利益的充分条件。有知觉的生物至少有其最小的利益,也即不忍受痛苦的利益。由于任何也只有有知觉的生物才有利益,任何也只有有知觉的生物才有道德身份,我们就应当用平等的道德观去对待所有有知觉的生物,这不是说我们不必区分人类和其他生物,人类是有别于其他生物,他们有不同的利益。"在马屁股上猛击一掌"对马来说,那只是很小的痛感,不是很不道德,但这并不是说公平对待的原则,可以在小孩脸上来同样重的一巴掌。马屁股结实宽阔,满是肌肉与脂肪,而小孩子的脸小而嫩。与动物相比,人类特定的心理承受力或许对一定的行为会有不同的痛苦程度,拥有复杂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复杂的情感状态的人就应拥有更多的利益,但最重要的是忍受能力和痛苦程度确定了具体的道德要求。
      二、人类对待动物的伦理问题
      (一)对待"有益"的动物
      要利用动物,就必须与动物沟通,早期与动物的沟通的最基本方式就是驯化,早期的驯化局限于把野生动物变成可以被人类繁殖和饲养的动物,以满足人类持续"食"与"用"的目的。后来人类驯化动物,就不仅仅限于此了,还有供人玩乐等精神满足的目的,比较典型的就是,驯化动物使其成为马戏团的"主角",在家饲养宠物。
      积极善待动物,解放动物,直接关系到动物产品的质量。研究发现,在野蛮运输、屠宰动物过程当中,动物身体的应激反应会分泌很多激素,导致动物产品里可能含有对人的健康有害的成分,危及人类的食品安全。善待动物,也关系到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采用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养殖场里动物密度太高,动物失去了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天地,降低了抗病能力,一旦发生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时,受害的不仅是成千上万的禽畜,同时威胁到的还有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安全。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等事件使我们认识到解放动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重视解放动物,把动物作为道德关爱的主体,有利于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
      (二)对待"有害"的动物
      在动物世界中,也确实有一些动物令人厌恶,如偷吃粮食的老鼠、吸人鲜血的蚊子、传染疾病的苍蝇等。这些动物被我们称之为"有害"的动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对待其他生物那样对待他们?似乎任何形式的生命存在,只要存在可持续,就有其生态合理性。物种间的生存竞争是普遍发生的现象,能在自然选择下活下来的物种是有理由存活的物种。在人类生活范围内,老鼠、蚊、蝇、蟑螂与人类的关系,是物种层次的关系,生存斗争法则起着主导作用,人类采取各种方法限制它们种群的繁衍和扩张,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生存的需要。
      因此,人类对待这些"有害"动物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后果:一是要避免用剧毒,直接毒杀这些动物,因为这些动物总是有抗药性变异种产生,或多或少地经过环境传染给人类,从而造成人类新疾病。二是完全没有,或这些"有害"动物绝迹于人类环境,同时也潜在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因素。联想到新装修的房子,里面没有这些"有害"动物的存在,此时就要考虑这样的房子,是否存在建筑材料的放射性、装修的化学胶粘剂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方面的问题,是否严重危害生命的存在。因为不适合"有害"生物的存在的,人类也有可能不适合在这样的环境生存。在新装修的房子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患上急性白血病的事例是越来越多了。
      三、积极倡导全民动物伦理观
      (一)人类的生存利益高于非人类的非生存利益
      坚持动物解放,并不意味着把动物完全等同于人类。人类不能凌驾于动物之上,动物也不能凌驾于人类之上,否则都是不平等的表现。关爱自然界的人性并不排斥人类通过自然界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它保证着人类既不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也不被自然界所奴役。[10]在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等的关系上,我们当从人的本性(关爱生命、善待生命) 出发,建立与自然以及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等互利共生、和谐相处的关系。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地球生物链上的有机一环,具有维持生存并谋求发展的需要。人类有把动物作为衣食来源的权利,这与人类的自然属性是相适应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不能轻易剥夺。如为了治病救人,利用一些动物和植物作为药材,但是这里有个问题非常关键,那就是,此类药材不能是濒危物种。况且,人类对于动物的利用和动物福利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如果动物福利过高,会给生产者或者动物的主人带来过分负担,造成浪费。澳大利亚就曾因袋鼠的保护过度导致泛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不得不采取捕杀措施。
      (二)人类可以利用一切非人类生物和自然环境
      当人类需要利用非人类生物和自然环境时,应把对非人类生物和自然环境的侵害限定在最低限度。这就要求人们尊重非人类生物和自然环境、不能滥捕动物、不野蛮屠宰动物,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不仅增加了生产加工成本,还要求人们抑制自己猎奇的消费欲望,这是对人类的利益的限制,但是人类不能以人的近期利益至上,也不能以少数人的利益为上,而是以人类长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是只要符合人类当前利益的就是允许的,要求统筹人类与非人类生物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12]
      (三) 非人类的生存利益高于人类的非生存利益
      首先,尽管我们事实上可以得到我们想吃的所有家畜之肉,但是许多人还是喜爱食用野味,如野鸭、野鹿、野鹌鹑和野鸡等野生动物的肉,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其次,许多人喜欢使用各种野生动物皮制作服装、鞋子、靴子、手提包、地板铺件和墙壁饰品。尽管所有这些用品均可用合成材料或家畜皮制作,但较为珍奇的野生动物皮,往往显得更为美丽,更为稀罕,也更为值钱。
      所有动物似乎都在以某种方式为大自然的平衡和天然食物链做出贡献。我们未必清楚地认识到一切生物是如何适应自然的总体布局的,但我们应当小心谨慎,也没必要打破这种平衡。让自然循其天道而令部分物种灭绝是一回事,但每当人类而非自然明显地成为物种遭难或灭绝的原因之时,我们即应停止或少做些自己正在做的事,从而不再给自然及在其中栖居的动物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顾肃.向你推荐[C]//彼得・辛格.实践伦理学.刘莘,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2]郭兆红,王国聘.彼得・辛格的素食主义思想述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79.
      [3]林红梅.动物解放论与以往动物保护主义之比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4):102.
      [4]邱仁宗.国外自然科学哲学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相关热词搜索:彼得浅谈解放动物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