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赶集招聘【“赶集式”招聘当休矣】

    赶集招聘【“赶集式”招聘当休矣】

    时间:2019-02-27 05:37: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据《烟台日报》报道,就业压力的增加使许多毕业生踏上了求职之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很多毕业生疲于“赶场”各种招聘会,有的毕业生乘坐四五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匆匆赶往招聘会,为的就是多投几份简历,增加“命中率”。在烟台市2007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有4万多名毕业生进场求职,200多名警察维持秩序。
      有关部门统计,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约495万人,毕业人数比2006年增幅达20%,加上往年滞留下来的部分待业大学生,其数量不亚于一个中等地级市的人口!多么惊人的数字!与之相对的却是,就业岗位并不能满足所有毕业生的就业要求。在如此背景下,毕业生选择“赶场”招聘会、“海投”简历等方式似乎也是无奈之举。
      招聘方式相对单一和集中,直接造成了虽吸引眼球但效率不高。不少专家将棍子打向了毕业生,认为他们盲目“赶场”,“海投”简历。笔者认为,就业形势日渐严峻,毕业生若不“赶场”,不“海投”,又怎么能在浩瀚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顺利找到自己的“婆家”? 招聘方短时间内除了见到本人,看清身高、相貌外,怎么可能理性地判断一个人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最终,招聘人员还是通过收集应聘者简历,回去筛选,还需回归到具体了解详况的本位中。
      “生源充足”、“人才拥挤”、“僧多粥少”等现状决定了毕业生之间的“可替代系数”日渐增高,在大量的招聘会面前,除了优秀毕业生外,更多毕业生退居成了弱势群体。此时,招聘活动呈现了“一边倒”的形态,“双选”口号显得越来越单薄。更多的招聘会虽然承担了桥梁的作用,吸引了眼球甚至产生了轰动效应,但是对于千千万万的应聘者来说,参加招聘会的效率却不高。
      从管理学上看,效率与公平应该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在许多招聘活动中,我们却看到,许多应聘者疲于奔命,苦不堪言,效率可谓低下,他们往往将希望寄托于“运气”中,或者干脆将落选结果假以“命运安排”自我安慰;而对招聘单位来说,短时间内得到足够多的人才资料和信息资源,效率很高,但想保证公平又显得“力不从心”。
      效率和公平是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分配的主要理论。政府和学校应该为大学生求职搭建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平台,因为招聘会的目的本来是为人尽其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但现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赶集式”招聘存在着安全隐患,比如在河南举办的一场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上,汹涌的人潮挤倒了会场大门,挤得电梯也变了形。同时,一些并不专业的招聘单位为了求得个人利益,在“赶集式”招聘中想方设法通过收报名费或收取资料费敛财,“鱼目混珠”之状况并不鲜见。
      在国外,很少遇到上百上千家企业、几万名求职者“同台双选”。笔者认为,将集中、统一的大型招聘会分散在平时时段,并建立有序的就业市场,通过政府就业服务机构和相关协会来建立庞大的就业信息库,保证招聘方和求职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信息,这样,招聘方求贤有道,求职者同时能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可谓“三赢”。此时,这些机构或者协会更多承担起组织活动并跟踪“客户”的职能,讲求专业化、职业化,负责和跟踪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中介机构”。

    相关热词搜索:赶集招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