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_国民经济证券化研究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_国民经济证券化研究

    时间:2019-02-26 05:40:4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例约95�4%,资本市场规模与GDP规模总体相当,这说明,我国的国民经济已经与证券市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国民经济日趋证券化。
      � 关键词: 证券率;国有资产证券化
      �� 一、国民经济证券化现状
      �国民经济的证券化,离不开证券化率的提高。证券化率,指的是一国各类证券总市值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值),实际计算中证券总市值通常用股票总市值来代表。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因此它是衡量一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一国或地区的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越重要。但是,用证券化率这一指标分析各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程度与潜力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证券化率并非完全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它还受到国家金融体制、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2)证券化率在短期内具有不稳定性。因为证券化率与股市市值相关,股市市值又与股票价格相关,而股票的价格水平短期内波动性较大,在新兴市场尤其如此。所以证券化率的提高,与股价水平的上涨有密切关系,并不一定表明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1]。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证券市场仍然面临着经济持续向好、流动性充裕、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宏观环境,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制度变革将循序推出,金融产品创新、市场结构优化也将向纵深推进,在这些因素的综合推动下,我国证券市场将步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彭博社的数据,中国当前的股票市场市值达3�2万亿美元,美国达11�2万亿美元。美国股票市场基准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在2009年增长了4�1个百分点,而中国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将上证综指拉高了75%[3]。
      �随着经济危机的渐行渐远,世界各国经济都开始了新一轮的复苏,我国经济更是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0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9�54%。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我国证券市场必然会继续增长。
      � 二、证券市场的作用
      �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在过去十多年里,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国企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它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筹集了大量宝贵的资金,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它促进和初步实现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其次,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壮大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桥梁。一方面,企业上市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十多年来,一大批国家重点和鼓励发展的、对产业升级换代有重要作用的国有企业成为优先扶持上市的对象,并成功地发行上市,充分发挥了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大量资金流向收益率高的行业和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此同时,证券市场上的兼并重组活动也日趋活跃和规范,使社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最后,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地减轻了我国国有银行的借贷压力和经营风险。国有企业在“拨改贷”改革过程中,不少呆帐坏帐沉淀在国有银行,加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发展证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化解了银行系统的风险[3]。
      � 三、国有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需求,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从一国的财富角度看,资产证券化通常意味着国家“死钱”被盘活了,通过金融市场的高效运作,资产配置更高效,产出更大了。所以资产证券化是一国财富的倍增器。但资产证券化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予以支撑,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目前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资本市场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和效率,投资者和监管体系乃至相应法律体系都较为完备;行政部门已经对国有资本形成一套成体系的监管办法和组织;银行储蓄高达44万亿,其中居民储蓄有19万亿,构成足够的资金配套供给。虽然资本市场和监管体系还有很多不完善处,但基本架构已经满足国有资产大规模证券化的需求了。
      �首先是通过资本市场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通过上市,现有国企变身公共企业,通过一系列现代企业制度约束完善机制保障国有经济顺利转型,使国有企业红利由全民共享。同时,以市场的标准衡量企业,加强竞争,提高国企的生产力,更好的发挥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的市场地位。
      �其次是引导过剩货币的合理去处。我国经济一直面临一些问题,即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没钱,特别是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上不去。另一方面,大量的民间储蓄和国外游资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炒作,危害了经济的正常运行。资产证券化过程就可以让现有的居民高储蓄和国际套利热钱进入资本市场,达到货币供需均衡,防止恶性通胀局面出现。
      �再次,在国有资产基本证券化的情况下,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收购等资产高效配置行为才有可能发生,现有存量资产方可以借力金融跳板做到产出最大化。
      �最后是完成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政府通过出售部分资产来充实社保基金的同时,也可以由国资委机构持有一定股份,通过公司董事会程序保持对上市公司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不干涉职业经理人的经营活动,由此保证企业市场化运作。
      �对国有资产证券化过程,决不能简单看作是上市公司母公司整体上市的套利行为,而更应该看作是中国资本市场大飞跃,在不断完善监管和法律体系下,资本市场从此绝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补充,而是国民经济资源高效配置的主导场所,将是我国国民财富的倍增器和放大器,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不可或缺的金融跳板。资产证券化过程不但是资本市场大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国民经济脱胎换骨的过程,将刺激我国的经济更好的发展。
      �
      � 参考文献
      � [1] 《方正证券-资本市场全景图》,方正证券研究所,2010年3月
      �[2] 《中国股市市值3年后赶超美国》,莫比乌斯,《彭博新闻社》,2009年7月18日
      �[3] 《我国证券市场作用日益显现》,李欣玉,《上海证券报》,2002年10月18日
      
      

    相关热词搜索:国民经济证券化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