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曹雪芹即万斯同_曹雪芹

    曹雪芹即万斯同_曹雪芹

    时间:2019-02-14 05:28:3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灯谜中暗指作者就是万斯同   《石头记》(《红楼梦》)第五十回中,李纨三姐妹猜“春灯谜”:   李纨因笑向众人道:“让他自己想去,咱们且说话儿。昨儿老太太只叫作灯谜,回家和绮几纹儿睡不着,我就编了两个‘四书’的。他两个每人也编了两个。”众人听了,都笑道:“这倒该作的。先说了,我们猜猜。”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李纨笑道:“再想。”黛玉笑道:“哦,是了。是‘虽善无征’。”众人都笑道:“这句是了。”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云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李纨笑道:“这难为你猜。纹儿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问道:“可是山涛?”李纹笑道:“是。”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
      文中共有四个谜语,串起来后又构成另外一个谜语。这个连环谜语,道出了《石头记》作者的莫大秘密。
      1、谜面: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谜底:虽善无征。
      此谜意为,观音虽然至善,但没有“世家”、“传”,无从征考。“世家”,《史记》中用以记载王侯家世的一种传记。因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故称世家。“征”,证明,验证。
      2、谜面:一池青草草何名?谜底:蒲芦。
      “蒲芦”出自《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日: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芦也。”郑玄注日:“蒲芦,蜾赢(guǒ luǒ),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螟蛉,桑虫也。蒲芦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芦之于桑虫也”。蜾赢(蒲芦、土蜂)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以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沈括《梦溪笔谈》:“蒲芦,说者以为蜾赢,疑不然。蒲芦,即蒲、苇耳。故日:‘人道敏政,地道敏艺’。夫政犹蒲芦也,人之为政,犹地之艺蒲苇,遂之而已,亦行其所无事也。”“蒲芦”既指蜂,又指蒲苇。
      3、谜面: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谜底:山涛。
      谜面出自苏洵“冷香联句”: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此谜隐着一个“涔(cén)”字。“岑”指小而高的山。所谓“水向石边流出冷”,意指“涔”字之“水”从“石”(山)边流出一个“�(gàn)”字,“涔”字则因此被分拆为“山”和“�”两字。“�”同“淦(gàn)”,是河工术语,指起伏很大的激浪。所以“山�”即“山涛”。
      “山涛”即“山�”,“山泠”亦“石�”。谜面“水向石边流出冷”即“水向石边流出�(淦)”,意思为:水向着“石”字之边从“�”字流出;“向”,向着,朝着。“石”字之边即“石”字上面的一横一撇,可称之为“石”字之“头”,但“�”字之“水”要从“石”字之“头”流出,只有将“石”字之“头”冲开才有可能。这样在“�”字之“水”流出后,“石”字便被分拆为“石”之“头”和“石”之“口”。而“石�”二字则变为三个部分,即“石”之“头”、“石”之“口”、“�”之“今”。而“石”之“口”和“�”之“今”又可以组成一个“吟”字(或“�”,吟之本字)。所以在“�”字之“水”流出后,“石�”二字实际上变为了两个部分,即“石”之“头”和“吟”,即“石头吟”,亦即《石头记》,这就是此谜之谜底。“吟”,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如《秦妇吟》;“记”,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4、谜面:萤。谜底:花。
