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传统葫芦文化的审美取向与时代精神

    传统葫芦文化的审美取向与时代精神

    时间:2020-03-19 05:10:3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葫芦,我国民间文化形象的典型与装饰代表,葫芦通常被人们挂在大门上用以装饰、避邪、招财。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葫芦能够辟邪,祈福,保佑平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葫芦成为了代表吉祥的工艺品,受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人们的普遍喜爱。然而,为何葫芦偏偏收到国人的偏爱并予以神化?笔者希望通过从美学上的调查与考究,探讨其中原因。

    关键词:葫芦;文化;美学;成因;价值

    中国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7-0115-02

    葫芦文化蕴藏在传统文化中,与其中的民俗、文学、艺术、神话有着紧密联系,在贯穿东西南北对葫芦的喜爱上,便可知在传统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位置。围绕葫芦文化所形成的种种人文景观,意识形态,无疑也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沉淀的葫芦文化,以其与人类独特的历史关系,被先人注入的精神内涵以及普罗大众的特殊偏爱,在古往今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依旧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角度出发,对华人对葫芦文化的迷恋进行分析、探讨。深入思考其形成原因以及现时意义。

    1 葫芦神话作用下的艺术演绎

    谈及葫芦,不禁让我们80,90 一代回忆起儿时的共同记忆——《葫芦娃》。《葫芦娃》作为国产动画片中最经典,最成功的动画形象之一,深深地影响着我们80,90 一代人以及之后的国产动漫作品。七只与众不同的葫芦,七个肝胆相照的兄弟,为了解救受压迫的亲人,为消灭代表恶势力的妖精,七个葫芦娃前赴后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敢作为,敢于向黑恶势力挑战的形象。

    那么葫芦,何以担当了这个重要的形象,又何以以此意象深受广大观众的认可呢?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常常以吉祥物,法宝等形象出现,中国人认为他有吉祥、驱魔、祛病等作用。恰似故事开端,一根藤上七葫芦,葫芦又生出7个本领各异的葫芦娃,葫芦娃又为百姓解难、镇妖、驱魔。剧中,大娃身着红色,代表了勇敢忠诚;二娃,橙色,是代表了宽厚善良;三娃,黄色,代表着坚韧不屈;四娃,绿色,代表了希望与顽强的生命力;五娃,青色,代表了古朴与庄严;六娃,蓝色,代表了智慧;七娃,紫色,代表了灵性。七兄弟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七大基本色,这七种色彩也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其中七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七种不同的性格,七种中华民族文化中提倡的美德,这也是现代人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承接。

    其次,片中神通广大的葫芦七兄弟生自葫芦这一原型源于《诗·緜》中“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这是华夏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传说。据考证,在中国,有20个以上民族的拜匏。葫芦生人这一人类起源神话,如同瑶族古代歌谣中所保留的“昔宇宙初开时,只有女娲兄妹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字羞耻。兄既与妹上昆仑山,咒日:“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有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既合,其妹来就兄。”中国许多民族神话中都有伏羲、女娲兄妹在洪水期间因乘葫芦而得救,后来结婚繁衍人类的传说。

    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高速发展,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这一流传千年的起源传说,同样也会伴随着人类文明的生生世世,继续在华夏兒女心中不断发酵、扎根、演化。

    2 葫芦被赋予神性的意象解读

    在遥远的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里,葫芦似乎就已经被赋予孕育生命的象征。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的彩陶葫芦瓶上,就已经有了正面男人形背面女人形和正面绘人面背面绘双鱼,这一类造型,双鱼图像在古代众多民族文化中都是一种生殖的隐喻,这里也暗喻了史前人类认为葫芦孕育生命的信仰。刘尧汉在《中国文明新探》中提出,传说开辟天地的盘古,仙山昆仑,以及人类起源的葫芦,其实都处于一个意思,或彼此同源。事实上,“伏羲”又写作包牺,“包”便是葫芦;女娲的娲读音与瓜接近;盘古在古汉字中有时也写作瓠。由此,古人认为葫芦即是伏羲与女娲,是阴阳同体,是混沌最早的象征物,它一分为二,成为繁衍人类的始祖,正如道家文化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可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古人偏偏认为我们起源于葫芦,并赋予葫芦各种神性与功能呢?

