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艺术:一种生活一种不朽_生活是一种艺术

    艺术:一种生活一种不朽_生活是一种艺术

    时间:2019-02-27 05:40:0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圆明园南侧有一个福缘门村,昔日冷冷清清、默默无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却变成了一块艺术的风水宝地,蜚声中外。然而,随着九十年代中期圆明园画家们的被遣散,圆明园画家村也不复存在。
      “圆明圆画家村”虽然成为了历史,但它已在“宋庄”重新生根发芽且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那些曾经生活在圆明园画家村的画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画家们纷纷落户到了宋庄,作为自由艺术家的新聚集地,宋庄再一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目前,宋庄的艺术生活区多达20多个,画材店约3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小堡。宋庄的每个艺术区艺术家人数一般在40―50户不等,最多约60多户。另外正在建设的两个艺术园区人数集中可达500人之多。合计有3000人之多。艺术家居住有三种方式:租地盖房的艺术家约500户(正在建设),买农民院落的约300多户,其他以租房方式散居(村落、艺术区)的约占2/3。
      当然,在北京除了宋庄,还有上苑这种相对淳朴的艺术家群落,另外还有商业气息较浓的艺术区,诸如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酒厂艺术区等,这些艺术区以展示和销售作品为主,当然也有少部分艺术家工作室。还有一种位于城区内的纯商业艺术区,如雍和艺术区、观音堂画廊一条街等,都是定位高端的画廊集聚区。不论是艺术家群落还是商业艺术区,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称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大多数艺术家初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会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然而,生活是恩赐的,对生活的感恩给了艺术家坚韧的心态与艺术的灵感;生活是残酷的,生活的重负又让这些艺术家为之所困。一直以来,艺术家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群体,这其中包括他们的举止言行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酬金是艺术家社会地位最直接的表现,艺术家在为自身获得应得的尊重进行奋斗的同时,酬金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艺术家对待金钱的态度与不同于常人的个性与行为,以及他们想得到社会的承认而做出的多方面的努力。大致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时代的懦弱群体,或一个时期的思想者。他们的生活也大致可被说成是乱世里的闲情雅致,或盛世中的离经叛道。
      “艺术家两脚踏在地下,头脑却在天上……”傅雷给儿子的信中,这样道出了心中的困窘。接触过京城的部分艺术家,感觉他们的眼界都很开阔,而且才气灵气不乏,但是似乎缺乏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我很少看到他们把自己的绘画项目坚持做一年甚至更久,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太多的东西。却总是觉得成功似乎就应该在身边。他们或许是在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观照自身与诠释世界,将他们高度的个人经验、潜隐的心灵事件、多重的情感体验展示在他们的生活与作品之中,并用他们特有的直觉和生存本能,去体悟每一个生命的、情感的抑或充满人生意味的实事,从而展示出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经验方式、感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当前,体制化和商业化已是当代艺术的主流,艺术市场也已形成一个无法抗拒的浪潮,有很多成名的、未成名的艺术家都被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其中。一些艺术家由于市场的兴起使作品有了更好的出路,从而改善和提高了他们的生存境遇,也激活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而那些没有商业倾向的艺术家,市场的诱惑也在渐渐向他们靠拢,提醒他们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商业机会。或许,市场的支持比任何其他的支持更为实惠。更为持久,也更为靠得住。
      早在明清时那个点秋香的唐伯虎就有诗云:“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不仅公开卖画,而且认为花卖画的钱很高尚。至于郑板桥也有一首卖画诗:“纸高一尺价三千,画竹多于买竹钱。任渠闲话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看似平淡,却意味深远。既然要卖画,就要把好的画给人家,所谓好,即画要以自己满意为先,如此才能使人满意。就像卖菜,前提要色香味美,如果缺乏这些,人们就会缺失食欲。只是画又不同于莱,菜的保鲜期很短,而画是不需要冷藏的。
      著名画家郑午昌以画大白菜著称于世。1944年,郑午昌在上海永安公司举办“卖菜画展”,作者以画中大白菜的棵数论价,一百幅大白菜画竟在一周之内全部售出。著名画家齐白石早年卖画,也曾以所画瓜果鱼虾的数量计价。有人与齐白石讲定润格后请其画大虾,齐白石画完以后,此人请白石老人再画一只,白石心中不悦却未加拒绝,随即再画一虾,全然无前虾神气,来人不解。白石说:这是死虾,不在价钱之内,就算免费附送吧。
      从以上两例看出艺术与生活的关联,不过个人以为,画与菜在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卖画不仅要有别于卖莱,也不能在卖菜的意识形态中去卖画。因此可以这么来形容: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里璀璨的明珠;艺术家,是为人们制造精神粮食的高级厨师。
      艺术家既是商品的生产者,也是商品的经营者;艺术家的画室也就是产品的制造车间。如果借助画廊资金、经纪人的人脉。将推动艺术家的市场成长,这是一种合理的工作与利润分配。一方面,艺术家生活得到保障,保证了创作的时间;另一方面,合作一段时间之后,艺术家会初步得到他的市场价格。而在此期间学术上有更大成就的艺术家还可同画廊经纪人谈判利润比例分成,可以选择实力更为雄厚、拥有更广阔国际市场的合作伙伴。
      千百年来,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总是受到人们的尊重与喜爱。然而,许多艺术家的个人生活,却并不像普通人所想象的,所以现在有艺术家为了卖画还搞起了画的“平民早市”,像卖菜一样,买主喜欢什么就画什么,这也是另一个极端。而那些本身靠自己努力取得市场效应的艺术家们,他们不会担心市场会不会离他们而去,他们也没有必要去担心这些,努力画画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他们借助艺术更好地感受人生,在艺术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找到情感的归宿,找到沟通的桥梁。
      “圆明园画家村”的“村长”伊灵在宋庄过着清淡自在的独立创作生活,十年来始终如一地在画面上经营着具有视幻感的个性图式。在可以大致辨识具体形象的轮廓线内,表面隐秘、迷幻的图式一直存在着具有视觉流程性质的阅读线索。他常常作不经意地书写、描画,在儿童涂鸦式的语言中直接挪入日常生活和内心影像的真实内容。他习惯用纷繁的对比色层层累积画面线条,获得一种喧闹、密实、饱满的视觉效应。日常性的绘制工作在自我限定的形式语言轨道上作重复、反复的非逻辑化推进,已经成了伊灵独特的精神面貌,并透露出长期的重复劳作本身默默彰显的观念化特征。他似乎永远在画同一种样式的自我程式化、克隆化作品。这种极端的接近精神苦修的艺术状态反而与鲜明的风格主义目的无关,体现出艺术与生活逐渐同一化的日常态度。
      在伊灵的画室,我听到了他对过去、现在及将来的评说与描述:经历就是文化,经历也是一种财富。我经历得越多,就越想画画。画画是一种言说、一种表情。画得越多越不想画,因为画画很累。将绘画当成一种职业是最艰难的事,但它充满爱和自由。对于我,艺术最大的魅力是充满神秘的召唤,使我忘却现实的苦难。艺术是不朽的生活。
      是的,艺术家要诗意的生活。就必须要有精神的审美,只要这种有灵性的审美活动继续一天,艺术便不会终结。当然,艺术的对象和内容构成也许会因市场发生转换,艺术会换一个位置和方式去发出自己的声音,艺术的光彩会暂时隐匿进现实世界的繁华当中,但她的精髓会永远活着。

    相关热词搜索:不朽艺术生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