      萤在夏季多就水草产卵,化蛹成长,古人误以为萤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来。《礼记・月令・季夏》:“腐草为萤。”故黛玉道:“‘萤’可不是草化的?”“草化”为“花”字之分拆。
      此谜中之所谓“萤”,又指第3个谜语中的“吟”,即“石头吟”之“吟”。所谓“草化”之“草”,又指第2个谜语中的“蒲芦”。所以,“草化萤”即“蒲芦化吟”。
      “蒲芦”既指蒲苇,又指蜂,而“蜂”又名“万”。《说文》:“万,虫也。”《埤雅》:“蜂一名万。盖蜂类众多,动以万计。”《字汇》:“万,蜂也,今借作数。”《正字通》:“万,蜂王也。”
      “蜂”即“万”,“万”即指万斯同,所以“蒲芦化吟”即“万化吟”,意指万斯同像蒲芦“化桑虫之子为己子”一样,将“明史”化为了“石头吟”,即《石头记》。“万斯同”即“万与此相同”之意;“斯”,此也;“同”,一样,没有差异。所以,《石头记》作者即万斯同。
      这个连环谜语之谜底为:观音虽然至善,但没有“世家”、“传”可以征考;石头虽蠢,却有万斯同像蒲芦“化桑虫之子为己子”一样为其作《石头记》。
      将《明史》改写成《石头记》
      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家。其先祖万斌从朱元璋起兵,大明建国时因功授武略将军,赐封世袭将军。自万斌始,万氏家族凡九代男儿皆有一人为世袭武官;凡九代妇女皆有一人敕封为“夫人”或“恭人”。从万斌之子万钟开始,“赐第于鄞”,万氏便世代居住在宁波城内,成为宁波望族,一直延续到明末,是明朝历史大事的当事人或见证人。
      万斯同师从黄宗羲,受其师影响,放弃“古文词诗歌”之学转向“经国有用之学”,后研读《明实录》,决心专攻有明一代历史。
      康熙十八年(1679)九月,万斯同与侄子万言受《明史》监修官昆山徐元文之邀,抵京修《明史》。他向徐元文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不署衙”(不到清廷衙门上班),二是“不受俸”(不领清廷俸禄)。他私下表示:“吾此行无他志,显亲扬名非吾愿也,但愿纂成一代之史,可藉手以报先朝矣!”万斯同的主要工作是在其他史官草拟史稿的基础上,协助监修徐元文等对其进行审订、刊改、补充和通纂,充当实际上的“主编”。康熙廿九年(1690),主持修史的昆山“二徐”(徐乾学、徐元文)因党争离京回籍,万斯同应《明史》监修官张玉书和诸总裁之请继续留京修史。康熙三十三年(1694),《明史》原总裁王鸿绪奉诏回京,以原职重领史局之事。
      万斯同先后编写和审定两种明史稿,各有三百和四百多卷。虽然《明史》最终定稿于乾隆初年,但可以说《明史》的初稿,在万斯同时代已基本上完成。据钱大昕《万先生斯同传》云:“乾隆初,大学士张公廷玉等奉诏刊定《明史》,以王公鸿绪《史稿》为本而增损之,王氏稿本大半出先生手也。”
      清初修《明史》,清廷对于明朝历史的断限原则意在崇祯一朝,而南明福王、唐 王、鲁王和桂王的历史,最多不过如史馆之请勉强附在崇祯《本纪》之后。这样一来,不但整个明朝历史有失完整,而且南明时期无数忠臣义士可歌可泣的事迹也将付诸东流。对于以世代忠节著称的万氏家族的子孙,对于亲身经历过南明历史的明史专家来说,这当然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万斯同逐渐明白,要靠官修《明史》来全面、公正地记载大明王朝的历史是不现实的。于是他开始私撰《明史》,以补正官修《明史》之不足。据杨宾记载,昆山“二徐”走后,“(万斯同)卒留三年。启、祯两朝《列传》竟。又私撰宏光、监国、隆武、永历四朝《纪》、《传》,未成而病作,遂殁。”杨无咎后来根据万斯同之子提供的材料为他作《墓志铭》,也明确肯定这一事实说:
      “惟国史《列传》有以直笔,恐触时讳,乃别构一书,凡崇祯后监国功臣成削而不书。”(朱端强《布衣史官――万斯同》)
      万斯同曾“别构一书”,私撰《明史》。我据此推断,万斯同在修纂《明史》的同时,还将清廷所忌讳之“明史”改写成了《石头记》,以作为官修《明史》之补正。从两件事可略窥端倪。