    2.1 在外貌特征上

    中原一带葫芦多以上小下大的两个浑圆的球体组成,加上优美的弧线,极似一个丰韵肥美女子的躯干,从生物学视角里,这样体态的女人更有利于生育,在当时生产力与医疗水平尤其是生育率极低的人类萌芽时期,这样的外观特征无遗给予先民多生育,好生养,为部落提高人丁与生产力的美好祈愿。在古代,妇女生育常常以死亡作为代价。葫芦多子,隐喻先民子孙繁盛的美好愿景,由创生,再引申到男女之爱、婚姻等方面。当然,也给予先民们葫芦生人的浪漫幻想。

    其次,葫芦天然的弧度可以说是生产力低下的上古时期的一种极致审美,从美学角度来看,曲线似乎要比直线来的更为高级。葫芦无须人工雕琢就可以给人以圆满,丰润的美感,使先民赋予其祈求和平,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景。

    2.2 在上古时期以及奴隶社会

    要使一件有美感的物品保持恒定对寻常百姓来说是及其困难的事情,而葫芦满足了这个条件。人们在葫芦上作画,雕刻,以及制作成乐器,以葫芦作为载体与原型,发散出大量基于葫芦为原型的工艺品。如后来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的东昌雕刻葫芦,北京吉祥八宝葫芦,以及走进干家万户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等,数不胜数。这些被人们再创作的葫芦流传在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之中,在物品与制作技艺的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在人们把葫芦当作吉祥物与工艺品的同时,更为其注入了人文精神与内涵。

    2.3 根据恩格斯的艺术劳作起源论来看

    人类在原始社会的实践活动是艺术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本质上,恩格斯认为,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上古时期,制作工具意味着更好的生存与繁衍,生存是人类启蒙时期的首要任务。葫芦切开后去籽便成为先民们天然的劳作工具;在弧顶切小口去籽便成为承载工具,方便携带,并且隔离外部环境,有利与保存粮食,保障健康。

    同时,葫芦不仅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证明,葫芦具有抗癌、抗浮肿、健胃与治疗三高的功效,并与其它瓜果一样,可以食用,在茹毛饮血的时代,能吃上葫芦,可谓是美味大餐了。

    在这样日积月累人与物的对置中,先民必然对葫芦这一大自然的馈赠产生不可割舍的感情,葫芦不仅大大提高粮食储备量,还大大改善食品安全,改善部落的生活水平,一个个小小葫芦,在生产力极低史前时代有着如此种种妙用,先民们又如何不会为此寄之以情并予以神化呢?

    上诉种种,我们不难看出,葫芦不仅仅拥有各种奇妙的功能,并且拥有着一物多用的奇妙能力,葫芦这一大自然的馈赠陪伴着中华民族渡过了艰难的幼年时期,如慈母一般。在科技文化并不發达的古代,也许我们没有办法去用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些原理,于是先祖便赋予了葫芦神性,这份情感在口口相传中得到了保留,流传至今。

    3 葫芦工艺中的审美取向与时代价值

    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中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企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他们都包括“价值观、准则、体制和一个既定社会中历代人赋予了头等重要性的思维模式”。布罗代尔认为,文明是一个空间,是一个文化领域,是文化特征和现象的一个集合。文化的内合是几乎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数不胜数的传统文化,除了葫芦文化外,还有“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国人实践的主体,如果老百姓不喜欢这些东西,不琢磨和不把玩这些东西,那么就无法形成一个文化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进而形成独立的“文化空间”。

    优秀的文化必然揽括了它应有的时代价值,价值观随人类出现而产生,随着各民族不同的地域特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确立,因此也产生了各地域间独特的文化。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也随着时代需求的产生而生产,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从美感、实用性、隐喻性上看,葫芦文化从古至今得到了人们的偏爱,它被赋予的精神也随着时代精神的改变而不断改变,不断升华,正是因为它对人类社会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

    不断衍变的时代精神与时代价值决定了葫芦文化的发育生长,同样,葫芦文化也反作用于时代价值与精神的衍变。现代社会不断鞭策着我们快速地发展开放,发展开放,时代精神也由部落文明向农耕文明向奴隶社会向工业文明这些时代变迁而变迁。现代文明中,似乎人人都是社会运转的齿轮,在高强度的为现代文明进程而运转。但即便科学技术再发达,人类却再也无法找回在葫芦陪伴的人类幼年时期对大自然依恋以及对自身由来美好设想的那种浪漫。科技改变人生,但我们是真的变得越来越快乐了吗?除了物质生活的大大改善,我们的精神生活同样也得到满足了吗?在古代,葫芦作为自然的馈赠,经过加工与装饰和付诸以浪漫的寄托,陪伴中华民族渡过了幼年时期,而在当代,我们是否依然需要这样的精神归属来寄托我们的灵魂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4 结论

    无论在哪一个角度看来,葫芦文化都是一个非常全面的社会集体表现,它构建了中华民俗文化颇有分量的一部分。从远古走来,它承载着先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又在科技进步使其褪去神秘色彩的今天,带着新时代新向往,带着人们永恒不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带着新的时代精神与文化空间走进干家万户,走进新时代。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崇尚吉祥、美好、和平的民族。葫芦满足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对吉祥平安的向往,同时又以它所被赋予的文化精神,承接上古的精神纽带不断的给予我们新的营养,告诉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这或许便是葫芦文化在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经久不衰,受人依恋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杨学芹等,民间美术概论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2]游琪等.葫芦·艺术及其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4]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新华出版社,2010.

    相关热词搜索:时代精神取向葫芦审美传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