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泰国纤维素乙醇与广西纤维素乙醇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泰国纤维素乙醇与广西纤维素乙醇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0-03-24 05:26:0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能源危机是当今各国都要面对的事实,部分国家已认识到,发展燃料乙醇是实施能源战略和应对国际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纤维素乙醇因其环保和可再生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广西与泰国民众进行调查,得到了较客观真实的数据和资料,分析对比两地纤维素乙醇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关键词】纤维素乙醇;异同;优势

    0前言

    我国早已意识到,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将要面临的能源危机,因此,近几年来把发展纤维素乙醇列入国家能源战略之一,而作为这场能源战略的前沿,广西已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泰国2001年成立了酒精(燃料乙醇)委员会,把工业部门连接起来建立了酒精政府框架,成为亚洲第一个由政府开展全国生物燃料项目的国家。广西与泰国在气候、地域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对该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找出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促进交流与合作,谋求共赢,十分有必要。

    1广西纤维素乙醇现状

    1.1原料

    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平、雨水相当丰富,适合生长的作物种类相当繁多。甘蔗主要分布于南宁、来宾、玉林、柳州、贵港、崇左等地,而种植面最广的当属贵港;木薯主要集中于武鸣、北海等地,甘蔗渣和木薯渣正是生产纤维素乙醇的主要原料。此外,还有玉米、高粱秸秆、稻壳、草皮、城市绿化废弃物等,均可大量收集,原料方面相对国内其它地方有一定优势。

    1.2运输收集成本

    收集成本。广西在收集成本上却无优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收集周期跟植物生长周期走,如玉米秸秆、甘蔗渣等必须在收割季节后才可以收集,时间空档时原料供应不足,影响了乙醇的持续生产和企业的正常运营。二、据了解生产一吨纤维素乙醇大概需要五吨的原料,用量大而原料地分散,要在一定的区域里满足企业的日常需求量,实现正常生产,难度较大,成本高。

    运输成本。由于原料地过于分散,收集足够的原料必需要扩大收集半径,运输路线加长以胶近年油价的飙升、空车作业等因素,令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1.3投资

    目前广西纤维素乙醇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国有资本,主要有广西中粮物资能源有限公司,广西新天德能源等。民众投资的积极性并不高,调查数据显示,仅28%认为会选择投资纤维素乙醇行业,42%会视实际情况持观望态度,22%认为不会投资。相关资料分析的主要原因是收益,其中影响收益的因素就有:定价机制,2004年国家发改委下发的《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方案》规定,燃料乙醇只能在指定工厂和范围内生产销售,目前国家却赋予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燃料乙醇混合搭配权。燃料乙醇生产企业销售给这两家公司后,他们以燃料乙醇和汽油按照1:10的比例混配后销售,但价格却以90号汽油的0.9111来确定。按照这些政策,企业在价格市场方面缺少话语权[2]。生产成本高,纤维素乙醇由于预处理酶水解等关键环节的工艺成本过高,技术攻关处于瓶颈,生产效率低下,纯度不高,间接影响资本投入。

    1.4国家政策

    国家鼓励以甜高粱茎秆、薯类作物等非粮食作物原料进行燃料乙醇生产,在东北、山东等劣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以甜高粱茎秆为主要原料,在广西、四川等地重点发展以薯类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同时鼓励开展以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3]。

    国家对各定点生产企业(注:中国燃料乙醇主要由数家国家定点生产)给予略有不同的定额财政补贴,如对基本企业补贴2005年为1883元/吨,2006年为1628元/吨,2007年和2008年同为1373元/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文,要落实好生物液体燃料试点项目的资金补贴方式和渠道,抓紧制定和落实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的收购制度和财政补贴方法技术标准和使用规范等[3]。

    1.5从业人员

    纤维素乙醇业的从业人员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收集原料及进行初级加工的简单技术人员,大多数属于体力劳动者,文化水平相对低下,没有得到专业而科学的培训和指导,技术生疏,但相对于整个行业,对这部分人员的需求量仍很大;另一部分是高层次的技术工程师或管理者,受限整个行业人员素质的不对称性,这部分人数少,优秀者更是凤毛麟角。

