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幽香刚节,无穷清新_海飞丝恬雅清新与幽香

    幽香刚节,无穷清新_海飞丝恬雅清新与幽香

    时间:2019-02-15 05:34:4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中国绘画史上,兰和竹是被穷年累代地画之不厌的两个重要母题。十八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Novalis)曾经指出:“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我想,绘画、尤其是重在寄情畅神的中国文人的兰竹画又何尝不是如此?从宋代的文同、苏轼、赵孟坚、郑思肖,到元代的高克恭、赵孟、李息斋、柯九思,明代的王孟端、夏仲昭、周天球、文征明,清代的石涛、金农、李鲜、郑燮等等,大批不得志的正直士大夫,无不在绵绵不绝的乡愁冲动之下,借兰竹建构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提供了当时、后世无数观者和栖共鸣的理想王国。文同自称:“吾乃者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竹,是病也。今吾病良已,可若何!”苏轼则以为:“以余观之,与可之病亦未得为已也,独不容有不发乎?余将伺其发而掩取之。彼方以为病而吾又利其病,是吾亦病也。”总之,无论作者还是观者对于兰竹画的审美观照,纯粹是一种“言在兰竹中,意在兰竹外”的“移情”或“投射”。
      记得十年动乱期间,“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造成了整个美术界山穷水尽、百卉凋殚的“生态危机”,失落的乡愁也就显得更加缠绵邈悠。在这样的形势下,卢坤峰、方增先、姚耕云合作的《毛竹丰收》长卷冲破重重压力挺掘地生长起来,以清新和谐、蓬勃昂扬的图式给人以“又到家园”的慰藉。这幅作品用事实告诉我们:原来被看作封建士大夫意识(清高、幽雅、刚节、虚心等等)寄托的兰竹画,同样可以用来表征新时代、新社会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尺度;或者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清高、幽雅、刚节、虚心等等原来被看作封建士大夫意识的范畴完全可以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社会内容。――今天,《卢坤峰兰竹谱》的问世又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打开画谱,一丛丛兰,一竿竿竹,或迎着风,或沐着雨,芳溢九畹之隅,看出千林之表,足以陶冶心情,涵泳性灵,但决没有一丝一毫愤世嫉俗的孤芳自赏,而是充沛着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弥漫着“无穷出清新”的寻根意识。
      卢坤峰的画艺比较专一。他长于花鸟画,尤精水墨花鸟,而专攻水墨兰竹,在当今变幻陆离的画坛,他的“抱无守一”的兰竹画已臻第一流的境界,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这并不奇怪,因为专一是一种限止,限止则易于掘进,兵法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但仅仅这样认识还是很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方面,即画家的学识又是相当广泛渊博的。他熟读《周易》、老庄、二十四史,与唐诗、宋词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陆放翁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用来诠释卢坤峰的绘画,再也合适不过。方增先常以“工力才力兼到”品评卢坤峰的兰竹,可谓谈言微中。这里的“工力”,正是指专一限止下的纵深掘进,“才力”正是指广泛涉猎下的横向交融;纵横捭阖的结果,使画家既有可能深得传统的精髓,又敢于直面现实的生活和时代的精神,而这正是达到更高意义上的立体沟通的先决条件。
      当前的中国画界正在开展传统和创新的大讨论。有人坚持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有人则提出创新必须割裂传统,传统的绘画形式应该被送进博物馆里去。其实,从多元的角度,这两种观点是协同互补、并行不悖的。就象我们的书房里既需要摆设一架彩色电视机,又需要陈列几尊唐三彩、宣德窑的仿制品一样,二者对于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都是不可缺少的。明乎此,则漫在《卢坤峰兰竹谱》中的寻根意识,自不失为我们从世界文化的宏观背景上反思传统绘画的位置及其意义的一个契机。
      
      (《卢坤峰兰竹谱》,卢坤峰编绘,山东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四月第一版,10.50元)

    相关热词搜索:幽香无穷清新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