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浅谈斗拱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斗拱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2020-04-01 10:07: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通过收集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资料,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上的特殊构建斗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斗拱 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 礼制 农耕 器构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520200-01

    斗拱是我国古代大型木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不仅有承载重力的结构意义,同时也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作为“形而下”的“器”凝聚着“形而上”之“道”,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而斗拱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周易》、礼制、农耕文化、器构文化等诸多方面。

    一、斗拱体现的《周易》思想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具权威的一本思想哲著,涉及人文及自然各领域,许多问题的源释都可以从那里追寻。在这里有关命题便是“理财(材)正辞”说,它见于《周易·易传·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系辞上》中已提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位成其乎中矣”,“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上面诸“理”的说法中有触及事物法则规律的“天下之理”,也有言表事物现象的“天文”“地理”(纹理)。同用一个“理”字,有时可言主体思维的“知”,又表主体方法的“行”。原理、道理、条理、办理等日常词语细考有别,又都与“理”关联,这就是问题之所在。“理”之义虽如此宽泛,中国人古往今来都于“理”的知与行上执着地作“大一统”式追求,力求将“理”所涉方方面面:外理、内理;天理人理,有条不紊地归统组织到一理想格局,最高境界就是尽善尽美,其方式就是“理财正辞”,所理之财(材)是为合天地之大德圣人之大宝。若将“大德”、“大宝”看成事物法则,目标则为求取秩序,“守仁”、“聚人”、“禁民为非”都是秩序,这就是“正辞”之意。

    正毕竟要靠形式表现。正,是端正,垂直而立,上下不偏不倚;是均齐,水平而置,两端平等。正在古代社会甚至被作为理想模式去框架宇宙与社会。汉以后斗拱在正象原理下取端齐的正面与平齐重叠法演易成型。正面看去,横向拱纵向翘及昂一律在空间上严格直角排列。拱与拱、翘与翘、昂与昂在立面上也严整地水平叠加。昂材在斗拱内部虽作斜置,但对昂的露明部分昂嘴,斫削成尖状,使昂由正面看去也似垂吊状。清代昂完全失去承力性,它在斗拱中也改平铺了。如贴近斗拱细看,方可发现每件拱木之间并非因隔放小斗而空悬,其间还有种楔材将整个斗拱填实。楔材不管是另造或与拱木连造,都有意做得比拱(翘)木窄,这是为了显现出拱翘外观上层层叠叠的线条,可见斗拱的这种“正象”并非可有可无。为正、为重、为平就这样成为斗拱形象的归宿。

    《周易·系辞下》讲建筑问题的有段名语:“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宫室取《大壮》形式,只要条件许可,尽于体量宏敞高大以显德风雄浩,雕龙画柱富丽以呈德仪丰采……这都不难,事实上历代帝王们都已倾其国力去追求了。建筑深入比附《大壮》卦德内质实是不易。中国古建构的建构方式将自身各部分:台基、屋身、屋顶,严谨纳入实用范畴:以木为主的建构材料可塑性受到限制:在表征德含内质的舞台上难有用武之地。“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斗拱位于房顶以下柱子以上、“连天接地”的位置,人们早将它特殊看待,更由于结构上超脱性使它自然担起象的职能。象,在《周易》中被赋予神圣色彩的词,美学上将斗拱的象作象征看待。艺术表现有象形与象征,斗拱不模仿具体物象故不属象形。在“理财正辞”方式组织下的斗拱虽以抽象形式出现,但这种形式却远较于局限对个别事物意义上的象形,有着非常深广的象征能指性,这也许就是古人心目中“尽善尽美”的境界。

    由此可见,斗拱方方正正的形态同《周易》有着密切的联系,方正的形象是古人典型的审美意识,同时也是古人对世界观理解的表现。

    二、斗拱体现的礼制文化

    对于斗拱,古人象“礼仪”一样尊重它,是有其深刻思想根源的。春秋时代以后,社会一切事物都冠之以“礼”,以《周礼》为准则才是“真理”的标准。这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体现,“礼制”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观的精髓。斗拱是以“礼”的审美观存在下来的。孔子曰:“太庙之堂,亦尝有说,官致良工,因丽节文,非无良材也,盖曰贵文也”。这说明斗拱的存在是“礼”化的结果。从这个方面来说,不难解释古建筑形式为什么千年一贯制的原因。

    历代统治者都是崇“礼”的,追求以“礼”治国,“礼”自然可以用法制手段贯彻始终,建筑形式也不例外。对“礼”,有这样严格的规定:“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叛),畔者君讨”,又:“刑者?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严的制度,残酷的法令对维护形制的稳定性起到了绝对的作用。这也是古建筑形式,“礼”的形式,历史的长期作用,即也可称为传统形式,因为传统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最牢固的观念,所以它在稳定斗拱形式上也起了关键作用。

    由此可见,斗拱作为中国古代礼制制度的表现,对于不同等级的建筑斗口的大小有着详细的规定。

    三、斗拱体现的农耕文化

    从斗拱的名称来看,是象天法地的。古人在长期观测天象变化中,看见天空上有组星座计七颗,就是所谓“北斗七星”,若用一根假想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像生活中的匙,匙的端部就像古人用来量米的斗一样,斗转星移,四时更替,就如中国古代民谣所唱: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中华世代按照不同的变化规律进行播种、耕作秋收、冬藏。斗拱中的斗就是北斗的象形物。从拱的造型来看,两端对称弯曲向上翘起,拱的一端形状极像农夫耕田的犁。这种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器具和生产工具形状的造型手法是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分不开的,不仅在造型上受人喜爱,而且还具有吉祥内涵。

    四、斗拱体现的中国器构文化

    古建筑上斗拱制作十分繁巨,费工费时又耗料。一是工艺精度要求高,二是量大,一栋单檐殿堂檐内外常近达百攒斗拱,单就斗拱工程量而言其艰辛程度难以想象。

    古人为斗拱付出顽强的劳作,不也是它的浓重礼制色彩所产生并引发的一种“痴情”?另一方面,斗拱顺应木建构,在柱额梁枋上适应构架大小,檐出深浅、平座高低而变易自身。它的众多方木条方木块相组合,卯榫精而有致的穿套,刚柔相推,均匀地承接上方屋顶重力又应接四面八方可能发生的冲击力,这个缓冲效应也就是《周易》中表明的“其动也直,其静也翕”的活力。它的玄妙之处就是即使放在纯粹的承力结构器械范围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器构文化上特殊的心智,蕴含“生生之道《易》”的精义,而斗拱既为象器又兼构器,所谓“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此中可看出,古代社会中华民族常将技艺文化与观念文化统一起来的愿望与努力。

    中国古代建筑中体现的中国传统理论林林总总。在群体组合、轴线运用、院落布局及借“数”的暗寓,举匾楹联文字提示等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理论。而在建筑的构建上体现的理论往往被忽略。斗拱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上占据特殊地位的建筑构建,暗藏了丰富的理论。借助他人研究获得的成果了解斗拱所包含的传统理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上的特殊构建斗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斗拱探象,杨力行,《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6年第12期.

    [2]斗拱审美特征,吕鸿铿,左国保,《文物季刊》,1996年第1期.

    [3]古建筑斗拱特征探析,周燕玲,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6月.

    [4]略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江亮,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3月.

    相关热词搜索:斗拱浅谈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