    2泰国纤维素乙醇现状

    2.1原料

    甘蔗糖业作为泰国农业经济中仅次于大米生产的重要产业,种植面广,主要集中于泰国北部[3]。木薯适合在泰国生长,特别耐旱,几乎可在所有的土壤类型生长,加上其出口量位居全球之冠,其每年加工1000万吨木薯就可榨出150-200吨的木薯渣。此外,玉米、高粱等旱地作物产量同样很大,其中玉米产量位于世界第四,所产生的玉米杆、高粱杆,数量相当大。泰国的森林总面积达1440万公顷,其产生的木本植物、树枝、草根、草皮等等,数量亦是庞大。泰国的原料用于生产绰绰有余。

    2.2运输收集成本

    泰国的土地面积小,南北跨度小,东西距离短,这为原料的运输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泰国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相对发达,公路运输普及度高,大多经济条件好些的农户都有一辆货车,运输成本较低。

    受气候、地理位置的影响,泰国的农作物大多数可实现一年两季或三季,加上种植数量与种类都很庞大,原料受植物生长周期影响小,有利于收集。根据我们调查的数据,73%的泰国民众认为以工厂为中心60公里内的城乡就可以收集到足够维持工厂日常运营的原料,只有11﹪认为收集范围应扩大到60公里以外或更远。

    2.3投资

    泰国是亚洲第一个由政府开展全国生物燃料项目的国家,本土投资者及外资的投资比重仍多数集中在工业、旅游业及相关的服务业上。虽然农业是泰国的支柱产业,但涉及到纤维素乙醇的投资项目却相对较少,从投资方上看,大多数是泰本土的行业龙头、国营企业,其中糖厂、木薯厂占多数,专业乙醇加工厂的数量相比泰国40家糖厂,少之又少。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7%的泰民众对投资纤维素乙醇持观望态度,8%的民众认为纤维素乙醇相对目前而言仍是新概念、超前、新兴产业,风险大、收益的不确定性高,小企业承担不了这个风险,但龙头企业可以。

    2.4国家政策

    实际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泰本土民众对纤维素乙醇的国家政策并不了解,这一数字达到69%。虽然泰国早在2003年就已制定了发展生物技术目标和总体规划,但受其经济、政治及其它因素影响,关于专项纤维素乙醇的政策和扶持补贴措施很少[8],45%的民众并不清楚自己国家的乙醇行业处于怎样的一个阶段,只有19%的人认为处于萌芽阶段,足见眼下泰国相关的政策并未完善,民众的了解度不高。

    2.5从业人员

    泰国在经济与劳动力问题上,很大程度上仍保持着传统性。官方数据表明52%的在职人员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人员,仍都在从事农业工作。在种植与收获淡季,劳动者在农场之外搞小规模的商业活动,外流量持续增加,田间劳动人口不断减少。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率低的东北地区较严重,已造成了普通农村非技术人力季节性的缺少,从事原料的收集和采购的人员则更少。

    目前从业的普通员工大多数在糖厂、木薯厂等加工业做过,这部分简单技术人员在泰国的整个行业中同样杯水车薪,供求极度不平衡。另外,具有高学历、本行业经验丰富的技术工程师、研究员和管理人才也是供不应求,相当匮乏。

    3广西与泰国纤维素乙醇异同

    3.1共同之处

    上述两部分,我们对广西和泰国纤维素乙醇发展的一些基本状况进行了阐述,结合我们实地考察得到的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以下是我们总结出的双方的相同之处:

    一是相关政策少,且不完善、不明确,地方企业得到的扶持补贴少;二是目前投资主体都是国有资本,民资、私募进入少;三是政策针对性大都倾向于国有企业,民营私营处境十分艰难,尤其是进行初级加工的企业;四是国家或地方制度都没有放开,民营私营放不开手脚;五是作为新兴产业,两国民众对此行业的了解十分不足;六是两国民众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七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因投资大、风险大、收益不明朗的投资环境,要实现商业化运作,两国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八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且不平衡,数量严重不足;九是收集运输成本整体上仍很高;十是原料都相对充足。

    3.2不同之处

    (1)原料及成本

    “你认为收集纤维素原料的范围应在多少公里?”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收集范围应在以工厂为中心60公里以外的,42%的广西民众持赞同态度,而泰国仅有6%的民众认同;认为40公里内可行的,泰国民众占73%,广西只有18%。48%的泰国民众认为泰国原料极其充足,远远多于广西18%的人数。相比之下,泰国民众对本国的原料信心更足。

