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张悦然_张悦然小说创作中的孤独意识和忧伤情结探析

    张悦然_张悦然小说创作中的孤独意识和忧伤情结探析

    时间:2019-02-24 05:49:4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孤独总是与忧郁相伴,孤独与忧伤几乎成为张悦然创作的双重基调,既代表了她的创作心境,也成为张悦然小说的主旋律,并贯穿其创作历程。张悦然笔下的孤独和忧伤主题不是心绪的直白宣泄或纯粹形而下的阐发,而是作家内在想象和形而上思考的结合。孤独的灵魂
      在社会心理学的意义上,孤独是“现代文明病”的典型征兆。现代化的都市生活已把许多人异化为赚钱的工具和享乐的动物,车水马龙的物质繁华,把世界打造成了如fIying―max网络小说所描绘的“灰锡时代”。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隔膜和人与自我心灵分裂造成的精神苦痛、财富与情感的严重失衡,不仅让现代人体验孤独.而且使人在繁华中无法回避“当众孤独”。
      孤独作为人类共同的情感,每一代人都有过对它的共同体验,但是每一代人却持有不同的态度。张悦然则是更多抱着和平的态度细细品味和欣赏孤独,毕竟它是青春馈赠的一份情感财富。所以张悦然在表现孤独的作品中透出一种潜在的希冀和脉脉温情,因而使这些作品有了自己的个性和色调。
      从内在因素来说,人人都有孤独的一面,人往往无法逃避孤独的宿命。从外在因素来看,在张悦然的成长过程中是没有小伙伴,没有兄弟姐妹的,而父母又多忙于自己的事业,这就注定造就了她刻骨铭心的孤独。所以很自然地从内心深处生发出这样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在自己遇到难以向父母道明的困难时,有人能够感同身受、共渡难关:渴望在懵懂、惶惑、郁闷的青春期,有人愿意附耳倾听、产生共鸣.渴望有人能与自己怀有相同的愿望与梦想.渴望有人能不求回报、时时刻刻地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面对成长的孤独、恐惧,对人生产生了迷惘、怀疑,她只有通过写作来宣泄自己的孤寂。除了描写和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之外,只能通过幻想来虚幻一个梦境中的世界,在虚幻的氛围中达到回避现实、排遣情绪的目的。当她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意愿、释放自己情感的时候,孤独就如同沉寂多年的火山一般,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那么孤独作为情绪和内容在小说里是怎样得到表现的昵7张悦然在人物设置上,往往给主人公安排一个忠实、可靠的伙伴形象。当主人公处于困境之中的时候,这个伙伴总是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他的身边,鼓励他、帮助他,任劳任怨、无私付出,而当雨过天晴之后,这个形象就很少会再被提及,甚至从此在文本中销声匿迹了。
      比如《水仙己乘鲤鱼去》中,优弥就是这样一个伙伴形象,一心一意地做憬身后的那个人,在憬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痛苦蜕变中一直默默地鼓励她、安慰她。并且在憬面临牢狱之灾的时候,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代替她去坐牢。《樱桃之远》中的如双生姊妹花杜宛宛为了与自己有心灵感应的段小沐,放弃自己的真爱,以自己为牺牲品求助于邪恶的小杰子。
      孤独让张悦然的表达与言说是那样的激烈,在她的小说里,人物之间的感情也往往是超乎寻常的热烈,甚至是偏执、扭曲的。反映在张悦然的作品中,表现为一种对“爱”的畸形的依赖和热烈的依赖。为了克服孤独的恐惧,他们不断地去付出自己的情感,并不要求得到回报。
      比如,《吉诺的跳马》中,遭受了丈夫的背叛、与儿子相依为命的母亲,为了不让女孩以爱情的名义夺走儿子,想尽办法,不仅以肉体作为交换,让鳃居的体育老师在跳马训练的时候,把身怀六甲的女孩推下跳马以致身亡,而且为了防止儿子自杀,不惜迁往他乡,然后软禁儿子,改造房屋,藏匿利器,断绝了他自杀的任何可能,并且在弥留之际也让儿子许诺再也不会回到原来的城市;《昼若夜房间》中,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姐姐索索把妹妹莫夕视作自己唯一拥有的珍宝,但是她对莫夕的爱随着妹妹的成长变得越来越像一根令人窒息的绳索,她不允许莫夕与任何男生交往,为了把莫夕留在身边,索索把她关进封闭、黑暗的房间,甚至不惜让医生给妹妹打镇定剂:长篇小说《誓鸟》也显示了这一点,春迟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拔光了自己的指甲,将难产的涂涂开膛破肚,取出婴儿,是为了寻找失去的记忆,是出于对骆驼的爱;涂涂违背自己的喜好,勾引春迟的爱人骆驼,从洗礼台上纵身而下,是为了让春迟为自己心疼、记住自己,是出于对春迟的爱;霄行携妻子姻姻外出赚钱,导致儿子小宝误食贝壳中毒死去,残忍地杀死妻子眼中儿子的替代品香猫,是为了凑钱购买承载着春迟记忆的贝壳,是出于对春迟的爱.春迟、涂涂、霄行的爱都是那样的浓烈,那样的不顾一切。
      这种对亲情、友情的变态依恋,可以说是孤独的表现。这些爱在我们看起来是那样的激烈甚至是非正常的。但是在这个强调个性独立和个性自由的时代,大家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关心,彼此之间情感的纽带变得越来越脆弱。我们又不难理解这些“畸形”的爱了。张悦然凭借自己的想象和文学功底把这一个个由于孤独而变的极端的人们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着小说人物的爱与恨。
      