      1、“未了之事”。康熙三十七年(1698)春,万斯同南还故里,本想说服黄百家(黄宗羲之子)北上修史,但黄百家以整理父亲遗著为由婉拒。非但如此,黄百家还反劝万斯同留下和他共同私修一部《明史》。临行,万斯同在黄百家那里看到黄宗羲晚年所著《明三史钞》,大喜过望。他对黄百家说:“这是关系到一代是非的书啊!等我此番回去‘了事归来’,再与你一起依照老师的史书,另外修一部《明朝大事记》吧!”(黄百家《万季野先生斯同墓志铭》)我们注意到,万斯同这里所说的“了事”,也许指的是官修《明史》;但更有可能指的是他晚年开始私撰的另一部《明史》之事。
      2、“未白之衷”。康熙三十七年(1698),万斯同再次向好友刘坊倾诉了自己心中的秘密。他首先详细向刘坊谈起了万氏家族与明朝相终始的光荣历史,谈到了万氏先人忠孝传家的故事,既而谈到了他自己读书和治学宗旨的三次变化。最后,他毅然向刘坊表示,万氏祖先先后四代人为国捐躯,他身为明朝忠烈世家的子孙,既然以研究明史为己任,就应当“以文史代驱驰”,尽心网罗史事,备残辑略,修好《明史》。否则,死后无颜见先人之面!他希望刘坊今后能把他的这一愿望写进自己的碑状:“昔吾先世四代死王事,今此非王事乎?祖不难以身殉,为其曾玄乃不能尽心网罗以备残略,死尚可以见吾先人地下乎?故自己未 赤玉之传国玺”。也就是说八十回《石头记》虽然看起来是未完成之作,但再加上“赤反文”就是完璧。赤反文属于《石头记》本文,是《石头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要解读《石头记》,必须反读《石头记》,即将其“正反文+赤反文”还原为“石头故事”(“明史”)之正文和赤文。
      “赤反文”虽然属于《石头记》本文,但其表现形式实际上即朱笔批语,即脂批。脂批之作者脂砚斋也是万斯同。所谓“脂砚”即朱砚,指研磨朱墨的砚台;“脂”指胭脂,可代朱砂。而“朱砂”即“衔赤玉之传国玺”之赤玉,所以脂批即《石头记》之赤反文。
      《石头记》即《明史》之“副史”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九首和第五十回湘、钗、黛灯谜诗三首,道出了《石头记》即“明末清初史”。(解谜详见http://blog.省略/douhongxuan)
      第五十回宝玉灯谜诗:天上人间两渺茫,琅�节过谨陧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谜底:(1)虹霓(2)《明史》与《石头记》。
      “天上人间”之间模糊一片,指雨天。“渺茫”,时地远隔,模糊不清。
      “琅王干”,形容竹之青翠,亦指竹。“琅王干节”即“竹节”,也可以别解为“竹的节日”,即“竹生日”,又称“竹醉日”。清吴雷发《香天谈薮》:“《文心雕龙》:‘竹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四民月令》:‘是日谓之竹醉,栽竹多盛。”’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五月十三日既是竹醉日,又是龙生日(或雨节、下雨节),民间以为是日必雨,民谚云:“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倘若不雨,求之关帝则必验,故是日又为“关帝诞”(关帝生日)。所以琅�节即雨节(五月十三日)。“陧防”,小心防备。
      要注视天上的彩虹(虹霓)。“鸾音鹤信”,比喻从仙界来的音信,此处指夏天雨后之彩虹。“凝睇”,凝视,注视。
      “好把唏嘘答上苍”,以便用惊叹来报答“上苍”的神奇。“唏嘘”,叹息。
      彩虹即虹霓,雨后天空出现的弧形彩晕,主虹称虹,副虹称霓。《尔雅・释天》疏:“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目虹。暗者为雌,雌日霓。”
      《明史》与《石头记》正如虹霓,一主(主体)一副(补充),一明(官修)一暗(私撰)。
      《石头记》即《明史》之“副史”,是一部清初官修《明史》所讳言和隐没之“晚明史”。《石头记》是为官修《明史》补缺之反文“明史”。《石头记》和万氏《明史》稿一起全面公正地记载了大明王朝的历史,即《红楼梦》(“朱明之梦”)。《红楼梦》一《明史》+《石头记》。

    相关热词搜索:曹雪芹即万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