    通过实际考察得知,广西原料的收集受作物生长周期影响大,玉米秸秆、甘蔗渣必须要等到玉米收割、甘蔗榨糖后,才可以进行收集,出现的时间空挡以及原料不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而泰国作物生长周期短、种类多、数量大,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互补,受影响小。可见泰国的原料比广西更加具有优势。

    成本方面,广西乙醇原料分布并不集中,收集半径很大,例如木薯,种植相对集中的地方是武鸣、北海,但两地相距甚远,对于正常情况下60公里的收集范围而言,路途长会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泰国东西最远距离为775公里,最窄处仅10.6公里,跨度很小,运输路线短,加之种植地普遍靠得近,运输收集成本相对广西较低。认为“降低成本主要是借鉴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泰国占42%,广西占36%。

    (2)其它因素

    针对纤维素乙醇发展面临首要的难题,在技术、资金、原料、国家政策、人才资源方面,广西与泰国民众所占比例分别是49%/12%、14%/47%、12%/28%、18%/8%、8%/6%,广西民众认为应注重技术的开发,泰国民众却认为应侧重资金投入。广西与泰国民众,听说过纤维素乙醇的是的比例为53%/22%,否的比例为47%/78%;会选择投资纤维素行业的比例为21%/13%,不选择的比例为21%/13%,视情况来定的比例为42%/57%。

    数据显示,广西民众对纤维素乙醇的了解度远远高于泰国。在投资观念上,双方持观望态度的比例泰国比广西要高,主因是新兴产业投资大、风险高、收益不明朗,不确定性强等投资因素。我们分析认为,泰国一方面急需资金的投入,依赖于外资的投入,自身财团及政府并不愿冒险,广西在资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归功于我国的综合实力。

    从业人员方面,两国农民均不太愿意从事该职业。我们分析认为广西的主因,一是受传统贵贱思想影响,认为收购和贩卖废弃物、垃圾是一种低贱活;二是由于是新兴产业,认识不足、工作辛苦,薪酬低。而泰国的主因,一是受等级观念影响深;二是国家重视程度不足;三是由于泰国经济侧重于旅游、服务业及重工业,影响人们的择业态度。就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而言,广西本行业人员分布虽广泛,但数量仍比泰国乐观,但专业性弱。泰国本行业人员大多数在糖厂或木薯厂等加工行业工作过,对纤维素乙醇或多或少有些了解,大多数初级加工者专业性较强。

    4广西与泰国纤维素行业发展前景

    从我们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得知,纤维素乙醇未来的发展虽不太明朗,但仍有53%的广西民众十分看好,而泰国的比例也达到了45%,可见纤维素乙醇的发展,虽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中泰两国民众对此仍有坚定的信心。纤维素乙醇的发展对于两地人们应为利远大于弊,不仅能应对国际性的能源危机,对中国三农及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有很大的帮助,而泰国的农业经济也会因此更加发达,有助解决泰国务农人员大量外流、流动人口过分集中曼谷等问题。

    一个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对于一个国家乃至这个国家的人民而言,都会对经济起推动作用,广西和泰国的纤维素乙醇行业,虽然目前困难重重,但未来会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

    5小结

    通过我们在广西和泰国的实际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继续加强对泰国纤维素乙醇的调研,寻求双方在纤维素乙醇方面的合作;加大对纤维素乙醇的宣传,集中返乡农民工接受培训,扩充从业人员,同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家放宽对纤维素乙醇的限制,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让政策落实到位;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这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需经历各种形式的严峻考验,才会趋向成熟;大学生更应多参加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多接触社会和各行业,为自己即将走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和实战经历。

    【参考文献】

    [1]郝军芳.中国生物乙醇产业投资现状和趋势分析[J].生态经济,2010(11):166-188.

    [2]陈茜,黄晨倩,陈莺.中国非粮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分析与政策建议[J]世界农业,2008,9总(353).

    [3]魏远安,黎庆涛,卢家烔.泰国的自然环境为经济的简单分析[J].

    [4]泰国木薯及产品.中国国际招标网[OL].市场情况调查报告,2004,05,01.

    [5]农业科技与信息[J].2009.

    [责任编辑:王迎迎]

    相关热词搜索:纤维素乙醇泰国广西调查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