     二、忧伤情结
      
     曹文轩曾这样形容这一代人的写作:“集中到一点上就是‘秋意’太重,一个初涉人世的少年一落笔就满纸苍凉,很孤独很颓废很绝望很仇恨,仿佛这个世界丢弃了他,话说得太满,不留余地,太尖刻,少宽容,爱将问题搞大,爱做出哀怨的神情,我很怀疑他们这番浓重的秋意敌意究竟有多大的真实性。”
      为什么会在生活条件那么好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心理呢?我认为张悦然忧郁的气质及其创作中表现的忧伤情怀,一方面是她的个性使然,另一方面则可以归结到时代的影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更多的社会诱惑和社会风气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也都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他们纯真、热情、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希望和憧憬、崇尚自由、热爱并享受生活、追求纯真的友情与美好的爱情以及一切美的事物,可是成年人的友情观、爱情观、家庭观过早地闯入了这一代人的视野,而成人世界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善良,因而会产生困惑和幻灭感,张悦然宣称,忧伤的叙述是80后对于纯真被永久埋葬的一种纪念形式。除了这些,90年代中后期怀旧的社会氛围、小资流行文化、村上春树、韩日剧中的悲剧意识都深深地影响着这一代,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忧伤之风。忧伤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青少年们制造的一种流行,使张悦然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文学气候的影响。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天生对外部事物的敏感,周围任何一个人的眼神,一个微不足道的手势,都会在他们的心里掀起轩然大波,使他们感到无限的忧伤。在他们得到更多的知识、更大的进步、新的伙伴和朋友的同时他们又在失去无忧无虑的童年、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过去的伙伴,忧伤就成为他们不可摆脱的青春情绪。
      张悦然的作品始终弥漫着浓浓的忧伤。《樱桃之远》中的所有人物都无一例外地咀嚼着生活带来的苦涩,《黑猫不睡》中“我”与晨木,从相爱到分离,又从丢失到无望的相互寻找,到原谅晨木的时候,电线杆子上只剩下晨木的话,而没有电话号码.《霓路》中“我”与小野开始于美丽的私奔,从天上返回人间的“我”和小野,他们似乎是要逃脱俗世的繁杂,要到远方去寻找更美妙的世界,但是天使一旦来到人间,柴米油盐的生存和相处的问题接踵而至,站立在大地上的天使让人失望无奈,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如此不堪一击!本来相爱是为了不再忧伤和孤单,然而没有结果的爱情会让敏感的心更加忧伤和孤单.结果却是满怀伤痕地一个人孤独地回来:《毁》中的“我”与“毁”刚刚开始就遭遇死亡:《陶之陨》中那纯净如水晶,飘渺如梦幻的爱情。
      这些在茫茫人海中失之交臂的爱,让人充满深深的忧伤。她所有的小说都充满了深深的忧伤情结。读她的作品好像是一场悲剧,由无数细腻而凄惨的片断拈合而成。全场浸透了悲调,尤其是那绝望至极的结局。但是那些情绪化的文字似乎有着一种魔力,吸引着你,让你不自觉地沉溺其中,为文中的人物忧伤而忧伤。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情结忧伤创作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