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软博会让我们看到什么

    软博会让我们看到什么

    时间:2020-03-17 12:13: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2012年,青岛市实现软件产业业务收入530.17亿元,而去年大连软件业的销售收入突破了千亿元。尽管青岛软件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0%,但目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仍只排在第九位。

    8月17日,为期三天的“2013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以下简称“青岛软博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闭幕。248家中外参展企业,约6万观众,达成了16个交易项目、794个合作意向,是这届展会承办方给出的数据答卷。

    形式大于内容的展会,在国内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刚刚举办了两届的展会,寄希望于它能造就多大的影响力,似乎也不太现实。但如何让展会不流于形式,既需要有创新亮点的企业大规模参与,更离不开城市软件行业自身发展的支撑。

    3D打印,为数不多的亮点

    三个月前举办的青岛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果展上,3D打印技术甫一亮相,就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虽然3D打印已算不上是一个全新的技术,而且当时的整个展会也只有青岛奥德莱三维打印有限公司和青岛尤尼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自己的相关产品,但因为是首次出现在青岛的大型展会上,这一技术还是成为了那次展会的一大亮点。

    这个被称作“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的3D打印,也在青岛迅速“铺展”开来。据青岛软博会承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软博会为了集中展示3D打印,专门提供了1500余平方米的展区面积,吸引了比利时玛特瑞尔莱斯、英国雷尼绍等国际知名的3D打印厂商,以及英国增材制造联盟、美国艾德曼科技、中科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西安交大等33家3D打印的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这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3D打印的集中展示。

    所以,展会上人们既可以看到美国3d systems展示的、世界上打印速度最快的全彩色三维打印机,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展示的国际最新的3D打印航空构件,中国科学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展示的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英国雷尼绍的激光熔融快速成型机,还可以看到青岛尤尼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国内首台采用人体可吸收骨骼材料的3D生物打印机,以及青岛奥德莱三维打印有限公司展示的全国首台彩屏可视化的智能化3D打印机。

    青岛奥德莱三维打印有限公司CEO袁大伟在介绍参展的AOD智能3D打印机时,不无自豪,这项创新为公司带来了四项自主专利,他们其他的研发技术和产品,也一直走在国内前列。“‘智能化’概念的提出,其实是为了拉近大众与3D打印的距离,从PC打印到彩屏触控打印,表面只是增加了一个彩色屏幕,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人与机器‘对话’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人和机器的交流将像使用手机一样简单。”这个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年轻人,正是看到了这一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才从建筑设计行业转行,加入到了3D打印的创业大潮中。

    3D打印被看做是能使产业组织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变革技术,特别是对于制造业。“这是‘微制造’时代来临的一个信号。个性化的需求必将推动社会生产的碎片化,届时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者和制造者,拥有完整生产过程所需的全部资源。”袁大伟肯定地说。

    他的观点正应和了美国学者凯文·凯利的看法。多年前,凯文·凯利就在他的《失控》、《科技想要什么》等书中认定,生产方式不再过度集中于大规模工厂生产,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设计,在社区生产,这种社区性的生产过程,会使社会生产高度碎片化,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的联络,使人人可以参与创新,实现了设计的高度创新。

    美国《时代》周刊将3D打印列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英国《经济学人》则认为其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有人认为,这一技术“无疑将颠覆流水线式的工业生产,带给未来生产灵活多样且小众消费的特性”。

    展会上,雷尼绍公司展示的激光熔融金属快速成型制造系统技术,以及其设备打印出的金融热气球和工业领域的精细零部件产品,都昭示了这一行业的可期前景。但对于3D打印厂商如此“集会”软博会,袁大伟却也有着对于这个行业的忧虑。

