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鲁迅的几首打油诗】 夸人写的诗好的打油诗

    【鲁迅的几首打油诗】 夸人写的诗好的打油诗

    时间:2019-02-21 05:31:0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鲁迅才华横溢,风趣过人。他写过不少打油诗,似乎是随便胡诌,其实含义还是一本正经的,也足以发人深思。   在东京留学时,鲁迅经常看到东京成城学校的保皇派学生不务正业,满街乱跑,等踱了点金,就回国为反动的清朝政府效劳。他很生气,在自修室里,写了一些打油诗予以讽刺,其中有一首是宝塔诗:
      
      
      这一首宝塔诗形式新奇,匠心独运,每句押韵,写得生动形象。
      1924年,时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的杨荫榆依附北洋军阀政府的势力,助纣为虐,镇压学生运动,迫害进步学生。而杨的羽翼却反诬学生反杨是“相煎何急”。鲁迅为替学生伸张正义,遂剥三国曹植《七步诗》之皮,作打油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曹植的《七步诗》写兄弟之间的骨肉相残,而此诗则写杨荫榆等对学生的压迫,指出他们用革命青年学生的牺牲和鲜血,举办“吃人的筵席”,有力地讽刺了诬陷者的“奇谈怪论”,而且因为原诗的名声,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意味。
      1924年10月,鲁迅的学生孙伏园编北京《晨报》副刊,约鲁迅作文以光篇幅。鲁迅在几次敦促之下,作打油诗《我的失恋》一首交去。诗云:“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葫卢。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链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吧。”孙伏园认为这首打油诗看似“油滑”,实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恋爱观与处事态度,立即照排。不想付排时被属于研究系的代理总编辑刘勉己看到。当时徐志摩正在追求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徐志摩是有妇之夫,林家嫌其轻薄,未能允诺,但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单相思则是文坛尽人皆知的。刘勉己认为鲁迅此诗是讽刺徐志摩的,从大样中抽下来坚决不登。孙伏园因此愤而辞职,结果也就有了《语丝》的创刊。《语丝》在第四期上将此诗发表了。后来鲁迅在北京大学对学生们开玩笑说:“像我们这样有胡子的老头子,连失恋都不许我失了!”
      1927年之后,蒋介石收罗了各路诸侯,建立了蒋家王朝,但这些“红眼绿眉毛”之流却非等闲之辈。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各怀鬼胎,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鲁迅为此作了一首《南京民谣》的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诗对当时南京城里“大人物”之间的内部争斗进行了无情揭露,对他们假装正经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们谒陵是假,想着如何排挤他人、打击对手才是真。诗的语言通俗、形象而俏皮,特别是二、三句可谓传神之笔,读来惹人发笑。
      鲜为人知的是,鲁迅做了父亲后,还曾以诗歌调子谱过催眠曲。那时,被鲁迅戏称为“小红象”的海婴尚在襁褓之中。鲁迅总是忙里偷闲,抱着他坐在床边,递给一些香烟盒之类的小玩意,弄得铿锵作响;引得孩子高兴了,就让他立在大腿上,活蹦乱跳。待到儿子疲倦时,就把他横抱在自己的怀里,从门口到窗边,再从窗边到门口,开始唱那自编的诗歌调子:“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小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有时,又改唱为:“吱咕,吱咕,吱咕咕呀!/吱咕,吱咕,吱吱咕。/吱咕,吱咕,吱咕咕,/吱咕,吱咕,吱吱咕。”就这样,不厌其烦地哄着、唱着,“小红象”,也就渐渐地在摇篮里安睡了。此情此景,正如许广平所形容的:“好像那雄鸽,为了哺喂小雏,就是嘴角被啄破也不肯放开它的责任似的。”
      1933年2月,日军侵占热河省,进攻长城各要塞,逼近京津,华北十分危急。国民党政府继续推行不抵抗政策。北平的达官贵人们带着古董文物仓皇出逃,而大学生们还在为民族存亡奔走呼号。面对此情此景,鲁迅大有大学生不如古董之感,遂效唐朝崔颢《黄鹤楼》诗作剥皮打油诗一首:“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门前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暮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此诗是对自视高尚的国民党上流社会阔佬们的愤懑和嘲讽。国难当头,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文物古董,撂下热血青年、大学生们不管,还想到烟花场上寻欢作乐,哪里还有一点国民的本色?此诗的内容取自作者所处的特定时代与社会生活画面,但仿照名人的诗体结构形式,增强了调侃、嘲讽的力度,也使诗作获得了特殊的阅读情趣。

    相关热词搜索:鲁迅打油诗几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