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光辉典范 勇挑重担,善于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光辉典范

    光辉典范 勇挑重担,善于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光辉典范

    时间:2019-02-19 05:35:3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邓小平同志在党内一直以勇挑重担、善于开创工作新局面而著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在二十多岁时受命前往广西,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领导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当时全国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中,他和刘伯承同志率领一二九师深入敌后,以太行山为中心,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国共和谈期间,邓小平同志和刘伯承同志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有力地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对停战协定的达成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6月,他与刘伯承同志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11月,邓小平同志作为总前委书记指挥了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接着又统率两大野战军发起京沪杭战役,一举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千里防线,攻占南京、上海及东南各省,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京沪杭战役刚一结束,党中央和毛主席又把进军大西南的重任交给了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来不及洗去征尘,就和刘伯承同志等挥师挺进大西南。
      大西南是国民党逃离大陆前最后控制的地区。蒋介石妄图依托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依靠他残存在西南的四十多万正规部队和地方杂牌军,凭借复杂险要的地理环境,负隅顽抗。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等同志不畏艰难险阻,率部挺进大西南,不仅胜利地完成了军事上的任务,解放了大西南,而且还很快建立了人民政权,实行民主改革,恢复发展经济,开始各项建设,开创了西南地区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从1949年11月进西南到1952年7月离开,在短短两年零八个月时间里,邓小平和西南局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主要做了这样几件大事。
      一件事,指挥人民解放军歼敌90余万,进军2000公里,解放了除西藏之外的整个西南地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确保西南,准备反攻”的梦想,宣告“蒋家王朝”在大陆统治的最后终结。
      二件事,胜利地领导西南的剿匪反霸、减租退押斗争。当时西南封建势力根深蒂固,敌特武装四处潜伏,土匪有百万之众。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这场斗争要比普通军事斗争复杂艰苦得多”,并把这场斗争称为西南的“淮海战役”。他和西南局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组织发动了一场剿匪反霸的人民战争,不到一年,剿灭匪众85万人,基本结束了西南地区数百年的匪患,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对此,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路线正确,方法得当”。
      三件事,在西南地区积极稳妥地实行土地改革运动。由于西南地区农村小生产的严重封闭性,封建经济关系特别顽固,再加上少数民族杂居区域多,实行土地改革的任务更为艰巨。邓小平同志把西南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称为又一场“渡江战役”。他和西南局其他领导同志从西南地区实际出发,采取了积极稳妥的具体政策和步骤,历时一年半,基本完成了除西藏之外西南地区的土改任务,使西南地区82%的人口分配到了土地。从而消除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实现了西南社会又一次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四件事,成功地处理西南的民族关系,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由于历代统治阶级采取歧视和压迫少数民族的政策,造成民族关系十分复杂的局面。1950年7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族团结问题是“西南最复杂的又是最重大的问题”,并且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阐述了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这篇讲话,成为我党历史上较早、较全面地阐述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文献。在他的领导和指导下,西南地区民族关系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新型的民族关系很快建立起来。对于邓小平同志处理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做法,毛主席高度评价说:“各项政策都是正确的”,并批转其他中央局研究采纳。
      在西南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处理安置在解放西南作战中起义、投诚与俘虏的国民党90万军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认真教育改造的方针。这90万人一部分被教育改造成为人民军队,相当一部分被妥善安置到各种生产和建设事业中,对于西南地区的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造和妥善安置这么多旧军队以及其他大量旧人员,这也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
      五件事,积极调整和发展城市工商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西南地区解放以后,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的同时,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城市的工作。城市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邓小平同志积极执行党中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亲自召开民族工商业者的座谈会,做他们的工作,鼓励他们发展生产和经营。“三反”、“五反”运动开展起来后,他一方面强调坚决打击资产阶级的“五毒”行为,另一方面,又领导采取各种措施,平抑物价,稳定金融秩序,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当时,西南恢复发展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交通严重阻滞。邓小平同志指出:“西南是交通第一”。早在进入西南之前,他就考虑了修建铁路的问题,并派人物色有关技术专家。重庆一解放,百废待兴,他就主持西南局会议,作出了修建成渝铁路的决定。1950年6月成渝铁路动工兴建,1952年7月全线竣工通车。成渝铁路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对于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巨大的作用,也圆了半个世纪以来四川人民自己修铁路的梦想。
      六件事,参加领导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1950年1月初,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由西南局担负进军和经营西藏的任务,这是交给邓小平同志和西南局的又一重任。邓小平同志和西南局很快研究作出了进军西藏的各项部署,并迅速指挥部队边修路边进军。党中央提出和平解放西藏的战略构想后,邓小平同志认真领会中央的精神,根据西藏实际情况,亲自拟定了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十大政策。这十大政策后来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和平谈判的基础,也成为后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十七条协议”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工作期间领导所做的六件大事,每一件事都反映出他勇挑重担,善于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品格、胆识和才干。同时也深入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党的优良传统,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勇挑重担典范光辉开创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