    “这个行业如果是靠创新驱动的话,没有任何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好坏各一半。从参展的企业不难发现,大家的技术都差不多,没有太多的创新。部分企业是在借3D打印来增加企业知名度,发展原有产业。这既造成了行业的无序竞争,也使得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而且行业规范性不足。”袁大伟认为,不论是将来谋求专业化细分市场,还是走现在的路子,不间断地创新和追求异质化发展,才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产业规模,青岛差距明显

    与3D打印的规模化展示和打印技术、材料的创新与应用相比,软博会其他展区略显“平淡”。

    作为一个尚处于孕育和成长期的展会,人们总是希望能有更多新面孔的出现,带来更多新技术和新产品。也只有不断的技术碰撞,新产品展示,更专业化的产业论坛研讨,才能吸引到更多专业化的观众,在不断积聚人气的同时,提升展会在业界的影响力。

    青岛软博会已办两届,但尚显不足。与去年170余家参展商相比,今年的展会尽管增加了近80家参展商,但除去3D打印的30余家,更多的还是以青岛企业为主的老面孔,要想把展会真正办成诸如“大连软交会”、“南京软博会”、“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等有影响力和更国际化的展会,青岛还需要更进一步放宽自己的视野。

    当然,只有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才会对该产业的展会给予一个更好的支撑。

    从出台《关于推进青岛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开始全面规范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到成立首个软件企业发展联盟,以及谋划到2016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400亿元,推进“千万平方米”软件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东园西谷北城”的产业格局,青岛近几年来在推进软件产业发展上不遗余力。

    一直以来,青岛都被诟病错过了十几年前软件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大连成为中国软件企业名城之后,才重新对其予以重视。特别是受制于城市环境和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青岛需要现代服务业和软件业作为产业的突破口,来引领城市的产业升级。

    事实上,通过展会的集中展示,不难发现,青岛软件产业载体并不少。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青岛信息谷、青岛软件科技城、青岛软件园、青岛动漫产业园、国家(青岛)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山东(城阳)电子信息示范基地、山东(海尔)信息技术产业园,这些园区散落于青岛的市南区、崂山区、高新区、开发区、城阳区等区域,虽然园区数量不少,但过于分散的布局也会造成产业集聚的掣肘,并不利于形成更好的规模化效应。

    2012年,青岛市实现软件产业业务收入530.17亿元,累计认定的软件企业400余家,登记软件产品1523个。而仅大连软件园就在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06亿元,两者几乎相当。就整个大连市而言,去年软件业的销售收入更是突破了千亿元,达1026亿元,企业总数1500余家,从业人员约17万人。

    即使与很多副省级城市相比,青岛亦有不小的差距。2012年深圳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748.6亿元,累计认定软件企业3796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18126件,从业人员49.1万人;南京和苏州是江苏省发展软件产业的领军城市,去年两市的软件业务收入排在江苏省前两位,南京超过了2000亿元,苏州也超过了1000亿元,南京的软件产业企业达1900余家。所以,尽管青岛软件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0%,但目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仍只排在第九位。

    虽然软件业务收入的增速,彰显了青岛发展的后劲,但青岛仍需直面产业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大项目和大企业少,集聚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在本届软博会上,青岛对本市上规模软件企业进行了奖励。海尔集团获得奖励200万元,软控股份、东软载波、海信网络科技等8家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各获奖励100万元,百灵科技、以太科技、禾软科技等5家软件业务收入过5000万元企业各获得奖励50万元。

    软件行业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城市也理应注重引进和培育大型骨干软件企业,形成集聚效应,但却不应忽视对中小软件企业的培育和扶持。

    如果只是以规模大小论奖赏,而不是以创新来论,这样的奖励如何能有效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百万元对于一个大规模的企业来说,兴许不会看重,但对于一个处于成长期的中小软件企业而言,也许就会成为其创新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产业发展,包括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对龙头企业的引进,离不开更好的政策扶持,更充足的人才供应,更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更优的产业发展环境。

    不论是软博会,还是软件产业,青岛都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起步虽晚,但后劲尚足。

    相关热词搜索:让我们软博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