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随意和谈寓深理,,一刀代笔艺流芳 寓理帅气

    随意和谈寓深理,,一刀代笔艺流芳 寓理帅气

    时间:2019-02-28 05:39: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广州白天鹅宾馆,有一位两鬓斑白、脸颊黝红、中等身材的老先生,身穿西服,聚精会神地捉刀刻石,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中外宾客,他就是著名篆刻家谢梅奴先生。   谢梅奴,原名翰华,今年七十四岁,湖南长沙人,早年从著名金石学家唐醉石学篆刻,十九岁起又得到白石老人指点,曾为毛主席、冯玉祥以及美国总统罗斯福刻过印,与田汉、李济深、徐悲鸿、马万里、邓散木诸名流均有交往。早在抗战初期,谢老名噪国内。他创作的《挥戈反日图》印章长卷中有“有我无敌,团结御侮,抗战必胜……”诸印,在武汉公开巡展,各报争相登载,题咏不少,激发民众对侵略者的义愤,为抗战工作做出了有益贡献,深受各界人士赞扬。解放战争年代,他在重庆《新民晚报》上看到毛主席《沁园春・雪》词首次发表,即精心制作成印组,作为礼物呈现给毛主席,表达他对革命的热情和对毛主席的崇敬。这也是他首创用诗词入印(这组印章解放后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解放后,谢老遭受错误路线的摧残,使他辍刀二十多年。党的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恢复了他的荣誉,使他的艺术重放光华。
      对谢老的篆刻艺术,早有定论。人们称他的印作“清雄苍劲,古拙明秀,端庄典雅,变化有致”。笔者观摩,谢老的印制雍容典雅,隽味秀颖。白文多宗汉印,规矩方正,富有动感;朱文直追周秦,线条挺拔,结构严整。1983年,他应香港《书谱》杂志之约,重刻《大同篇》巨印(五十年代曾刻过,由上海印人张鲁庵保存,后遭毁失),全篇一百零七字,字字珠玑,布局绝妙,灿若繁星,既是一方气势磅礴的印作,又是一幅精美的书法拓版,无论从篆法、刀法、章法,都极精妙。如此巨制,全国少有!
      “皮之外华者拢浮誉于一时,质之中藏者得赏音于千古”。谢老的印作,乍看并不奇崛,但舒适安闲,落落大方,这也和他的为人一样,文静中见刚强,严谨中见度量。
      谢老对篆刻艺术,很有独到见解。他认为:篆刻篆刻,首先在篆,其次到刻,刻较容易,只要多练,功多手熟,行刀自然稳健,而篆就不那么容易。一要识篆,二讲布局。识篆很重要。文字有源流,不能都按现在的偏旁凑合,如“懒”“偷”其篆书左偏旁都从“女”,后来根据懒、偷不全是女人,男人也有,才改为从“忄”、从“亻”。还有“春”“秦”“奉”“泰”等字,楷书字头相同,但篆书字头写法都不一样。初学刻印, 每字都要查对,即使自己认为最熟悉的字,也查对为好,养成习惯,几年后就熟练了,也就不用时常翻工具书了。谢老指出,有些青年刻印不够严格,不查工具书,随意就刻,或有些字从报刊上看过一次就模仿着刻用,结果错了,还蛮有理由――“我是从某某报刊学来的”。报刊也有错字,尤其是篆字,因为编辑不可能是全能。他对文章专,对书法、绘画不一定专;对书画专,对文字学、篆刻研究不一定都专。七十二行,各有所长,各有其短,不能以讹传讹。谢老还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他认识一位老教授,教了几十年学生,却一直把自己的名字写错(“沛”的右边写成“市”)。谢老给纠正,开始他还说“开什么玩笑”,后来一,确实错了,才很感激谢老。谢老治印几十年,手头还不离《汉印分韵合编》《汉印文字征》《古籀汇编》《康熙字典》等工具,可见他治学之严谨。
      写篆,布局是篆刻艺术之关键,要多写,多看多体会,多捉摸。写是临写篆帖,看,是看名贤印谱,看篆字书;体会,捉摸是从写中记,从看中想,联系自己的创作欲望,心中策划,做到心中有“字”,心中有“印”。谢老说,社会是我们学习的大课堂,只要留心,处处都有东西可学。比如拿起一本书,书法爱好者可看看它的出版图章(篆刻),这样,到书店、图书馆就可大开眼界,收获不小。又如参观画展,篆刻爱好者可以看看他的印章,看人家是怎么用的(这也是构图布局),每方印章有什么特点,并能从中比较,鉴别出优劣。尤其名家书画展,其作品上面的印章水平也较高,要多揣摩体会。这样处处积累,时间一长,脑子里就有很多的“印”。到自己刻时,就可从中借鉴,吸取营养。
      有一次,笔者见一青年拿“陆诗昆”“祝平安”两方习作向谢老请教。谢老一看就说:“陆诗昆”一印,“诗昆”两字小篆,“陆”字却用大篆,不妥。文字有来历,时代要分清。仿哪时期的印作就要用哪时期的文字,不能大篆、小篆、汉印缪篆混在一起,不伦不类。“祝平安”一印,边栏断断续续,过分做作,没有道理。仿古不能乱仿,古印拓之所以有断续痕是因为印章日久沙磨水蚀而致,不是人为的。模仿时要仿得有道理,一般来说,印痕断续处笔画较细,或者稍有残缺,不能好端端的断一节又续一节。由此,谢老又谈到击边。他说击边是在不得已情况下才那样处理的。一方完好的印章,一般不击边,尤其初学,先从平整入手为佳,到根底深了,自己有了体会,再做适当的击边处理,可能效果好些。谢老认为,初学刻印,千万不要故作“惊奇、险绝”。当然,变是要变,但变是要有平正基础,变能做到长不嫌长,短不觉短,那才是你的真本事。歪歪扭扭,长短不一,自己认为很好,实际却站不住脚,这样就会越学越坏,枉费年月!谢老的话,道出了篆刻三味。
      谢老为人诚实,不爱夸夸其谈,尤其对向他求教的篆刻青年,更是悉心指点。我们相信在谢老的热心指导下,会有更多的篆刻青年取得成绩,取得进步;也相信谢老的印艺将会成为社会更宝贵的财富。
      
      原载1985年4月17日《书法报》)
      

    相关热词搜索:代笔流芳和谈随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